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古建筑文化-探索古村落渊源

南海古建筑文化-探索古村落渊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要使村民认识到其价值,自觉地维护村子老屋的原貌,这样既保留了村落的生活气息,让其自然发展,又可以在将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三、第四届委员,上海市副市长等职,被上海人称为“黎南海”。2010年12月烟桥村被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松塘村位于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村。

南海古建筑文化-探索古村落渊源

古村落蕴含最丰富的地方乡土文化历史记忆,它流淌着祖先的血脉,闪耀着祖先的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好见证。南海各镇乡村保存着为数不少乡土气息浓厚的古村落,岁月的流逝并不能抹去它原有的痕迹,它们饱经沧桑,静静地等着有朝一日能重现历史原本的面貌。保留最原始的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落,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中实现华丽转身,活化利用古村落,是当今文物保护的一个热门话题。南海区政府已将部分历史文化名村列入2006—2010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进行规划保护。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要使村民认识到其价值,自觉地维护村子老屋的原貌,这样既保留了村落的生活气息,让其自然发展,又可以在将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

黎边村位于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始建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至今已有740余年的历史。村中现存100多座明清代建筑,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规模和村落机理。整个村落前低后高,自上而下,白石为基,呈阶梯式延伸到后山。明清古民居、祠堂、家庙、府第、书舍相互错落,被7条长100米、宽2.5米的巷子整齐分隔。每一个巷口,有一个高高的门楼,镂刻着巷名,如聚仁里、聚德里、聚福里、兴宁里、荣华里、镇西里。具有典型珠江三角洲建筑风格的镬耳屋、石雕木雕在村中随处可见。祠堂的木梁架和石柱上刻有石狮、金龙佛经中的典故、戏剧中的人物等。群济书舍坐落在黎氏宗祠西侧,始建于嘉庆年间,保存完好,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黎湛枝童年读书的地方。黎边村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晚清时期,黎边村还出了两位朝廷命官,一位是黎廷桂,光绪十四年(1888)任广西补用知府,后被派往小吕宋(今菲律宾)任总领事,回国后任两广总督府顾问陆军少将。另一位是黎湛枝,光绪年间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钦点金殿传胪、翰林院庶吉士。1909年“奉圣赏加侍讲衔太子少保”,钦赐礼部尚书一品衔,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老师,后又被钦赐为礼部尚书。黎照寰,字曜生,1898年出生,南海人。民国期间,黎照寰与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一起赴美国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科、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硕士学位。回国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广九铁路局长、国民政府交通处长财政部参事兼中央银行副行长、全国工商行行长、上海市交通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三、第四届委员,上海市副市长等职,被上海人称为“黎南海”。2010年12月黎边村被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

