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樵山宗教建筑与文化:南海古建筑历史文化精华

西樵山宗教建筑与文化:南海古建筑历史文化精华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樵山的寺庙是岭南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樵山是宗教名山。自南汉以来,西樵山便是佛教圣地。西樵山宗教文化特色鲜明,以佛、道、儒三教融合为其特点。西樵山地区的寺庙主要采用陶塑和琉璃建筑用材,陶塑主要为各种群体和单体的人物、动物塑像。西樵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寺庙以及部分居民住宅也有砖雕,一般二至四块。

西樵山宗教建筑与文化:南海古建筑历史文化精华

广东宗教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与广东有着深厚的渊源,且佛、道、伊斯兰各教在广东的传播源远流长,宗教文化遗产丰富。[22]

南海寺庙多,是由各种社会原因造成的,首要的在于经济基础。明清时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广州近郊的南海、番禺、顺德和东莞一带,自然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在此条件下,人口大幅度增加,经济生活和文化水平较高,思想也比较活跃。

在南海西樵山,寺庙还有着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地区特色。这些传统、特色相互糅合,表现在同一座建筑物上。西樵山的寺庙是岭南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樵山是宗教名山。自南汉以来,西樵山便是佛教圣地。至明朝,西樵山佛教发展鼎盛之时,山中有云岩寺、宝峰寺、宝莲寺、接承寺、白云寺等。西樵山宗教文化特色鲜明,以佛、道、儒三教融合为其特点。明清时期,西樵山地区的儒教、道教和佛教都相当活跃,居民信仰比较复杂。每一种寺庙(供奉的神佛)都拥有一批信徒,士大夫盼望仕途通达,一般居民则要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生儿育女,四季平安。这种愿望是善良的,但宗教并不能实现这一切,人们从这里也只能得到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明清时期西樵山的寺庙建筑风格与宗祠大体相同,在平面布局上,寺庙全部采用中轴线四合院式,即以前、后殿大门为中线,两边对称排列。殿堂多为二进或三进抬梁架、硬山式建筑,有些在脊上加砌风火墙。前、后殿之间为天井,天井两边设回廊,多为卷棚式顶,有些建配殿,共同组成封闭的四合院。正面,檐柱和金柱之间大都辟作回廊,用卷棚顶或台梁顶。石柱础多雕作三层,有瓜形、花瓣形、鼓形、八角形等式样。斗栱都用于正面金柱、垫云朵或狮形驼峰[23]

寺庙的性质和社会作用决定了它需要制造出庄严神秘的环境气氛。除了在平面布局和殿堂建筑上着力外,艺术装饰也很重要。为此,建筑匠师们发挥了创造力。在有限的空间里,工匠们充分运用陶塑、灰塑、石雕砖雕木雕壁画书法等艺术手法,塑造出各种神仙传说、人物故事、动物翎毛、花草图案。上自屋顶,下及地面,统一而协调地进行布置。使善男信女们自山门外一路内进,逐渐受到感染,对神仙佛祖产生敬畏,诱发虔诚心愿。如位于西樵山白云洞的云泉仙馆,歇山式屋顶,后殿(正殿)四周为回廊。有些庙的屋面盖琉璃瓦,加饰陶塑和灰塑装饰物。云泉仙馆正殿脊中为二龙夺珠、鱼、画面、图案,檐脊饰陶狮和灰狮,署“光绪戊申”(1908)、“文如璧造”款。前殿(山门)外两侧护墙饰狮、凤、鱼、博古浮雕画面“六骏图”、“百鸟朝凤”,题“美华店”款。

