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社学的历史文化及古建筑

南海社学的历史文化及古建筑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广东通志》记载,明嘉靖十四年南海县有社学105间,“皆匾其额于各乡丛祠,为延师教子弟之地”。据宣统《南海县志》载,清代泌冲堡有泌冲社学、阖堡乡约、浔峰社学、沙贝社学、蓝溪社学、聚贤社学;黄竹岐堡有四乡社学、南村社学、作德社学、应奎社学、养正社学、中兴社学等。[19] 南海元代社学创设情况已无所查。[26]据旧志载,明崇祯十五年,南海县内各乡设立社学。龙唐社学是当时南海规模较大、办学较早而远近闻名的社学。

南海社学的历史文化及古建筑

社学,是明清两代民间的教育机构。据《清朝文献通考·学校考》载:“凡府、州、县每乡置社学一,选择文艺通晓,行谊谨厚者考充社师,免其徭役,给廪饩优膳。”社学是明清时期的教育场所,一般由乡或堡设立,招收12岁以上的生徒授业。教以经传诗赋,每年需将学生名册呈上学政光绪年间境内社学遍布各乡。据《广东通志》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南海县有社学105间,“皆匾其额于各乡丛祠,为延师教子弟之地”。清代,社学则遍布县内,康熙年间有157间,乾隆年间有157间,道光年间有174间,社学数量居全省之冠。据宣统《南海县志》载,清代泌冲堡有泌冲社学、阖堡乡约、浔峰社学、沙贝社学、蓝溪社学、聚贤社学;黄竹岐堡有四乡社学、南村社学、作德社学、应奎社学、养正社学、中兴社学等。 南海县的社学多为乡设或堡设,也随乡堡建制的更移而有所变更,据旧志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县内各乡设立的社学,计有南隅、养蒙、蓝溪、大历、山南、梯云、丰溪、凤山、崇礼、敦信、石头、忠义、兴仁、经正、永宁等151所。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县内社学仍保存有157所。清末,由于经济萧条,县内社学(包括乡约和公所)约余37所。[19] 南海元代社学创设情况已无所查。

大沥最早的社学是大沥西堡社学,创办于明崇祯年间,校址设在兴隆街抖梆巷。清道光年间共有社学13所,即大沥、协和、扶南、太平、登贤、雅瑶、梯云、大范、廷隆、龙岗、竹贤、扶溪、龙头。后来有些改为学堂或学校,清同治年间,只有西堡社学、太平社学、协和社学、瑶溪社学等4所社学。到宣统二年(1910),只剩下西堡社学。民国以后,由于乡堡建制变更,新式小学又逐渐兴起,社学逐渐被淘汰。[20] 石步朴庵公书舍位于大沥镇石步村。建于清代,坐东向西。三开间两进深,面阔9米,进深18米,面积162平方米。红砂岩墙脚,青砖清水墙,镬耳封火山墙,素胎金玉满堂勾头,龙船脊。正门花岗岩石墙脚、花岗岩石砌大门口,青砖水磨墙,门匾额横书阴刻“朴庵公书舍”,下款竖书阴刻“陈澧书”。该建筑是南海保存的书院之一,具有一定历史价值。[21] 隔岗月恒书舍位于大沥镇隔岗村。建于明代,坐南向北。面阔5.85米,进深13.3米,面积78.8平方米。该红砂岩墙脚和门石,东莞大青砖清水墙,卷棚硬山顶,草叶纹与金玉满堂勾头。门匾阴刻正楷“月恒书舍”。此建筑是南海保存的早期书院建筑之一,具有一定历史和科学价值。[22] 秋池公书舍位于大沥镇抱伦村。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向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0米,总进深18米,面积180平方米。传统阶砖地面,花岗岩石墙脚,青砖清水墙,龙船脊,硬山顶,金玉满堂勾头,碌筒瓦面。头门次间盘头如意灰塑精美,大门花岗岩石匾额横书阴刻“秋池公书舍”;偏廊带青砖清水墙和漏窗;后堂前后双步架中瓜柱抬梁式十三檩梁架,明次间以隔扇分开。该建筑是南海保存的早期书院建筑之一。[23]

清乾隆年间,提出“堡堡建社学”。罗村境内最早的社学是建于乾隆年间的茶溪社学[24]、西隆社学,嘉庆到同治年间兴建的兴贤社学、西歧社学、芝江社学、翘秀书院。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茶溪社学和西隆社学,茶溪社学位于黄鼎司丰宁堡茶溪乡(现称嫩茶)南约村边,周边树林阴翳,环境优雅,是当时黄鼎司最早的一所社学之一。它后依将军岗,前临茶溪水。社学坐西向东,前后座均为坤甸木圆柱、抬梁木架构,三架梁硬山顶建筑。前座正门上镶一石匾,上书“茶溪社学”四个刚劲的隶体大字。正门有屏风,屏风后为天井,天阶两厢走廊。后座比较宽阔,供讲学之用。社学后来迁至北约村边另建,仍称茶溪社学,后毁于日寇的炮火之下。西隆社学[25]位于乐安圩东面,坐西朝东,背后是乐安南、北街与十字街汇合处。北有社学巷,南有华光庙巷可通社学正门。该社学总面积为132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1008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座,内有天井、屏风、中堂等附带设施。社学的右侧是华光庙,右前方是一个名叫社学墩的高地。同治十一年(1872)后,罗村镇境内的社学有芦塘乡的芝江社学,兴贤堡的兴贤社学、松溪社学、西河社学。沙堤堡的兴善社学均已毁,宣统年间增设忠善社学。[26]

