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遇见大运河》舞剧:历史文化之旅

《遇见大运河》舞剧:历史文化之旅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排、创作了舞剧《遇见大运河》。与传统舞剧只有肢体语言不同,《遇见大运河》中的舞者不但有舞蹈,也有人物对白,显得较为冒险。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要创新,舞台表演形式也要运用新的艺术样式,更要进一步考虑到大运河是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2014年5月,《遇见大运河》在杭州大剧首演,四千八百个座位,座无虚席,打破了杭州大剧院多年来剧院三楼观众席甚少使用的现状。

《遇见大运河》舞剧:历史文化之旅

2014年5月中国大运河的成功申遗,杭州歌剧舞剧为传播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年轻人深入了解运河、保护运河,历经四年的创作磨砺。编排、创作了舞剧《遇见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历史、形成、变迁、沉沦、新生及运河的神采、厚重、灵动、韵律开始从现实走上了舞台,走入了人群。

《遇见大运河》讲述的是水的故事,大运河博大精深,用数十集的纪录片都一言难尽,无色无味的涓涓流水用100分钟左右的舞蹈怎么体现呢?看罢演出你会明白。这是一部开口说话的舞剧,是一部将历史题材和现代艺术结合、提炼、创新的没有句号的史诗。观众即使看不懂舞蹈语言,但舞蹈表达的意思大致懂了。

大运河有近1500年的历史。原本为军事目的开凿的,运河的开凿曾带动了运河两岸的盛世繁荣,也承载着人的悲欢离合。作品中用了四个篇章,贯穿、设计了两条交织的主线:一条是寻踪大运河历史时空的艺术家;一条是以“开凿、繁荣、遗忘、又见运河”为脉络的千年文化遗产。两条情节线错综交织,引导观众从全新的视角重新理解这条流淌千年的运河,体验其所孕育的文明与智慧。主题是聚焦在“运河与人”的关系上,通过用生命、泥土和水堆砌起来的运河故事,讲述人与水之间的感情、人类对生命与大自然渴望、对真善美及共同繁荣的追求。

演出一开始有些特别,乍一看以为是话剧。四位舞蹈演员围着一张办公桌,讨论起如何排演一出与运河相关的舞剧。他们肆意展开的肢体,彰显出舞蹈的诱惑。这部作品与一般舞剧仅有的舞蹈语言相比,是让舞者开口说话。大量采用了影像技术,中间还穿插播放运河被污染的新闻短片。

女主角上场,她演的不是人物,而是一滴穿越千年的水。从出生的喜悦,到被污染的悲伤,再到治理之后的清澈面貌,这所有的喜怒哀乐,水的寂寞、灵动、纯洁就在她的手、腰、脸和腿上一一呈现。

在“开凿”一章中,身着褐色衣服的演员在舞台上匍匐翻滚。背景是古代的摩崖石刻,几十位舞蹈演员赤脚随着时而激昂时而沉重的音乐翩翩起舞,膝盖、手肘或多或少绑了绑带,没有灯光,没有舞美,没有舞台服装,甚至没有化妆,令观众立刻回想起开凿大运河的艰辛。而在“繁荣”一章,“纤夫”们的拉扯,带出了运河最繁荣的那段历史。樱桃小口的宫女们,穿着花盆底儿,踩着小碎步;象征“五子登科”的五子,前扑后翻,逗乐耍宝。与贵妃在宫娥、后妃、花神的簇拥下……在清明上河图的背景下,演绎出运河的繁华盛世。

到了“遗忘”一章,花神已经衣衫褴褛,伏地不起。而到了最后的“又见运河”,代表现代人的男主角和代表运河之水的女主角相对起舞,当地特色的物质文化人文风情的元素与剧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运河、现代人与文化遗产之间的相互依存。(www.xing528.com)

