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古建筑:南海牌坊和门楼历史文化

南海古建筑:南海牌坊和门楼历史文化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牌坊、门楼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族、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呈现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南海现有保存完好的牌坊7座,门楼6座。南海牌坊有如下几种分类:科举功名牌坊门楼隋唐建立起科举制度后,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功名,成为登上仕途、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最重要途径。梁氏为三水尧邓乡人,嫁与南海磻溪堡苏坑乡民黄志麟为妻。

南海古建筑:南海牌坊和门楼历史文化

牌坊、门楼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族、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呈现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牌坊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街道、衙署、寺庙、祠堂、学宫、陵墓、园林、门楼分界的标志性建筑;另一类为表彰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善人义士的纪念性建筑,包括功名坊、道德坊。[22] 南海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历史人文资源非常深厚和丰富。在南海大地,也有一些数百年的牌坊,至今依然屹立在街头巷尾、乡野荒地里,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接受人们对其艺术成就的称赞。据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南海现有保存完好的牌坊7座,门楼6座。这些牌坊均采用巨条花岗岩砌成,虽经历百年风吹雨打,仍未被侵蚀。南海牌坊有如下几种分类:

科举功名牌坊门楼 隋唐建立起科举制度后,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功名,成为登上仕途、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最重要途径。参加各级科举考试,是否榜上有名成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一件最为关注的大事。科举时代用于供奉魁星,祈求文运昌盛的建筑也应运而生,如南海西樵山奎光楼。

图7-7 西樵山白云洞奎光楼

奎光楼坐落于南海西樵山白云洞口,又名文昌阁、奎星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简村堡27户人士捐资重建,后经多次重修,是一座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建筑,面积16平方米,高15米,夹顶,四角脊,三层瓦檐角脊呈凤尾状翘起,檐角悬挂陶钟。上、中、下三层墙壁各设圆形花窗,为进出白云洞的通道。奎光楼正面门匾为花岗石横刻隶书“万里云衢”,字径40厘米。背面门匾为花岗石横刻楷书“凤翔千仞”。字径33厘米。奎光楼门联:“万忙一息存千里;云涌三湖达九衢。”[23] 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4]

参加科举考试,如果金榜题名,得中举人、进士,乃至探花、榜眼、状元,这不仅对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本人来讲是一生中最大的一件喜事,而且对举子所在的地方来讲,也是一件极为荣耀、值得庆贺的喜事。而为科举榜上题名者立牌坊是较为常用和隆重的,如南海区丹灶镇上林村的“樵岭南来第一门”牌坊。

图7-8 丹灶上林村“樵岭南来第一门”牌坊

“樵岭南来第一门”牌坊,清咸丰五年(1855)由林彭年父亲林岳兴建,光绪卯酉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高5米,占地面积1平方米。双柱单间牌坊,花岗岩质,顶置葫芦,匾额正面书“樵岭南来第一门”,背书“春满上林”,落款右小字为“咸丰五年□□”,左小字为“里人林岳兴建,光绪卯酉年重修”。整座牌坊保存较为完好,石刻书法精美。[25] 林岳捐建门楼5年后,清咸丰十年(1860),他的儿子林彭年就考中进士,钦点榜眼及第。林彭年(1815—?)原名殿芳,字龙基,亦字朝三。南海丹灶东升上林乡人。咸丰三年(1853)中举人,咸丰十年(1860)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在国史馆、实录馆供职。继任富新仓监督、山东监察御史、贵州镇远府知府,曾疏陈镇压太平军捻军。卒于知府任上。

“文明”牌坊坐落于南海区沙头西桥乡。该牌坊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向北,是四柱三间冲天式结构,高约5米,前面有两步石级,牌坊正面的中间刻“文明”,左右两侧分别刻有“虬耸”、“鸾飞”,牌坊的后面刻“观象通乾”四个大字。该牌坊原是水南书院的前牌坊,如今在其左侧的墙角上还镶嵌着一块石匾,上书“水南书院”四个大字。沙头自古以来是“儒林之乡”,晚清时期,书院、学堂、社学、私塾遍布各村,其中桂香书院、水南书院、石岗书院和北村书院是沙头著名的四大书院。“文明”牌坊仿佛让人们看到当年那些学子走进水南书院求学,为求功名发奋学习的情景。

