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蹈诗剧《阿姐鼓》:民族舞蹈现代化的突破

舞蹈诗剧《阿姐鼓》:民族舞蹈现代化的突破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多年前,杭州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诗剧《阿姐鼓》一经推出,就凭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横扫国内所有大奖。观众用掌声一致肯定了《阿姐鼓》的完美重现。在对于民族传统舞蹈以及宗教文化的吸收上,《阿姐鼓》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而与传统艺术的较好结合,使《阿妞鼓》在现代舞剧的创作中,为民族舞蹈的现代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舞蹈诗剧《阿姐鼓》:民族舞蹈现代化的突破

如果把舞坛比喻成江湖,就有它的江湖习性,或称雄一时,或青史垂名。20多年前,杭州歌舞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蹈诗剧《阿姐鼓》一经推出,就凭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横扫国内所有大奖。20多年前创演的原生态《阿姐鼓》,是一部展现藏族风情,表现人们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大型民族舞蹈诗剧,剧中透露着雪域高原的神秘、散发着西藏泥土的芬芳,再加上时任西藏歌舞团团长巴桑次仁的亲临指导,使得整个舞蹈编排、舞美布景、服装设计散发出浓浓的“原生态”味道,既不是完全讲故事的舞剧,也不是没有内在联系的小型歌舞。正因该剧运用了大量诗意、抽象的手法,主创人员开创性地为《阿姐鼓》定性,叫“舞蹈诗剧”,有些意识流的味道。与现在的舞台作品相比,无论是艺术创作技艺还是舞美等都落后一大截。既然是精品,就应该经受得起时间和市场的考验。

如今,导演崔巍、肖加,服装设计师李锐丁,灯光设计师肖丽河等主创人员都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新版《阿姐鼓》改动很大,除了当初的那份对生命、自然热爱的情感没变之外,在舞蹈编排方面,结合西藏舞的特点增加了现代双人舞演员的肢体语言更加丰富;服装改动幅度高达70%,李锐丁特意设计了6套盛装,在保持西藏服饰风情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很多时尚元素;灯光、舞美全部做了调整,尽力与雪域高原的自然光景保持一致,用吊绳演绎升腾等传统手法也已被抛弃,更多的是采用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在保持艺术水准的基础上,藏香、喇嘛、岩画、图腾,色香味俱全。但是,所有的改动都是按照市场口味来进行,更注重体现当前的审美风格,更注重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行更高程度的市场化运作,创造更大的收益。

演出开始前,几位藏族打扮的演员手拿白色哈达,在剧院门口迎接观众的到来,他们口中不停说着“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了雪域高原的神秘世界。在朱哲琴的天籁歌声中,古格王朝壁画在幽暗的光线下若隐若现,悠扬空旷的乐曲在夜空中流动,一部展现藏族风情,表现人们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大型民族舞蹈诗剧就此上演。独舞、双人舞、群舞等精湛的舞技,雪域高原、蓝天白云等华丽的布景,以及散发出浓浓的“原生态”味道的服装设计,让观众耳目一新。20多年前看过《阿姐鼓》的一位观众感叹:“新版《阿姐鼓》大气精致多了,漂亮!”观众用掌声一致肯定了《阿姐鼓》的完美重现。

本来有关卓玛与阿姐的传说故事是完全可以编排出一处纯粹是民俗风情再现性的故事性较强的音乐舞蹈剧的。导演崔巍没有走这样的一条老路。他借用藏民族神话传说之中的卓玛这一个美丽的人物形象,在演绎故事的安排之中,追求一种概括性和抽象意味更为浓烈的“泼墨写意画”的韵味。一般说来,传统舞蹈追求氛围感,具有文学性较浓郁的戏剧意味;而现代舞则重视精神内质,具有较为抽象的哲学意味。在舞蹈动作形体的设计上,运用了古代壁画人物中“之”字形特有的动作造型,以夸张和强调人物形体等艺术方法,加大动作的跨度和节奏,有些地方还运用了“无韵律动作设计”等现代舞蹈的艺术手段,以此来加强舞剧的现代韵味,突出人物表演中强烈的内心情感驱动和对精神的追求。由于一些现代舞人执着于表达对于形而上观念的思索,在摒弃传统约束、追求自由的同时,常常难免步入舞蹈语言艰涩难懂、脱离大众的极端。应当说,在这一点上,《阿姐鼓》的编导在创作中是十分清醒地看到了某些现代舞在这一方面的弊端的。所以,他既能够跳出传统,却又并不排斥传统,还能够把传统中的有用成分很好地运用和结合到了对于题材的现代性思考之中去。(www.xing528.com)

不放弃对于文学性诗化格局和戏剧氛围的创造。比较注重表演中神话故事演绎的连续性和故事传达的通俗性。为了让广大观众能够看得懂,舞剧采用变换着的大幕布景和特殊灯光的设计。开场时,深色大幕上的壁画从中间陡然裂开,射出强烈的圣洁之光,卓玛从光中走出,飘然而下,象征着对于远古历史的回视。此时,布景和灯光也已成为一种语言,参与了于舞剧有关情节的交代。在对于民族传统舞蹈以及宗教文化的吸收上,《阿姐鼓》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例如在第四场中,为了能更好地刻画卓玛这一人物形象,更准确地表达人物在特定情景之中潇洒、自得的心情,舞蹈设计中采用了藏族舞蹈中常见的甩袖动作,但又并不照搬而是将传统方式中的水袖上扬、搅动,重心随之向上,改为人物舞路时重心向下,从而使人物的特定神情体现得更加逼真。再如,第五场“天唱”中,主要是要表现对西藏民族文化中一种意境的追求。在这一段落中,从舞蹈的形式设计中,可明显地感受到对于西藏远古文化精神和意境的吸取。

在双人舞中神人交融的爱情舞段中,在形体动作的设计上,显然是参照了两教“密宗”文化异性交合图的形体动作,既创造出了富于诗意的宗教文化氛围,又成功地传达出了特定的民族性内涵。舞剧还在每一场中都配有特定的歌词音乐旁唱,这些对于欣赏大众理解舞剧的深层内涵都是十分有益的。实际上,《阿姐鼓》在舞剧的民族化、多样化和通俗化等方面所做的诸多努力和尝试,也正是暗合了世界舞坛在创作观念和审美理想上追求生活化、通俗化、追求更加灵活自由的多样化艺术格局的一种新的发展势潮。而与传统艺术的较好结合,使《阿妞鼓》在现代舞剧的创作中,为民族舞蹈的现代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