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登教育志:助学支教纪实(2000~2015)

永登教育志:助学支教纪实(2000~2015)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星斗明清时期,永登城乡各地官绅常捐银献粮兴办学校、赈济贫生。明朝成化元年连城四世土司鲁鉴曾捐俸银100两重修庄浪卫儒学。定额每年12石修文庙,6石为士子长途赴科之资,4石为教官养廉,2石给贫士。民国时期,一些官员、开明士绅和部分教师继承了明清以来支教助学的优良传统,继续捐资兴学。从明清至民国,地方官绅、社会贤达捐资助学,对西北贫困县永登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永登教育志:助学支教纪实(2000~2015)

魏星斗

明清时期,永登城乡各地官绅常捐银献粮兴办学校、赈济贫生。

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连城四世土司鲁鉴(1425—1502年)曾捐俸银100两重修庄浪卫(今永登县)儒学。万历三十年(1602年)连城八世土司鲁光祖(1561—1607年)在连城修建学宫,捐助腴田百亩。万历三十六年至万历四十二年(1608—1614年)任庄浪兵备道的山东济南人、进士杜诗(一说为山东滨州人),捐资购书4000余卷,贮于庄浪卫学宫,后因兵燹散亡。万历四十二年秋,甘肃巡按董公(失其名)为庄浪卫儒学设置高城(岑)营(在县城东南20公里)学田,有水田600余亩,轮年歇种,每年收租36石,上纳预备仓收储,每年赈济贫生支用。当时庄浪卫儒学生员100余名,按每生百名赈济10名的比例应赈10名,每名每年需赈3石6斗,共赈36石。

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少参冯世标曾捐薪米改建卫城文庙学宫。乾隆年间,庄浪茶马同知富克济、叶义(平番知县兼署)也曾捐俸修建县儒学。清代前期,还有连城鲁土司捐赠的县城西北小川(今武胜驿镇境内)讲(奖)俊府(阜)一处旱地学田,东北至大汝沟沿,东南至岔路,南至水沟大小岔通脑,西至香炉山下阿坝。拨地12份,招佃户12名,每户承纳租粮2石,共24石。定额每年12石修文庙,6石为士子长途赴科之资,4石为教官养廉,2石给贫士。道光十二年(1832年),幼读经史的树屏哈家嘴人霍钟玉(1802—1883年)与地方士绅在哈家嘴村集资创办了梅公书院,霍钟玉后荣膺耆宾。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四月立于县城城隍庙内恩贡生王春选撰写的《吴龙光德政碑》载:山东武定府海丰县人吴龙光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平番县同知后,“捐出廉俸银二百两,发交当商,年满一分生息,与兴文社耆民发给执照经理”,以息为科生乡试之需。他还捐廉俸资助城乡义学,“与本城义学捐本银六十两,与南关回民义学捐本银五十两,与苦水堡新设义学捐本银一百二十两,与南大通堡(今大同镇)新设义学捐本银一百二十两”。道光二十六年红城大观堂学塾初建时,当地官绅捐学田60亩,以地租为办学资金,捐银400余两,为应考秀才、童生资助路费。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川镇下古山人贡生把世贤在下古山村西北红马庙盖土房两间,教授本村和邻近各村孩子三四十人。平番枝阳(即永登城关)人高禄(字泽卿,诰授武德骑尉),于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夏以自有滥泥沟荒熟旱地一十四石捐助,创建了大川蒙养初级小学。(www.xing528.com)

民国时期,一些官员、开明士绅和部分教师继承了明清以来支教助学的优良传统,继续捐资兴学。民国四年至民国五年(1915—1916年)红城人费焕章(平番县临时参议会议长)、把锡龄(举人)、满永庆(拔贡)等利用“大观堂”60亩学田,倡议捐款数千元,将红城南门外的文昌宫改建为红城高等小学。民国六年4月,晚清贡生魏怀璧(时年37岁)为该校捐大洋142元,民国七年12月当时的甘肃省长张广建给他颁发了“捐资兴学褒章执照”。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曾任永登县临时参议会议员的陈良琥和王举才等在河桥驿(今河桥镇)发动群众筹集水田180亩、旱地25亩,基金法币100万元,利用河桥驿隍庙旧址建成了大通高级小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在兰州师范任数学教师的周祜甫(字绍西,1891—1969年)回乡动员民众筹集学田100余亩、小麦100石,将南峰义学改建为李佛镇(今苦水镇)南峰高级小学。永登绅士,曾任甘肃省第二届参议会议员的高贻式(字钰如,1894—1948年,系高禄的长子)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捐资两千余元,增修县城旧清宁寺,创办私立“贻式学校”(初小),又筹备教学基金三千元,专收无力求学儿童,担负其服装书籍等费。国民党军暂编骑兵第二师师长、少将马禄(回族,字福山,1895—1946年),民国二十八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39—1940年)集资在其家乡河桥镇四渠村兴办了回民学校“福山小学”(初小),民国三十年开学时他为该校100多名学生(其中回族学生22名)每人做了校服一套。在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一年任永登县长的梁大奇(安徽合肥人)的倡导下,由地方士绅高钰如、邓子云、张华堂等人多方筹措资金,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8月创建了永登县立初级中学,借北街宏善寺为校舍,聘任专职教师4人、兼职教师4人,招收学生64人,于同年10月正式开学上课。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时任李佛镇镇长的苦水人巨济川(字仙舟,1904—1986年)和缪百川等筹资法币2000万元,在苦水街建立了李佛镇第二国民中心小学。

从明清至民国,地方官绅、社会贤达捐资助学,对西北贫困县永登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发表于2007年3月20日出版的《兰州教育》双月刊第2期,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