贞节道德牌坊 “夫为妻纲”、“三从四德”、“从一而终”是旧社会要求妇女所遵从的封建道德准则。妇女如果严格地遵从了这些封建礼教,就会被认为是操守高洁的贞妇节女而受到旌表和褒扬。树立贞节牌坊就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用来旌表和褒扬“贞妇”、“节女”,以束缚广大妇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许多“贞妇”、“节女”以泪洗面,一辈子苦受煎熬,就是为了最后能挣得一座贞节牌坊。贞节牌坊,既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国妇女尊老爱幼、侍奉公婆、孝老养亲的优良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封建礼教愚弄、摧残、迫害妇女的历史见证。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贞节牌坊是各类宣扬封建礼教牌坊中数量最多的种类之一。[26] 在过去,旌表是一种可以把符合封建礼教所提倡“忠、孝、节、义”行为的人立碑立牌坊表彰的制度,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其造石坊。

“旌表节孝”牌坊坐落于南海区九江镇烟桥新庄,建于清道光年间。该牌坊范围7.8平方米,以花岗岩构筑,四柱三间冲天式,高5.42米,中宽6.95米,左右宽1.72米。右间刻有“百世”,左间刻有“流芳”,中间为“旌表节孝”,竖刻“道光元年(1821)六月为处士何蕴斯之妻节妇何程氏建”。据史料记载:“何蕴斯,号茂园,少警敏,十多岁则能综理事务,并习医术,有韩康之风,博览群书,书法圆熟。嘉庆四年(1799)去世,年方卅一岁。夫人程氏,性婉娩,执妇道,善烹饪。舅姑有疾,侍汤药,夜以继日,数十旬不休。夫弟何文绮在京师为官,留下长子如骥给其抚养,视若己出。文绮以其行闻于朝,道光元年(1821)奉旨建坊旌表。夫人道光十六年(1836)去世,守义四十年,享年六十八岁。”这座牌坊讲述了一段为世人称道的节孝故事:何蕴斯之妻程氏在其夫去世后恪守妇道,守义四十年。其夫弟何文绮在京师为官,留下长子给程氏抚养,程氏视若己出。她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朝廷的赞扬,道光元年(1821)何文绮奉旨修建这个牌坊,以表彰其气节。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7-9 九江烟桥新庄“旌表节孝”牌坊

“贞烈”牌坊坐落在南海区丹灶镇城区西北角约1.2公里处的苏坑村。该牌坊是康熙二十五年(1686)为彰表梁氏孝节而立。梁氏为三水尧邓乡人,嫁与南海磻溪堡苏坑乡民黄志麟为妻。其夫病故后,事孀姑九年如一日,孝节两全,年未满三十而卒。牌坊两面都有“贞烈”题额,其余刻字全已模糊不清。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仁义慈善牌坊 “仁”是人与人相互亲爱,“义”乃是利人、对人有情谊,两者都是我国古代所推崇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做仁义之事,行慈善之举,是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历来所倡行的一种道德风尚,也是深受人们敬重的一种高尚行为。为了褒扬在仁义慈善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人,古代人们亦为这些人立牌坊加以旌表。总体而言,我国古代的仁义慈善牌坊的数量远不如贞节牌坊那样多,现存世的为数更少。[27]

图7-10 丹灶苏坑村“贞烈”牌坊

图7-11 九江下西村“慈悲宫”牌坊

“慈悲宫”牌坊坐落于南海区九江镇下西村翘南约慈悲宫内,“慈悲宫”牌坊又称“善应诸坊”牌坊,始建于明代,为山字形四柱三间楼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栱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匾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背面则为“觉地”二字,有悟觉之地的意思。[28]该牌坊保存得比较好,历史上很少进行过维修,20世纪90年代旅美乡亲冯观杞捐资修缮过一次。这是南海目前唯一建在屋内的牌坊,这座牌坊早期是建在慈悲宫前方的,但随着慈悲宫不断扩建,把牌坊包在里面。慈悲宫内每天都是香火萦绕,在香火熏陶下,经年累月,原本岩石质地泛红的牌坊变成了浑厚的黑色。如今的慈悲宫依然香火鼎盛,人来如织,虔诚的村民每天都会来这里上香,这座牌坊和慈悲宫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仰。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祠庙牌坊 自宋元以后,特别是明代以后,牌坊也被应用到祠堂中来,从而出现了众多祠庙牌坊。[29]“山南世家”牌坊坐落于南海区沙头城区内的崔氏宗祠(又名山南祠)内,崔氏宗祠又名山南祠、五凤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为四柱三间牌坊,高7.2米,主间门宽3米,左右间门宽1.6米。正面刻“山南世家”,背面刻“缵服扬休”。顶饰莲花托灰塑。牌坊花板镂雕花鸟图纹柱基设须弥座,四柱均装置抱鼓石,由西樵山粗面岩石制作,石上浮雕为花鸟竹木图案。“山南世家”四字由明朝巡抚、广东监察御使陈联芳题词并亲笔书写,赞颂崔氏朝廷高官崔管。崔管为崔世英的先祖,在唐朝任职山南西道节度使,因职位而被称为崔山南。崔氏宗祠是山南世世代代相传之家。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7-12 沙头崔氏宗祠内“山南世家”牌坊

