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能力包括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信息时代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除了要掌握上述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较强的整合能力、高度的反思性实践能力。其中,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与理解能力、信息组织与加工能力、信息开发与利用能力等;整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知识技能整合能力、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等;反思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行动中反思的能力、反思中创新的能力等。
(一)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在知识经济和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面对爆炸式增长的网络知识和不断更新的数字技术,教师原有的知识能力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想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具备能够推进自我终身学习和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素养。因为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才知道如何学习,才明白如何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资源,才懂得如何将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和信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综合来看,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获取与理解能力,包括明确信息需求的能力,了解信息获取途径的能力,识别与理解信息的能力,评价、判断和选择信息的能力。二是信息组织与加工能力,包括信息分类能力、信息统计分析能力、信息重组能力、信息编辑加工能力。三是信息开发与利用能力,包括信息生成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信息传播能力、信息及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等。
(二)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整合能力(www.xing528.com)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单靠某一种知识或技能已经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教学效果,更无法让自己获得可持续的有效发展。因此,信息时代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整合能力,包括:(1)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的整合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技能,还要具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整合的能力,如教学设计理论与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相整合的能力、教学评价理论与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相整合的能力等。(2)学科知识技能的整合能力。信息时代高科技领域的许多科技成就很少是因为某一独立学科的快速发展而取得的,更多的是由多学科领域知识技能的相互整合而形成的综合学科的巨大进步。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学科知识技能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科知识技能的整合上,还体现在不同学科性质的知识技能的整合上。(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能力。它是指“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学科教学过程,由此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的能力。”[6]
(三)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反思性实践能力
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这一概念是由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提出来的,他指出反思性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反思性实践者”,以替代原来的“技术熟练者”。在教育领域,就教师而言,作为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创新,提高自己在复杂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行动中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中创新的能力。舍恩从专业人员的实践场景出发,将教师视为复杂情境中能动的问题解决者而不是工具性问题解决者,即教师需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去积极探寻复杂情境中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认识框架和各种信息资源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信息时代的教师还要具备在行动中反思的能力,而所谓“行动中反思”,就是一个“框定问题、产生行动、反思行动结果、重新框定问题……”的循环过程,只有学会了在行动中反思,教师才能灵活应对真实情境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性地采用各种方式(如撰写教学日志、回放教学录像、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等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反思性实践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