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到底由什么要素组成,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不少观点,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观点和成果为各个领域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培养优秀的创意型人才,收获一系列具有科技含量的创新成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计思维通常被定义为一个分析性和创新性的过程[33],把人置身于机会之中进行实验、创造、制定模型原型、收集反馈和再设计。从用户的角度,设计思维进行的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从产生关于用户的了解、生成想法、测试,到实施[34];从设计师的角度,在设计思维活动过程中,设计师有规律地定义(再定义)问题/或使问题框架化,首先要应用整体思维,然后在设计过程中画草图,大致描绘出可能的想法的原型[35]。综合地说,设计思维的开展过程是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聚集到一起进行讨论,并且快速地提供和测试他们的想法,然后在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进行权衡,得出可实施的解决方案。
1)常见的设计思维要素解析
凯迪(Candy)在对大量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36],提出了设计知识的运作模型,认为设计过程由探索阶段、生成阶段和评价阶段三个部分组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子活动和设计知识元素来促进创造性设计工作的进行。此外,她还提出设计工作以及思维的培养应该是循环往复的,即评价阶段应该始终作用于探索阶段和生成阶段,从而为设计者提出新的设计要求或提供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然而,由于缺少认知因素的作用以及过于强调信息加工作用,凯迪的探索、生成和评价要素不足以支持复杂情境下的设计实践活动。现代认知学派在凯迪工作的基础上,将认知层面的若干要素融入所构建的过程模型中,强调将设计师的角色意识、生活经验和认知性任务回归一种真实的、融合的状态,借助人们较强的内在动机和思维的积极参与,来解决设计中的难点问题。
欧文(Owen)将思维活动分成四个象限,并对此做了详细的阐述[37]。设计位于第四象限,设计的过程即是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加以综合解决的过程,由于设计的过程还涉及交流与图示化问题,而问题解决的过程也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如图2所示,设计不仅仅是真实与综合的过程,同时也包含象征与分析的元素。
在布朗(BROWN)的研究中,设计思维被分成三个阶段:灵感阶段、构思阶段和实施阶段[38]。①灵感阶段:收集相关人的意见和扩宽方案的搜寻空间;②构思阶段:找出人们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生成、开发并试验大量的想法;③实施阶段:记录一个方案发展的过程,应用筛选出来的概念,并通过监控、回顾以及报告来进行改进。同时,布朗等认为[39],设计思维过程不是一系列有规律的步骤,而是一个有着重叠空间的系统,这三个重叠的空间就是灵感生成、构思阶段和实施阶段。之所以叫这三个阶段为空间而不是步骤,是因为它们并不是有顺序地展开的,在一个过程中可能不止一次地重复这三个阶段来改善原先的想法和探索新的方向。
图2 欧文的思维四象限图示
近几年,设计思维比较有影响力的模型包括斯坦福大学D.School设计学院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提炼出的“移情、定义、设想、原型和测试”五个实施步骤;贝尔(Bell)所提出的“理解、观察、可视化、评价、改进和实施”的半结构化设计路径[40];赫森(Hurson)所主张的“移情、目标、提问、解释、原型和调配”设计问题解决方案[41]。
如表1所示,通过对上述三种思维模型的解析,将其纳入“问题识别—方案制订—产品生成”的设计活动框架中。
表1 三种设计思维的设计活动
问题识别
“问题识别”指的是设计者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深入了解用户真实需求的过程。设计思维方法提倡移情式的数据收集方式,所谓“移情”是指了解他人的内部感受、感受他人情绪和倾向的能力,其价值在于可以让设计者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认识问题和体验其内心感受,以便对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虽然移情能力是人类所固有的,但是在数字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仍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激发。
方案制订
“方案制订”指的是设计者通过视觉思维的参与,制订相应技术解决方案的过程。鉴于设计工作是一种独特的、多维的和立体的思考方式,视觉思维这种具有较强主观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是对归纳、演绎等严密逻辑思维形式的必要补充。其实,已有研究证实,视觉思维的参与对于触发精神意向、拓展思维、识别有价值信息等方面有着一定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项目进程中设计者思维发展的进程。
产品生成(www.xing528.com)
“产品生成”指的是生成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市场产品的过程。设计思维方法特别注重产品原型的迭代完善,以及依赖目标用户所进行的质量问题溯源。产品原型通过“粗糙”的方式展现产品的核心功能,不仅是设计人员自我验证的方式,也起到了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的作用。此外,由于产品最终指向的是用户目标市场,原型的完善往往需要通过多轮次用户的体验进行问题溯源,进而可以对问题环节及其后续行为进行整改,完善原型功能。
2)斯坦福大学设计思维过程模型
斯坦福大学D.School设计学院的团队给出了包含五个阶段的设计思维过程模型[42],是当前最流行的设计思维过程模型。如图3所示,这些阶段可以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图3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设计思维模型
(1)同理心
在这个阶段,通过与专家交谈或进行调查研究来扩充和丰富设计师的认知。以同理心为基础,通过了解用户在他们生活中的行为、与用户相互作用并了解他们各方面的需求以及体验用户体验过的生活来领会用户的意图。
(2)定义问题
将通过同理心所得到的用户意图转换成更为深层次的用户需求以及对于其的见解,目标是生成用户所面临问题解决方案的描述,这种描述最终指导着采取何种改变能够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3)构想
在概念生成阶段,将所有相关人的想法收集起来,根本原则是对产生的想法不做任何评价和约束限制。该阶段鼓励的是想法的数量并且强调想法之间的合作,其主要特征是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为一种发散的思维,目的是探索出更宽阔的解决方案空间,包括了新想法的数量和差异性。
(4)原型
原型本意是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从艺术上讲,也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设计思维中的原型则表示设计师在思维过程中的创意雏形。
作为产品在设计阶段最重要的产出形式,原型化阶段强调将脑海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一个原型可以是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比如一个草图、一面贴满便条的墙或一个物体,是一种快速表达想法的方式。在创造原型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快速且灵活的方法来对原型进行试验,越早发现问题对整个设计过程越有帮助。同时,原型化过程可以分析出一个方案是否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范围过于宽泛或过于狭隘,从而可以保证快速地学习以及在不同的可能性中进行权衡。
(5)测试
测试阶段就是从原型中找出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根据反馈对原型进行修改,然后反复迭代。测试的目的是精炼和改善解决方案,将方案置于真实操作环境中,通过参数度量方案的优劣,从而可以通过反复的测试将不成熟的原型与用户生活联系起来以得出更好的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