据旧志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南海县内各乡设立社学。丹灶有丹灶松桂、银河银支塘、丹灶同仁、赤坎赤溪、新农周溪、梅庄番溪、西城香溪、丹灶育才、梅庄和仙岗义学等社学。[27]官窑社学主要有起凤社学、经正社学;清代有耀岭村耀岭社学、官溪社学、养正社学、凤池书社、龙津社学、明伦社学、黎边社学、敦睦社学、小岗社学、文明社学、榄溪社学、浮凤社学、福溪社学。比较有名的有白沙社学,学址在白沙圩(今二中校址),有学田30余亩。择仁社学校址在金溪圩。还有金溪社学,学址也在金溪圩。[28] 九江各堡设立的社学有南华社学、良村社学、溪南社学、水松社学、龙湾社学、石桥社学、洛阳社学、仁让社学、佩山社学、洲水社学、龙潭社学、大稔社学、登瀛社学、龙涌社学、梅圳社学、翘南社学、桥东社学、长兴社学、平章社学、万安社学、蚬岗社学、明义社学、南溟社学、安平公所、亲乐公所、镇平社学、石溪社学、石江乡约社学等28所。[29] 南庄社学有紫洞社学、吉利社学、八甲乡约社学(在罗格)、登云社学(河滘)4所。道光十五年(1835)至宣统二年(1910),平洲、夏教、叠滘、三山、林岳等共有社学27所。晚清时,松岗圩有同风社学、谭边村有敦化社学、龙头村有龙溪社学。清道光至宣统年间,沙头堡有社学10余所,主要有通堡文阁、老村乡约、两乡文阁、范阳学院竹溪社学、沙溪社学、范阳社学、古溪社学、竹溪社学、北村大奎阁、石江乡约、六乡文阁、南边公约。[30] 小塘有社学17所,在众多社学中较著名的有龙唐社学、狮山社学、兴仁社学、滘溪社学。龙唐社学是当时南海规模较大、办学较早而远近闻名的社学。该社学位于小塘旧圩,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的唐溪别墅(书馆),后改龙唐社学。清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和扩建。多年来,培养了不少人才。明一代名臣李光宸曾授业于此。

清代西樵境内社学主要有三乡社学、明德社学、邓林社学、云路社学、羔州社学、禄舟社学、茅岗社学、田溪社学、敦仁社学、崇德社学、安澜社学、象山社学、大桐堡社学、公浦五保公所、石狮社学、金瓯乡约。[31]

表5-4 西樵境内主要社学一览表(www.xing528.com)

续表

榄溪社学位于南海区狮山镇大榄村,也是现存规模较大的社学。清光绪十九年(1893)重建。坐西南向东北。三开间三进深两廊式,总面阔26.1米,总进深39.4米。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地面铺马赛克,绿釉勾头、滴水。门前用花岗石板铺砌,门额上用花岗石板雕有“榄溪社学”四字。发起建造者容义明(又名容翔凤),大榄村里仁社(后称进士里)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南海同乡会有副对联“一科七进士,同胞三翰林”,容文明即为七进士之一,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庶吉士,其后内派京官,任刑部主事。容文明极其重视文化建设,热心兴学,他首先捐出俸银,并发动乡亲捐资兴办了规模较大的榄溪社学(后改为“奎光社学”)。[32]

奕西桂水社学位于南海区桂城奕西村。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坐北向南。原三开间三进深,现存三开间两进深,总面阔12.2米,总进深22.3米,面积272.06平方米。花岗岩墙脚,青砖清水墙,素平脊,硬山顶,保留了部分壁画。头门前为三步梁架,浮雕花卉柁橔,墀头人物砖雕装饰;大门匾额横书阴刻“桂水社学”四大字,上下款竖书阴刻“清道光十九年己亥仲春吉旦合乡建立”;后堂前卷后步,中为瓜柱五架梁,前为柁橔斗栱梁架,后为二步梁架。内有碑记3通,即《恩准示禁勒索陋规碑》(清乾隆三十五年)、《新建社学碑志》(清道光十九年)、《重修桂水社学碑记》(清光绪三十三年)。该建筑是南海目前保存较大的社学之一,具有一定历史价值。[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