图4-8 西樵山云泉仙馆正殿双龙戏珠脊饰

图4-9 西樵山云泉仙馆脊饰

西樵山地区的寺庙表现了清代中期至民国期间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建筑特色。它有明显的历史传承,如中轴线四合院,大屋顶、梁架结构、柱和柱础、斗栱高台基等,但每个部分又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时代要求,又表现了地区特色。珠江三角洲位于南海之滨,气候炎热多雨,为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大量使用石材,并将斗栱内缩,外设回廊等。西樵山寺庙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装饰,还有各种精美的工艺制品,这包括陶塑、泥塑、灰塑、石雕、砖雕、木雕、石刻、壁画、书法等。西樵山地区的寺庙主要采用陶塑和琉璃建筑用材,陶塑主要为各种群体和单体的人物、动物塑像。群体塑像大都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神仙传说、戏剧故事,配以山水风景、亭台楼阁、动物翎毛、花草图案背景。单件常见的有狮、凤、鱼、龙等动物。西樵山寺庙中常用灰塑,用于屋脊、檐头、壁面。塑成立体或浮雕的人物、动物、花草图案,还有赤璧祖游、渊明归隐、竹林士贤、八仙过海等故事画面,涂以色彩,与陶塑配合使用,颇具装饰趣味。建筑用材包括砖瓦(板瓦、筒瓦、滴水、瓦当)、窗檑、栏杆、旗杆等。这些陶塑和建筑用材全部产于佛山石湾窑,色彩鲜丽,形象逼真。石雕包括建筑用材和单件雕像,前者如梁、枋、柱和石柱础、驼峰、斗栱、石栏杆、望柱、石华表等,雕饰龙、凤、狮、人物和花草图案,如佛像、石狮、抱鼓石、香炉等。简村北帝庙、西樵山云泉仙馆的石狮高大雄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西樵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寺庙以及部分居民住宅也有砖雕,一般二至四块。砖雕是砖墙的一部分,又单独成为艺术品,制造时先雕后烧,安装在大门两侧和壁面、檐墙上。砖雕内容也是神仙故事、戏剧人物,配以山水楼台、动物花草、博古图案等。[24]

图4-10 西樵山云泉仙馆周元咏书“墨庄”石刻门匾

图4-11 西樵山云泉仙馆陶塑

图4-12 西樵山云泉仙馆石柱础(www.xing528.com)

图4-13 西樵山云泉仙馆前石狮

图4-14 西樵山云泉仙馆石雕

石华表 较多见于墓道、祠庙之前。其结构分为三部分:基座、柱身、柱头。一般多以方石为基座,其上周围竖雕有瓜棱形直纹的圆形石柱,柱顶有称为“石榜”的方石,石榜上往往题刻有“某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石榜之上饰有比柱围稍大的石盖和立兽。唐宋时期,陵墓前的华表多为棱形石柱,其纹饰、形制也多有等级规定。明清时期,华表的形制、雕刻更为精美、豪华,柱身由原先的棱形石柱改为遍体雕凿蟠龙、云纹纹饰的圆柱。柱身上部在承露盘多了一块横插的雕有朵云的云板。然而,尽管这两者比原先衡门式的坊门要美观得多,但其各自都有局限,前者只有华表柱而无楼顶,后者只有楼顶而无华表柱,于是有些人就想出了两全齐美的办法,一方面将坊柱换成高高的华表柱,同时又不在坊柱顶上盖楼顶,而是在华表柱一侧的额枋上盖楼顶,这样,就形成了既有华美的楼顶。又在楼顶上露有高高华表柱的冲天牌楼。如清嘉庆六年(1801)武状元姚大宁墓前有一对石华表,咸丰十年(1860)榜眼林彭年在家乡丹灶上林村竖立的一对石华表,以及西樵山白云洞云泉仙馆前的石华表,浮雕盘龙,艺术性极高。

图4-15 西樵山云泉仙馆前石华表

广东金木雕以潮州最著名,具有独特风格。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是广东金木雕和木雕的重要产地,在西樵简村北帝庙正殿金木雕檐板下发现“官山建兴造”记文,可见即使在乡村小镇也能生产。西樵山寺庙使用金木雕和硬木雕的不多,一般安装在正门檐下,有些门窗制成金木雕式样。

图4-16 西樵山云泉仙馆内的金木雕

中国古代寺庙十分重视壁画,晋唐时期常在殿堂四壁绘制各种神仙佛像,吸引善男信女前来膜拜随喜。东晋顾恺之、唐代吴道子等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西樵山的寺庙也注意绘制壁画,一部分作册页、扇面形式,绘人物、山水、花鸟;另一部分作花草图案,饰于殿堂外山墙、内外檐下壁面等部位。书写在匾额、柱以及石碑上的,大都是当地士人的作品。由于书法是文人雅士的作品,不仅署名还记载年月,这对研究寺庙历史有相当价值。

图4-17 西樵山云泉仙馆壁画

广东寺庙里一般都有铜像和铜铁钟、香炉等器物,西樵山及附近地区寺庙的铜铁铸件大都散失。现存的有西樵简村北帝庙铁钟铸“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冬月”、“佛山万名炉万生号造”铭文;西樵新田村西江边镇水铁犀牛铸“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仲冬吉旦立”、“文名炉造”铭文;另一件四方鼎炉铸“康熙三十年辛未季秋吉旦”、“佛山万名炉造”铭文。这些带有年月和商号的铁器都是研究清代佛山冶铸业的重要文物资料。

西樵山寺庙里的石碑不仅可以研究书法石刻艺术,更重要的是保存了寺庙兴废和社会情况的重要记事,为研究西樵山寺庙提供了实物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