图8-1 狮山镇小塘黎边村

图8-2 九江烟桥村

烟桥村位于南海区九江镇烟南,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已有560多年的历史,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保存得较为完好的岭南古村落。[1] 村外河涌交错,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村口有一长木桥,终年烟雾缭绕,故清乾隆年间已有“烟桥”之称。古村规划严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两层楼式的百年古屋、一色的锅耳雕花,青砖红瓦,一排排整整齐齐,十八条小巷静静地坐落在一排排古旧民居中间。据族谱记载,烟桥村人才济济,名人辈出,光清代就有七八个进士、举人,其他的秀才武生多不胜举,进国学读书的也有好几十人。牌坊斜对着的是“兰桂坊”,它的主人是当年港澳商界的风云人物。与香港那个充满西洋气息的兰桂坊相比,烟桥兰桂坊体现着典型的清代岭南建筑风格。青砖墙上的砖雕、灰塑保存良好,窗框用麻石砌成,窗篷带有西洋建筑风格,虽经风雨侵蚀,其花纹图案的雕刻仍显得十分精致,色彩艳丽,中西融合在此相映成趣。一座座古老的民居,由一条条如棋盘一般规整的古巷子串接起来。烟桥村有古巷子4000多平方米,最规整的为12条纵巷子。这十几条古巷子沿烟桥正道呈对称分布,西面有七条巷子,南面是元、亨、利、贞四条巷子,中间的石巷子便是烟桥村的中轴线“烟桥正道”。这条正道南面直通村头,北面有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用花岗麻石砌成。青砖乌瓦,庄严朴素。门顶下面是最具代表性的木雕。门楣是出自清末乡贤岭南画派著名画家何翀手迹的字画,画上描绘有青竹林、人物、花卉,是烟桥村耕读生活的写照。何翀(1807—1883),字丹山,号烟桥老人,又号七十二峰山人,南海九江烟桥人。家贫,性聪敏,经师指教,辄有妙悟。取法新罗山人,尤擅翎毛,工于竹树鹩哥。晚年所画桃花柳燕小幅,只以赭色点桃,画极淡雅。尝论画不难于描绘,而难于命意,结构布局次之,点缀又次之。其作画重视观察自然,取材现实。晚年隐居西樵山,在山中设“碧云画楼”,摹景写生,开岭南画人点染南国风光之先。[2] 更多的老屋伫立在古巷子的两旁,花岗石的门柱、门庭、门框、门梁、门槛,一色青砖乌瓦,门额上大都有精美的木雕或灰塑,墙上是一幅幅被时光淡褪色彩的壁画。进入古屋门槛是一处天井,天井不大,抬头能见到高远的天空。地面上用一条条一米长、二三十厘米宽的花岗石铺就。天井的一角有一口直径50厘米的水井,水井清澈如镜。天井的一边是厨房,正对门就是正堂。村中现有何氏六世祖祠、旌表节孝牌坊、兰桂坊、烟桥正道门楼和大量古民居,其中何氏六世祖祠以及旌表节孝牌坊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烟桥村被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松塘村位于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村。宋理宗在位年间(1225—1264),始祖区世来(宋朝儒士区桂林之子)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此,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以“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老坊巷为肌理,为数众多的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井古树等点缀其间,构成完整的历史风貌。村中传统建筑规模达20275平方米,代表性古建筑有区氏宗祠、六世祖祠、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明德社学、养正书舍、培元书舍、汇川家塾、孔圣庙等。村中古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三雕一塑”的艺术特色。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在明、清两代,考取进士者五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以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其中,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四人入职清代翰林院,故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誉。至近代,又有革命先驱者区梦觉等。这些历史名人的府第、故居都保存完好,较著名的有区大原故居“司马第”、区大典故居“太史第”及区梦觉故居。村内还保留了一大批文辞隽永、内涵丰富的精妙古联。门楼巷名、村训格言、历代公益善举之引文、碑铭,以及赋咏松塘古八景的《松塘古名胜纪》等古人的遗墨瑰宝,保存完好。2010年12月,西樵上金瓯松塘村古村落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获“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称号。

图8-3 西樵松塘村

仙岗村位于南海区丹灶镇。仙岗村拥有众多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坛庙祠堂和池塘井泉等,有以陈氏大宗祠为中心,低井坊、水巷坊为核心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长庚里、圣堂大街等为代表的晚清民国民居建筑。仙岗的先辈大多在外经商,因此比较富裕。从村东向西走,在村道的一边分别有俭堂大夫祠、陈氏大宗祠、立之祖祠、仙岗书院、文才祖祠、与之祖祠等十多处古建筑。陈氏大宗祠是仙岗村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从仙岗书院转北可走进一条清末民初的商业街——圣堂街,它两旁的两座旧商铺与街道历史一样久远。南沙棋盘村位于南海区丹灶镇南沙新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三横三纵的石巷构成棋盘似格局。棋盘村的每一座民居按照棋盘布局,每间同一规格的青砖屋分布在青麻夹石的老巷旁。陈氏宗祠为五进祠堂,拥有独特的龙船脊形房顶,三面环绕的高墙,寓意“肥水不流别人田”的天井,以及雕刻着各种人物、花鸟鱼虫的砖雕、石雕、木雕、灰塑等,雕工精美,彰显了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2010年12月,仙岗村、南沙棋盘村被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2012年,丹灶镇仙岗村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图8-4 丹灶仙岗村