 图7-13 “山南世家”牌坊花板镂雕花鸟图纹柱基

胜景胜迹牌坊 游历名山大川,饱览湖山美景,享受园林乐趣,观赏名胜古迹,瞻仰名人遗迹,是一种高雅而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具有强烈的装饰、纪念、标识作用的牌坊自然就成为人们常用的一种手段,从而涌现出了众多矗立于名山大川、园林苑囿及名人遗迹的胜景胜迹牌坊,将山河装点得更加妖娆壮美。[30]

图7-14 西樵山白云洞“第一洞天”牌坊

“第一洞天”牌坊坐落在西樵山白云洞景区内会龙湖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八年(1858)重修。为二柱单间冲天柱牌坊,花岗石营造,高2.5米,横跨白云古道中。额石横刻“第一洞天”四字。两侧石柱刻联“千重云气排丹阙月;万里泉声护洞门”[31],黎简书。黎简(1747—1799),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广东顺德人,是清代诗人和岭南书法大家。诗、书、画三绝才士,时人评价很高。他因喜爱广东省内东樵(罗浮山)、西樵(西樵山)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他还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旌表褒奖牌坊 立牌坊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高规格的旌表、褒奖形式,是一种人们孜孜以求而不可多得的莫大荣誉。由于立牌坊能让人“美名远扬”、“流芳百世”,因此,常被用来旌表褒奖功臣、良将、贤士、科甲俊才、节妇、孝子、善人、义士等。

“良二千石”牌坊位于南海区九江镇下西村西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2002年维修。坐东北向西南,四柱三间楼阁式牌坊。长11.94米,深2米,高7米,占地面积24平方米。正上方刻“恩荣”,下方刻“良二千石”。右侧刻:“两广军务巡抚广东地方□□□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正”,左侧刻:“万历二年甲戌科进士朱让”,“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四川夔州府前福建延平府南平县知县江西樵州府临川县知县南京户部员外郎钦差督理浙江北新关税务户部郎中赠兵部左郎崇杞府县乡贤朱让”,正中门楣石底刻有“明万历二十六年大清乾隆四十三年□□重建”。该牌坊保存完好,建筑精美,饰狮子及花鸟图案石雕装饰。[32] 牌坊背面纵刻铭文,以六个字为一行排列。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因有二千石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这座牌坊是获得帝王的封赐为九江历史上的名士朱让而修建的。朱让在明朝万历二年(1574)考中进士,曾任福建南平县令,开放粮仓捐出俸禄帮助受灾黎民,受到民众的爱戴。后来调任江西临川县,当地有金堤,灌溉田地万顷,废塌已百年,朱让竭力修复。后升南京户部主事,晋员外郎,出任四川夔州知府,推行新税制“一条鞭法”,夔州在他治理下百业兴旺,他被授阶“中宪大夫”,受命入朝面帝,归来途中得了病,于是告病归乡,修桥筑路,造福乡梓。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7-15 九江下西村西坊“良二千石”牌坊

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故名门豪宅的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门楼顶部有挑檐式建筑,门楣上有双面砖雕,一般刻有“紫气东来”、“竹苞松茂”的匾额。斗框边饰有花卉和蝙蝠蝴蝶等图案。有的匾额还显示出该房祖先根在何处。有些豪门大宅在大门左右各放一对石狮子或一对石鼓。石狮子、石鼓不仅具有装饰美,且有驱祟保安之意。门楼有三种词语释义:一是指城门上的楼,古代供瞭望、射敌用;二是指观阙上的楼;三是指大门上边牌楼式的顶。门楼是一家一户的总甬道(甬道,也称通道、甬路)。门楼的高低大小、砖瓦材质、彩绘文字,应与身份相符。

风景名胜门楼 门楼作为标识的景观建筑或作为其他建筑的门面,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西樵山的门楼为数不少,作为西樵山景区的主要通道,门楼内涵深厚。明清两代,西樵山吸引了大批文人、学士到此畅游,李孔修、屈大均、黎二樵、何丹山等人先后在西樵山著书立说、翰墨其中。南海著名的门楼有西樵山白云洞景区内的西山胜景门楼、白云深处门楼、自在门、湖山胜迹门楼等。

“西山胜景”门楼位于西樵山白云洞的白云深处前右侧,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经过多次重修。拱形门廊,砖瓦结构,门廊高2.5米,宽1.3米。“西山胜景”门楼匾额石刻“西山胜景”,行书。字径50厘米,用灰作横浮雕,仿刘子秀字体。西山胜景门楼联:“西山胜景试寻攀;樵岭游人共往还。”[33]

