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观点:它主要关注个体是如何建构认知经验(如知识理解、认知策略)和情感经验(如学习信念、自我概念)的。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意义建构是同化和顺应统一的结果。换言之,认知建构主义强调意义的双向建构过程。
(2)代表理论:以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即认知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主义为基础,后人形成了激进建构主义、生成学习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等。
2.三种典型的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激进建构主义(简:20山西师大)
①代表人物:冯·格拉塞斯菲尔德。
②基本观点
a.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b.认知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只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③评价
a.该理论用“生存力”代替“真理”一词,不追求经验与客体的一致。
b.该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发生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这时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被激发。
c.该理论主张每个人只能认识自己的经验世界,否定社会交往在个体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2)生成学习理论
①代表人物:维特罗克。
②基本观点
a.该理论也是一种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它以信息加工论的三级记忆系统为基础,在三级记忆的信息加工中不断生成知识。
b.学习并不是外界现实的直接复印,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在生成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原有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和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的相互作用,主动地注意和选择信息,并生成信息的意义。
c.该理论重视学生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的知识经验。维特罗克等人研究表明,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是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
(3)认知灵活性理论(名:21山东师大)
①代表人物:斯皮罗。(www.xing528.com)
②观点成立的前提
a.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如求解正方形的面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套用相应的概念、规则或公式。
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将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知识,即关于知识被应用的知识。结构不良领域知识具有两大特性: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的不规则性。
b.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
初级或入门性知识获得:对结构良好领域知识的学习,只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和反馈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与事实,在测验中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如背诵、填空、做简单的练习题等。
高级知识获得:对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各种情境下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把握概念的复杂性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最终能够广泛而灵活地将知识应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
③基本观点
a.认知灵活性理论关注复杂的、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的本质。
b.认知灵活性理论是以知识的双向建构为基础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c.教学要“为理解而教”,培养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学习不在于学习者背诵多少知识,更主要的是灵活运用,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的理解。
d.教学方法使用随机通达教学。(随机通达教学的介绍在应用部分。)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①含义:学习者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建构知识的过程。
②意义: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和推理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③环节:提出驱动性问题—形成具体探究问题和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过程—形成和交流探究结果—反思评价。
(2)随机通达教学(名:20济南)
①含义:认知灵活性理论主张随机通达教学,指对同一内容,学习者要在不同的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中带着不同的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次交叉反复的学习,以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促进迁移。随机通达教学是促进高级知识获得的教学原则。
②意义: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为今后的灵活迁移做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