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性别差异与教育的综合应试解析

性别差异与教育的综合应试解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龄前女孩略高于男孩,但差异不显著。男性的行为易受情感支配,缺乏自制力而具有冲动性。自信心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讲,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环境和教育对性别差异的形成起主导性作用。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个体的期望和要求不同,造成了性别差异。学生的一生都在持续进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接受并做出被社会大众认可的性别角色行为。

性别差异与教育的综合应试解析

1.心理的性别差异的主要表现

(1)智力的性别差异

①在空间知觉上,从13岁开始,男性的空间知觉能力明显优于女性。

②在感官发展上,女性触觉、嗅觉、痛觉的感受性不同于男性,女性的知觉速度较快,对声音的辨别、定位及颜色色调的知觉优于男性;而男性在接受外来信息时,发达的视觉通道弥补了其他通道的不足。

③在记忆发展上,女性机械记忆能力强,短时记忆广度超过男性;男性的理解记忆、长时记忆优于女性。

④在思维发展上,男女的思维发展总体上是平衡的,但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及水平不一致。学龄前女孩略高于男孩,但差异不显著。小学到初一差异逐渐明显。初二以后,男孩的思维发展速度迅速赶上并超过女孩,并出现明显的具有两性特色的思维优异发展的差异,女性倾向于形象思维和思维的艺术性,男性倾向于抽象思维或思维的抽象性。

(2)言语发展的性别差异

婴儿期到青春前期,女孩的言语发展一直优于男孩。女性口头言语有明显的流畅性、情感性,很少有口吃等言语缺陷,男性的言语表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哲理性。

(3)行为的性别差异

从2~5岁开始,男孩在社会性游戏中就表现出比女孩更大的身体侵犯性和言语侵犯性。男性的行为易受情感支配,缺乏自制力而具有冲动性。

(4)兴趣的性别差异

男性的兴趣多指向于物,即所谓“物体定向”。女性的兴趣多指向于人,一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注意、很敏感。

(5)自信心的性别差异

一般来讲,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在成败归因上,女性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运气好,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男性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把失败归因于任务难。

2.性别差异的教育意义

(1)教育要因势利导,发挥不同性别的优势

心理的性别差异是遗传的生物学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和教育对性别差异的形成起主导性作用。因此,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施行科学的、正确的教育,可以使男女两性在心理发展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劣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教师要避免性别偏见

身为教师,要尽可能打破性别偏见,鼓励学生冲破社会固化思维的牢笼,展现自己的个性,尤其要鼓励女生勇敢应对挑战,迎接自己的人生。要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中尊重不同性别的学生,并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价值观

·凯程拓展·

性别差异的缘由

(1)最新研究表示,两性之间的很多行为差异源自男性和女性的不同生活经历,其中包括社会观念和成人对不同性别类型行为的强化。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个体的期望和要求不同,造成了性别差异。如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女性性格就应该是温柔的,学习上是擅长文科的,男性就应该是坚强的,学习上是擅长理科的。学生的一生都在持续进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接受并做出被社会大众认可的性别角色行为。

(2)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性别偏见(也叫性别刻板印象)。教师在教学中无意识地存在性别偏见,如班级里教师更容易让女生去参加跳舞比赛,让男生参加实践能力比赛。教师对犯错误的男生总是严厉批评,对犯错误的女生却是点到为止。课本中科学家的插图人物总是男性,做家务的插图人物总是女性。

(3)教师教学应尽可能避免性别偏见。教师要在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呈现、课堂管理、课堂活动设计、师生互动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等方面避免性别偏见。

助记(www.xing528.com)

经典真题

▲名词解释

1.学习风格(19华东师大)

2.心理发展差异(18闽南)

3.发散思维(21海南师大

4.刻板印象(21青海师大)

▲辨析题

独立型的人适合学习人文知识,场依存型的人适合学习数理知识。(16山东师大)

▲简答题

1.简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19东北师大)

2.简述认知差异与教育。(10苏州,17河南师大)

3.简述心理发展的差异。(18宁波、东北)

▲论述题

1.论述人格差异与教育的关系。(12湖南,13华南师大,16广西师大、闽南,17内蒙古师大,19宝鸡文理学院)

2.如何对认知方式的差异进行教育?(17河南师大、广西师大)

3.论述心理发展的差异。(14湖南)

【注释】

[1]本章主要参考陈琦、刘儒德的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第二章与第十三 章。

[2]大纲中有新增知识点“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往年也有学校出过真题,请考生注意。

[3]本书人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建议考生认真学习此部分内容,333考试会考查对某理论的评价。虽然大纲对此评价未作要求,但建议考生学习所有理论的评价。

[5]关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参考陈琦、刘儒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和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

[6]有时候,对某教育理论优点的评价恰恰可以用来回答对教育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