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县寄宿制学校最初出现在各县属中学和山区乡镇中学。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镇的凸现,部分学校学生人数减少、学校规模缩小、师资流失、教育质量较差。永登县政府适时把布局调整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把创办寄宿制学校与危房改造、薄弱学校改造结合起来,在充分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同步实施,采取“撤、并、挂、建”等措施,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乡镇小学的逐步萎缩,山区小学的学生上学走路时间超过1小时,走路长度超过7.5千米,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体成长,也对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县政府决定在家庭和小学距离超过7.5千米的学校设立寄宿制,以方便小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2002年开始,由政府主导在相关学校设立寄宿制。
到2011年,先后撤并各级各类学校107所,学校总数调整为281所,投入资金4731万元,建成寄宿制学校43所,寄宿学生达12591人。通过建设寄宿制学校,使教育布局更加科学,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元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逐步走上快速、健康、均衡发展的道路。
在建设过程中,永登县政府对工程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不打招呼,不走过场。规范运作程序,优化工程设计,选择优质企业施工,严格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为杜绝和避免建筑工程中的潜规则,县上设立资金专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工程项目所有资金实行报账管理,按进度比例付款,按工程验收状况付款,以此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
通过布局调整以及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永登大地上创办了一所所风格迥异、功能齐备、质量优良的寄宿制学校,为山区的孩子享受优质义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全县43所寄宿制学校中,通远乡初级中学管吃、管住、管学、管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开通“心之声”校园广播,创办《e时代》校刊,利用进餐时间播放电视新闻。学校设有充满温情的留守儿童之家,有贴近生活的“寝室文化”,教学质量三年内有了大幅度提升。永登县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都有这些明显的变化:环境变美了,设备更新了,课余活动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拓宽了。校园里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周到细致的管理,食堂和课堂同时抓,生活和教学一并管。“学校就是家、老师胜亲人”,即使在偏远的山区寄宿制学校,冬天宿舍里也有先进的供暖设施,夏天校园里设有开水取饮处,生活老师24小时的关怀始终在身边,充满了家的温馨,学生们在这里快乐成长、放飞梦想。2009年,永登县投入240多万元,使43所寄宿制学校全部实现暖气供暖,受益学生达到12591人。投入130多万,为所有学校配备了冰箱、冰柜、消毒碗柜及相应的生活设施。
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全县2011年小学毕业双科合格率比2006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中考全科合格率逐年上升;体质健康合格率92.1%,比2006年增长3%;小学生毕业率100%,初中生毕业率99.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6.01%。
2002年,七山乡观音初级中学初二、初三学生并入七山乡初级中学,以上两所学校设立寄宿制。
2004年,武胜驿镇新农村小学、缸子沟小学、奖俊埠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并入武胜驿镇三庄小学,三庄小学校设立寄宿制。新农村小学、缸子沟小学、奖俊埠小学变为教学点。(www.xing528.com)
2005年,武胜驿镇烧炭沟小学五、六年级并入金嘴小学,学校设立寄宿制。
2006年,柳树乡白崖子小学并入王家台小学,杨家庄小学、高家井小学并入王家台小学,王家台小学设立寄宿制。上川镇达家梁小学建成寄宿制完全小学,祁家嘴初级中学建成寄宿制初级中学。武胜驿镇大利、旅顺、五端五、六年级和红岭教学点、马场教学点并入长丰小学,长丰小学设立寄宿制。民乐乡前庄学校初中部并入民乐乡初级中学和永登四中,以上两所学校设立寄宿制。通远乡星可侨心小学、晓林小学设立寄宿制。
2007年,武胜驿镇新农村小学、缸子沟小学、奖俊埠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并入武胜驿镇三庄小学;大利、旅顺、五端三、四年级并入长丰小学,长丰小学设立寄宿制。七山乡观音初级中学初一学生并入七山乡初级中学,观音初级中学变为寄宿制完全小学。
2008年,柳树乡孙家井小学并入王家台寄宿制小学。坪城乡火石洞寄宿制小学并入中心小学。
2009年,大同镇泉水沟小学变为寄宿制。连城镇中心小学新建寄宿制学校。
2010年,柳树乡教场小学并入王家台寄宿制小学。河桥镇蒋家坪教学点并入连铝学校,连铝学校设立寄宿制。
2012年,龙泉寺镇大涝池小学并入大涝池初级中学,大涝池初级中学变为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上川镇明德小学建成寄宿制完全小学。
2013年,民乐乡官庄小学和官庄初级中学合并为九年制学校,学校设立寄宿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