(www.xing528.com)

图8-5 丹灶棋盘村

百西村头村位于南海区西樵镇百西。百西村头村古时被称为“南海黎村凤乡”。清代时属百滘堡黎村,因村前有一凤溪流过,故又称“凤村”或“凤溪乡”。元至元四年(1338)开村,潘氏一族在始迁祖道生公的带领下,从高明歌乐正式迁入黎村北面村头定居。村落最初倚六祖岗东侧而建,后向东扩展成如今规模,成依山傍水格局,繁衍生息已有670多年历史。村头村保留传统古建筑规模约6.8万平方米,村中镬耳屋群传统民居最具岭南古建筑魅力。古村落内花岗岩石板街巷成棋盘状分布,宽阔平整,排水系统顺畅。整个传统民居建筑群依岗而建,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规模宏大,建筑格局中蕴含玄妙的风水理念。最具代表性的潘氏大宗祠、祥斋祖祠、仲宣祖祠、器斋祖家塾、经学祖家塾、文武古庙、六祖古庙等古建筑,设计典雅别致,雕梁画栋。壁画、灰塑、石雕、砖雕、木刻、陶塑等保存完好,文化内涵深厚。护村河古石、古桥、古井等建筑与古村相映生辉,充分展示了岭南古村落文化中的美学意境和古老的农耕文化。村头村古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及地方民俗风情。2010年12月,西樵百西村头村被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2012年,村头村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

图8-6 西樵百西村头村

里水汤村汤南村宋代开村,现存传统建筑规模34000平方米。汤南村山清水秀,民风纯朴,历来是鱼米之乡。发展比较好的时期是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当时祖先在村中建造了不少民居、庙宇、围墙、炮楼等。这些古建筑以砖雕、灰塑、壁画为主要特点。现存古建筑有明清时期的民宅、祠堂、炮楼、花岗岩石板路和花岗岩石砌塘基。里水的另一古村——共同孔村,以清代建筑为主,保存较为完好。整个古建筑群有18.89亩,建有80座民居,为七巷八排式格局。巷为南北走向,每排10座房屋。每排前五座与后五座之间为中心巷。每座房屋皆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为三间两廊式,皆为花岗石。2010年12月,汤村汤南村、共同孔村被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

图8-7 里水汤村汤南村

茶基村位于南海区桂城叠南,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开村,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因当时村边田基多种茶树,村子因此而得名茶基坊。茶基村河涌环绕村中,具有典型岭南水乡风貌,曾有古人题诗“绿树两旁闲逸坐,清溪一水荡舟游”来形容此特色。现村内古村面貌仍存,保留了何氏宗祠、成庄何公祠、成刚何公祠、俊宇何公祠、三圣宫、华佗古庙等坛庙祠堂,居仁巷、华尔街、水楼巷等古巷道以及三间两廊布局的古民居。村中至今仍沿袭着端午赛龙舟、十月初一敬老等传统习俗。村民传承了祖先的民间传统音乐艺术项目“茶基十番”,此项目在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2月,茶基村被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

图8-8 桂城叠南茶基村

图8-9 大沥镇璜溪村

璜溪村位于大沥镇高边村。始建于宋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该村落肌理清晰、自然环境优良、建造技术精良、建筑功能完整,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是较难得的乡土建筑标本。村中保留有祠堂、书舍、炮楼、民居以及13条巷道,古村风貌韵味浓郁。自明清开始,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人口累计超过1000人,主要从事摄影橡胶、商业等工作,故有华侨村之称。2010年12月,璜溪村被评为南海“十大古村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