该剧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舞剧,它汲取了现代派作品的表现元素,大胆地在舞蹈语汇中注入了行为艺术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打破舞蹈、诗和舞台剧的界限,开创了“舞蹈诗剧”这种崭新的艺术形态。把舞蹈艺术从舞台搬到百姓的现实生活中,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与百姓同生、同乐。通过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自然与大爱的结合交融,实现了对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播的综合提取、展现与表达。彩排时虽然演员们的表现几近完美,其间是不停地推倒、修改、重来。要求每一个细节,甚至几十位舞蹈演员的每一个表情都是精心雕刻过,直到能感动自己,也直到演员有信心不需要任何舞美。

本剧的演出团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创团队;演员是杭歌最中坚的40名俊男美女以及上海戏剧学院舞蹈系最拔尖的30名学生。导演在创作中打破了程式化舞台表演模式的束缚,包括在人物、舞蹈、语言、灯光、舞美进行的创新和突破。它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时隔6年以后完成的作品。与传统舞剧只有肢体语言不同,《遇见大运河》中的舞者不但有舞蹈,也有人物对白,显得较为冒险。因为大运河本身就是百科全书,要尝试将一个舞台艺术成为社会纽带的百科全书,并在有限的舞台上体现广阔的运河与历史,深刻地而不是简单地体现运河“漕运”的作用。如果一味轻歌曼舞,那就是孤芳自赏。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要创新,舞台表演形式也要运用新的艺术样式,更要进一步考虑到大运河是属于世界的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文化事件,也是创作的一部分,更是一次文化遗产传播行动。从剧本的构思要符合时代、服装设计既现代时尚又有历史厚重感、舞台的打造还要适应观众的视角,能够接受和吸引眼球等等。

艺术是世界的,而艺术家的情感是共通的。为了更好地用世界的语言去表达中国大运河,让这部作品成为具有世界语言的艺术品,让外国观众也能理解中国大运河所蕴含的中国文化。该剧邀请好莱坞著名作曲家克劳斯·巴德尔特参与音乐创作,他曾为《加勒比海盗》《珍珠港》四十余部电影和纪录片作过曲,想通过一个外国艺术家的艺术语言,把对中国大运河的理解用细腻、真实和具有娱乐性的音乐表现出来。伴随着克劳斯的音乐,磅礴大气的运河之水仿佛迎面扑来,自然的雄浑打湿了观者的心。

杭州歌剧舞剧院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台剧《遇见大运河》震撼人心,每一次肢体的舞动都让人肃然起敬,也许是因为其探寻灵魂的意义,也许是因为你我心中的共鸣,但无论如何,内心被感动了。这是一部有意义的剧,这是一部在表现形式上有大胆创新的艺术作品,这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观念的艺术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向人类文明的共同致敬之作。舞剧汲取了现代派作品的表现元素,大胆地在舞蹈语汇中注入了行为艺术与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历史与未来相结合、自然与大爱相结合。主创人员进行了无数次碰撞,无数次到大运河沿线采风,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完善。这不仅是一部舞台艺术作品,是一场视听盛宴,也是一首有“宣传保护大运河”使命感的史诗。本剧完成了文艺院团所担当的历史使命,也体现了杭州歌剧舞剧院是一个有发展生命力与凝聚力的综合性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没有请一个名角,所有演员均由本院舞蹈团年轻演员担任。

2014年5月,《遇见大运河》在杭州大剧首演,四千八百个座位,座无虚席,打破了杭州大剧院多年来剧院三楼观众席甚少使用的现状。新华社、人民日报、腾讯网、浙江卫视、浙江日报等全国三十多家主流媒体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与肯定。9月受邀赴扬州演出,同样得到了当地观众的掌声与认可。艺术用它的方式提醒人们,它不仅展现了大运河的历史风貌,而且强烈地表达了对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舞台上流淌的不仅是运河水,还应该有更多的美好、传承、反思。

该剧在杭州首演三场后,为宣传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杭州市还在运河岸边建立专属的运河艺术中心,在运河边进行常态化演出,为杭州人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游客展示历史长流。还将前往京杭大运河沿线的27城市巡演,走进28所高等院校,继续为表达、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