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奥苏伯尔接受说

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奥苏伯尔接受说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苏伯尔是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对意义学习的描述。▲论述题1.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奥苏伯尔接受说

(简:15广西师大,21吉林师大;论:18山西师大,19东北师大)

奥苏伯尔是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对意义学习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简:10+学校;论:10+学校)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名:15+学校)

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字面的)和非人为(非任意)的联系。

①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举例:学生已经学过了“地球的深层都是熔岩”这个知识,但当老师换一种方式提问,“地球上挖一个1000英尺的洞,洞底是热的还是凉的?”如果学生能准确回答“是热的”,就说明学生可以活学活用;如果学生无法准确回答,就说明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地球的深层都是熔岩”这句话,其实,他们并不理解,他们对这句话没有获得实质性的、非字面的理解。

②非人为的联系:指新旧知识的非任意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存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上的联系。

举例: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由于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就可以推理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这种知识的联系就是非人为、有合理逻辑的联系。

凯程提示:考生一定要记住有意义学习概念的原话,答题应尽量运用专业术语,并区分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总结: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无意义的。凡是能够让学生自主自动地参与学习,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

助记

关于“非人为和实质性”,我们再补充一些解释,以帮助考生理解。

非人为:新旧知识之间合理的、有逻辑的联系。

实质性:表达的词语虽然不同,但表达的字面意思是等值的,也叫作非字面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简:16河南师大,20北师大)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性质)的影响,也受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①客观条件

a.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生可以理解的。b.材料应该在学生学习能力范围之内。

②主观条件

a.学习者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倾向性,也就是积极主动性。b.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使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凯程拓展·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奥苏伯尔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如词汇学习、生字学习等。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如哺乳类动物等。

3.命题学习:对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如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

符号学习只需要直观概括地教学即可,而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必须经过直观、概括和具体化三个基本认知过程才能完成。

经典真题

▲名词解释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10中山,11陕西师大,12广西师大、首师大、北师大,14、15华东师大,15天津师大、扬州、中国海洋,16海南师大、安徽师大,17新疆师大,18吉林师大、江西师大、沈阳师大、江苏,20华南师大、温州

2.有意义学习(21湖南师大、陕西师大)

▲简答题

1.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与意义。(14华南师大,16河南师大,17山东师大)

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1、20福建师大,14华南师大、宁波,15、16新疆师大,16重庆师大、曲阜师大,16、20内蒙古师大,17山东师大,18山西师大,19西北师大,20中央民族)

3.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15广西师大,21吉林师大)

▲论述题

1.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18山西师大,19东北师大)

2.论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1、19东北师大,13北师大、天津,15山西师大,16浙江工业、曲阜师大,17华东师大,20中央民族、江苏)

2.认知同化理论(简:14闽南师大,15山东师大,19湖南)

(1)含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就是概念同化过程。具体的同化过程有:

①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这些观念能够对新知识起到挂钩(固定点)的作用。

②找到新知识与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

③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之间有清晰的区别。

④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总结:有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2)影响因素

①固着观念: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适当观念。如学习者理解了“力”的基本概念之后,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浮力”的特征和规律。

②可辨别性:新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

③清晰稳定性:认知结构中的固着观念是否清晰、稳定也影响学生能否对新旧观念作出区分。

(3)同化模式(论:19上海师大)

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方式的不同,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认知同化过程。

①下位学习(名:5+学校)

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面较广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下位学习分为两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下位学习

a.派生类属:新的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

举例:儿童已知道“猫会爬树”,那么“邻居家的猫正在爬门前那棵树”这一新命题,就可以类属于已有的命题。

b.相关类属:当新内容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命题并使其精确化时,表现出来的就是相关类属。(www.xing528.com)

举例:儿童已知“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菱形是四条边一样长的平行四边形”这一命题来界定菱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加以限定,产生了“菱形”这一概念。

②上位学习(名:5+学校)

上位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将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

举例:先知道松树、柳树等具体概念,然后再学习“树”,知道“树”是各种树木的总括概念。

③组合学习:也叫并列学习,新旧知识既无上位关系,又无下位关系,这时发生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

举例:先学习松树的概念,再学习柳树的概念。

3.先行组织者策略(名:15+学校;简:12华东师大,17上海师大)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①含义: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②举例:学生在学习山脉、高原、平原等知识之前,应该先学习“地形”的概念,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形,这个“地形”的概念就是一种先行组织者。

③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和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类属性的学习。

④分类:组织者可分为两类。

a.陈述性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知识产生上位关系。如上述学习地形和山脉、高原、平原的例子。

b.比较性组织者是比较新材料和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目的在于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如教师在讲授佛教之前,先比较佛教和基督教的异同。

·凯程拓展·

关于先行组织者的延伸知识:

奥苏伯尔本人认为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水平高于学习材料,一般呈现在学习材料之前。后来的研究者们发展了这一概念,认为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抽象、概括水平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抽象、概括水平低于原学习材料的材料;同时,先行组织者可以呈现在学习材料之前,也可以呈现在学习材料之后。

4.接受学习的界定与评价(辨:19山东师大;简:5+学校;论:14华中师大,20杭州师大、扬州)

(1)界定(名:16北师大,17广西民族)

接受学习也叫讲授教学,是教师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接受和理解事物意义的学习,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知识。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关系

①在奥苏伯尔看来,不管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任何学习,只要符合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就是有意义学习。

②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也不是绝对的。二者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学校的许多学习经常都是处在这两端之间的某一个点上。

③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接受事物意义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而且完全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

(3)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特点

①师生之间要有大量互动。②大量利用例证。③它是演绎的,蕴含的最一般的概念最初呈现,然后从中引出特殊的概念。④它是有序列的,材料的呈现有一定步子,这些步子首先是先行组织者。

(4)评价

①优点

a.接受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的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主要作用。

b.奥苏伯尔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讲授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以及对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混淆。

c.奥苏伯尔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条件、类型、机制都做了精细的分析。

d.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对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②缺点:奥苏伯尔偏重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创造性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没有给予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③后人的态度: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5.教育应用

(1)区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发现法和接受法使用不当都会是机械的,使用得当,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都会是有意义的。这就挖掘了有意义的讲授法理论上的合理性。

(2)认知同化理论详细说明了知识的结构化的过程,有利于在课程编制中使用。

(3)教师教学广泛使用先行组织者,用来完善学生对认知结构的认识。

(4)肯定了有意义的接受法的价值,开拓了教师对讲授法的认识。

助记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的异同比较

凯程提示:考生一定要理解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这里很容易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灵活地安排。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二者各有优势。

经典真题

▲名词解释

1.接受学习(16北师大、天津,17广西民族、陕西师大)

2.上位学习(14内蒙古师大,16、19湖南师大,17山东师大,19江西师大)

3.下位学习(11、17云南师大,16河北,18淮北师大,19安徽师大,20广东技术师大)

4.先行组织者(11华东师大、聊城,12东北师大,13福建师大,14湖北、浙江师大,15中央民族,16华中师大、延安,17闽南师大,18安徽师大,19曲阜师大、山西、鲁东、苏州、温州,20湖南科技、山东师大,21哈尔滨师大)

▲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11、12华东师大,14湖北,17上海师大,19山西、鲁东、温州)

2.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14闽南师大,15山东师大,19湖南)

3.简述奥苏伯尔提出的影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三大要素。(20北师大)

4.简述接受学习的界定与评价。(15杭州师大,16南京师大,20河北、临沂青岛

▲论述题 论述接受学习的界定与评价。(14华中师大,20扬州、杭州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