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樵山佛教建筑:白云古寺及宝峰寺发展历程

西樵山佛教建筑:白云古寺及宝峰寺发展历程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樵山保存完好的佛教建筑有位于白云洞内的白云古寺。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见在明成化九年,宝峰寺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寺产包括田地、鱼塘在内达到一千二百八十亩有余,实属当时岭南规模最大的寺院,西樵山也因此成为著名的佛教名山。2005年,西樵山宝峰寺异地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岗。

西樵山佛教建筑:白云古寺及宝峰寺发展历程

佛教起源于印度,汉代传入中国。佛教以释迦牟尼教主,分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等级别名目。佛教经典浩繁,派系众多。广州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海港,古代印度等国僧侣往往乘船来中国,总是先到广州,然后北上,因而广州建有许多佛寺,如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海幢寺等。西樵山距广州不远,也有一批佛教寺庙,如宝峰寺、白云寺、云岩寺、接乘庵、西竺庵、华林寺、宝莲寺、宝震寺、观音庙、慈航院、佛子庙、金刚庙、韦陀庙、波斯庙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观音庙。此外,西樵山一带存在过的寺庵主要有明代的宝莲寺、接承寺、接承庵、锦岩庵、西竺庵、云岩古寺等。

西樵山保存完好的佛教建筑有位于白云洞内的白云古寺。该寺始建于明正德丁卯年(1507),初名“宝震庵”,清乾隆甲辰年(1784)重建,改名“宝震寺”。嘉庆己卯年(1819)改名“白云宝震寺”,光绪丙子年(1876)改名“白云古寺”。古寺奉祀如来佛,依山而建,是一座进深35米,宽13米,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现为佛山文物保护单位。[33] 白云古寺自建寺以来,由方丈主持,清规戒律严谨,僧徒言行端正,作风纯朴,为人所信仰。一年之中,不少人来寺烧香拜佛,乐助香油金,还有那些豪门富户来寺建醮,能慷慨解囊,一助千金,使僧徒们衣食满足,长斋敬佛不思凡。僧徒们每天除了诵经念佛以外,还利用空余时间,在山上开荒种植,发展农业,所种植的蔬菜水果,除自给以外仍有盈余,能向外发售,收入也不少。僧徒们又上山采药,赠医赠药不受分文,群众来寺求医的纷至沓来。贫者来求医,可不用分文;富者来求医的,也乘此乐助寺内香油。因此寺内库存资金甚丰,他们不断修缮寺房,粉饰佛像,添置用具,并向外购买田产。[34]

图4-23 西樵山白云洞白云古寺

宝峰寺位于西樵山寺边村登宝峰山,山腰有“归翠台”,台下峭壁有摩崖石刻“宝峰胜处”四个大字,楷书,字径约1米。上款为“甘学书”,下款为“古岗邓南凤立”。“宝峰胜处”之上,旧有“宝峰寺”。据《南海县志》载:明弘治己未(1499),湛甘泉初游樵,与邓顺芝等夜宿在山麓的“宝峰寺”。“宝峰”、“玉峰”、“聚仙峰”三峰之间为“宝林洞”。[35] 早在明洪武年间就有高僧在西樵山上建寺弘法,取名宝峰寺,是南粤四大名寺之一,与广州光孝寺、曲江南华寺和鼎湖庆云寺齐名,历史悠久,在南粤一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宝峰寺得到惠连法师兴教弘法,颇有名气。[36] 据《永乐大典》对西樵山历史的记载:“西樵岩在广东广州府州之西南吉利坊界,距城八十里。奇峰耸翠,石室可坐数百人,邃深而明朗,冬暖夏凉。山巅有寺曰宝峰,若堂若殿,皆因岩窦为之。”又据成化九年(1473)《广州志》卷二四记载:“宝峰寺,在郡西南鼎安都西樵山宝峰之侧,属简村堡。创建莫考。有田地、塘一十二倾八十亩零。”由此可见在明成化九年,宝峰寺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寺产包括田地、鱼塘在内达到一千二百八十亩有余,实属当时岭南规模最大的寺院,西樵山也因此成为著名的佛教名山。宝峰寺于明嘉靖年间被毁。据程孔硕《西樵山名胜古迹考》记载:“霍韬正在江浙服官,奉旨毁拆淫祠,以宝峰寺近迩西庄祖墓,暮鼓晨钟,不无惊扰,乃授意广东藩司将该寺毁拆。”此记载表明霍韬奉旨拆毁宝峰寺。明嘉靖二年(1523)霍韬在“宝林洞”建四峰书院进行讲学。因在三峰之间,霍韬又垒石成一峰,故称“四峰书院”。在民间流传着霍韬为求风水宝地,逐僧毁寺,强占寺产,举家移居宝峰寺的故事;也流传有当年宝峰寺主僧惠连和尚被逐出寺时题留于壁的诗句:“殷勤收拾旧袈裟,捡点行囊没一些。拂袖白云归古洞,杖挑明月入烟霞。可怜松顶新巢鹤,益惜篱边种旧花。吩咐犬猫随我去,免教流落野人家”。当年香火鼎盛的宝峰寺应国运而亡,徒令广大善信顿失依止之处,西樵山上香火暗淡。历经沧桑,宝峰寺仅存断墙残壁。2005年,西樵山宝峰寺异地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岗。