“白云深处”门楼位于西樵山白云洞阁前右侧。建于清末,1987年重修。是一座硬山顶、绿色琉璃瓦结构的门廊,门廊高3米,宽1米,门楼石匾横刻“白云深处”四字,隶书。字径33厘米。

“自在门”门楼位于西樵山白云洞云泉仙馆右侧,建于清代,现仅存一围墙的门廊,高25米,宽106米,门额刻“自在”两字。

“湖山胜迹”门楼位于西樵山白云洞云泉仙馆前、鉴湖右侧,在往云泉仙馆及“飞流千尺”瀑布的通道上。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经多次重修,占地面积20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镬耳封火山墙、硬山顶建筑。石匾横书“湖山胜迹”四字,行书。字径27厘米,端庄韶秀。旁刻“戴熙书”。周元咏题:“此间秘锁嫏嬛探宝书几重册府;以外别无蹊径登道岸不二法门。”[34]

交通、防卫门楼 门楼除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外,还分布在各个乡镇村落,作为主要通道,兼具交通、防卫功能。

(www.xing528.com)

图7-16 西樵山白云洞“湖山胜迹”门楼

“烟桥正道”门楼位于南海区九江镇烟桥村。始建于清代,坐西向东。门楼通宽3.5米,深3米,高约4米,建筑面积约10.5平方米。花岗岩石地面和墙脚,青砖清水墙,绿釉金钱陶透窗,花鸟灰塑,素胎金玉满堂滴水,硬山顶,灰塑博古脊。门楼匾额横刻“烟桥正遒”四字。其壁画民国四年(1915)重绘。“烟桥正道”门楼在当时兼具交通和防卫功能。保留的水灾记录“民国三年甲寅水灾闰五月初三日”,为我们研究南海水文气象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资料。[35]

“兰桂坊”门楼位于南海区九江镇烟桥村。横额石上“兰桂坊”三字赫然入目,檐下的墙头四周绘有传统的中国壁画,壁画上有“光绪二十年”的题款。“兰桂坊”门楼体现了典型的明末清初岭南建筑风格,青砖墙上的砖雕、灰雕保存良好,其中一间面向大路的古屋窗户,窗框是用麻石砌成,此为传统的中式建筑特征,而窗篷却带有明显的西洋建筑风格,虽经风雨侵蚀,其花纹图案的雕刻仍显得十分精致,色彩艳丽。

“敦根乡”门楼位于南海区九江镇敦根村。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六年(1856)重建,坐西向东。门楼通宽4.05米,深4.3米,高约7米,建筑面积约17.5平方米。花岗岩石地面和墙脚,青砖清水墙,花鸟虫鱼灰塑,蓝釉牡丹滴水,蝠鼠吊金钱勾头。镬耳封火山墙,博古脊。门匾额横刻“敦根乡”字样,上、下款竖书“咸丰六年重建,郭鹏飞书”。门楼作为敦根乡民众出入的主要通道,具有交通、防卫功能。[36]

【注释】

[1]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5页。

[2]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42页。

[3]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3页。

[4]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4页。

[5](清)黄亨:道光《西樵白云洞志》第五册,第15页。

[6](清)黄亨:道光《西樵白云洞志》第五册,第143页。

[7]关祥主编: 《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3页。

[8](清)罗国器:康熙《西樵山志》卷六,第236—237页。

[9]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54页。

[10]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53页。

[11]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52页。

[12]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53页。

[13]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53页。

[14]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海市罗村镇志》,2009年,第495—496页。

[15](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00—501页。

[16]徐恒彬:《〈广东古塔〉序》,载徐恒彬:《华南考古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85页。

[17]陈泽泓:《岭南建筑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86页。

[18]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广东古塔》,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年,第170—171页。

[19]《九江儒林乡志》,清光绪癸未年版。

[20]《九江儒林乡志》,清光绪癸未年版。

[21]广东省文物局编:《广东文化遗产(塔幢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146页。

[22]陈泽泓:《岭南建筑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6页。

[23]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0页。

[24]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广东省佛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3年,第104页。

[25]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广东省佛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3年,第112页。

[26]金其桢:《中国牌坊》,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年,第126—127页。

[27]金其桢:《中国牌坊》,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年,第141页。

[28]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广东省佛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3年,第86页。

[29]金其桢:《中国牌坊》,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年,第178页。

[30]金其桢:《中国牌坊》,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年,第209页。

[31]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1页。

[32]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广东省佛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3年,第87页。

[33]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5页。

[34]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1页。

[35]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广东省佛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3年,第121页。

[36]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广东省佛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3年,第1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