【注释】

[1]邓芬:《浅谈南海古建筑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美》,载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编:《和谐社会与文博事业》,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316页。

[2]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25页。

[3]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25页。

[4]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25页。

[5]关性乔、张杰龙主编:《南海楹联选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26页。

[6]黄沛全搜集整理:《金山古寺钩沉》,《和顺镇志》编辑室:《南海金山古寺(宝陀寺)资料汇编》,2009年,第22页。

[7]黄沛全搜集整理:《金山古寺钩沉》,《和顺镇志》编辑室:《南海金山古寺(宝陀寺)资料汇编》,2009年,第23页。

[8]黄沛全搜集整理:《金山古寺钩沉》,《和顺镇志》编辑室:《南海金山古寺(宝陀寺)资料汇编》,2009年,第29页。

[9]黄沛全搜集整理:《金山古寺钩沉》,《和顺镇志》编辑室:《南海金山古寺(宝陀寺)资料汇编》,2009年,第30页。

[10]黄沛全搜集整理:《金山古寺钩沉》,《和顺镇志》编辑室:《南海金山古寺(宝陀寺)资料汇编》,2009年,第32页。

[11]黄沛全搜集整理:《金山古寺钩沉》,《和顺镇志》编辑室:《南海金山古寺(宝陀寺)资料汇编》,2009年,第32-33页。

[12]黄沛全搜集整理:《金山古寺钩沉》,《和顺镇志》编辑室:《南海金山古寺(宝陀寺)资料汇编》,2009年,第33页。

[13]黄沛全搜集整理:《金山古寺钩沉》,《和顺镇志》编辑室:《南海金山古寺(宝陀寺)资料汇编》,2009年,第42页。

[14]广东省文物局编:《广东文化遗产(塔幢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45页。

[15]黄沛全搜集整理:《金山古寺钩沉》,《和顺镇志》编辑室:《南海金山古寺(宝陀寺)资料汇编》,2009年,第45页。

[16]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海市里水镇志》,2009年,第636页。(www.xing528.com)

[17]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海市里水镇志》,2009年,第637页。

[18]关祥:《九江正觉寺》,载政协南海县委员会文史组编:《南海文史资料》第六辑,1985年,第65—67页。

[19]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局编:《南海市文物志》,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82页。

[20](清)仇巨川纂,陈宪猷校注:《羊城古钞》,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59页。

[21]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佛山西华寺遗址发掘报告》,2011年。

[22]李剑兰:《重视历史人文多样态的承传——论对广东宗教遗迹的保护》,载王杰等:《广东历史人文资源探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孙中山研究所、环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6年,第84—85页。

[23]南海县博物馆:《南海西樵山地区的古代寺庙》,载南海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南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1987年,第28—33页。

[24]南海县博物馆:《南海西樵山地区的古代寺庙》,载南海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南海文史资料》第十一辑,1987年,第28—33页。

[25]邓芬:《浅谈南海古建筑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美》,载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编:《和谐社会与文博事业》,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317页。

[26]傅云若:《西樵山云泉仙馆的变迁》,载广东省南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编:《南海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辑,第71页。

[27]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南海市文物志》,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67页。

[28]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南海市文物志》,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68页。

[29]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海县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048页。

[30]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1页。

[31]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1页。

[32]关祥主编:《西樵山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1页。

[33]邓芬:《浅谈南海古建筑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美》,载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编:《和谐社会与文博事业》,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317页。

[34]谢鲁:《白云古寺》,载政协南海县委员会文史组编:《南海文史》第三辑,1983年,第48—49页。

[35](清)《南海县志》。

[36]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南海市文物志》,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5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