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毕摩仪式音乐探索民间艺术境域

毕摩仪式音乐探索民间艺术境域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摩仪式遍布彝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的关系甚为紧密,相互相承,密不可分。彝族民间歌曲的礼俗歌曲与毕摩仪式音声同型。毕摩仪式中的舞蹈与民间的祭祀舞蹈和丧事舞蹈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毕摩也是生活在族人之中的一员,其行为同样受到民间生活的影响,他们在仪式中的言行亦是民间生活的写照。

毕摩仪式音乐探索民间艺术境域

毕摩仪式遍布彝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的关系甚为紧密,相互相承,密不可分。

彝族民间歌曲的礼俗歌曲与毕摩仪式音声同型。流传于永仁县的彝族民间歌曲《指路歌》中唱道:“啊……哩……你去阴间的路,阴魂你要看清,好好地走,走山路跟着蝉儿走,顺着炎热的山坡走,顺山走;前面有陡坡乱石要走好,要走好……”流传于美姑县的毕摩《指路经》中写道:“今晨黎明时,出门骑骏马,闻言望前行,牺牲随赶去……”彝族大型长篇史诗“梅葛”中“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等篇章与毕摩经书的内容大体一致。两类音乐主要的音乐特点相似:吟诵风格,音域较窄,一般在八度以内;旋律起伏不大,线条平直,几乎是建立在自然语音声调基础上的音调;演唱方式以独唱为主,亦有对唱、一领众和等。这类民歌有在丧事中哭丧送葬时唱的《阿古尔》《扯格》和《伙格》等。《阿古尔》是死者的亲朋好友们为亡灵唱的歌,歌头、歌尾用“阿古”(彝人悲痛时的哀号语)作为特性衬词和特有的歌腔贯穿。在不同的彝语方言土语区,这一哀号语有不同的发音:“阿古”“阿古合”“火罗多”和“拉哄”等。《扯格》是仪式中为亡灵举行“扯格”歌舞仪式时唱的歌,主要内容是追溯祖先的迁徙路线,为死者的灵魂指路。领唱一句,众人重复一句,以“啊哦”起头,句式相对稳定,与毕摩念的《指路经》吻合。“伙格”彝语意为“玩唱”,通常是在婚嫁、喜庆聚会的场合助兴时演唱。彝族有丧事喜办的习俗,为祖先举行的“措毕”仪式中,本家也会邀请男歌手唱《伙格》,以壮场面和供人娱乐。彝族过新年时,彝人唱迎祖歌《库史呀莫合》,意为“过年歌”。主要内容为团年、祭祖、访亲等,其中包含一些追忆历史、缅怀祖先的传统歌曲和叙事歌,这部分内容多与相关毕摩仪式的内容一样。

在彝族民间歌曲中,宗教信仰亦是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如表现树神崇拜的民歌《天上梭罗树》:“……有了梭罗花,天上有光亮,地上有光亮,日月有光亮……从此天地亮,从此日月明,所有的树木,所有的动物,全靠梭罗树。没有梭罗树,万物难生存,有了梭罗树,万物才茂盛……”表现石神崇拜的《祭锅庄石》:“……山上的石头,石头是山魂,彝家的锅庄,锅庄是家魂……”表现山神崇拜的《咪西底》:“咪西是山神,咪西是地神,咪西是父神,咪西是母神,锄头挖几下,镰刀割几下,今年庄稼会成熟,锄头不给它闲着,镰刀不给它闲着,天神山神呀!望你保佑五谷丰登,保佑六畜兴旺,保佑人们无病无痛……”[8]

在彝族人自己看来,彝族民间音乐的根源是毕摩音乐。彝族作曲家洛戈在访谈中讲道:“彝族最有文化的人是毕摩,彝族人的生活离不开毕摩,生离死别、婚丧嫁娶、悲欢离合都要依靠毕摩。彝族人出生后,家人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毕摩上报,毕摩根据经书和经验对新生儿的未来有个大致的说法。彝族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或是重要的事情都要请毕摩,毕摩仪式的内容包含祈求、祝福、诅咒等,他们用相关的音乐表现这些东西。可以说,毕摩音乐是彝族音乐最基本的内容。毕摩音乐好像一棵树的主干,其他音乐都是在这个主干上发出的枝枝……”

毕摩仪式中的舞蹈与民间的祭祀舞蹈和丧事舞蹈也有密切的关系。在凉山地区流传的“孜额且”丧事舞蹈几乎都与毕摩仪式相关,其主要内容有:迎接吊唁宾客时跳的《碟维兹》;悼念和追述祖先、死者业绩的《瓦孜嘿》;引导亡灵返回祖先故土,并祈祷亡灵保佑、降福于子孙后代的《阿骨格》(《扯格》);以及有5个以上儿媳(或侄儿媳),并被公认为有福分的老人去世后跳的《知孜苏且》;还有送灵牌时跳的《措毕》等。这类舞蹈属于慰籍亡灵的歌舞,“灵魂不灭”是其核心概念。舞蹈研究学者推断其最初很可能只是众人围着焚尸的火进行的圆圈歌舞,后演变成了只有几人参加的排成一排跳的歌舞形式。

在仪式中的歌唱、舞蹈和在民间生活中的歌唱、舞蹈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二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毕摩在彝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们的行为影响着族人;毕摩仪式是族人的生活指南,仪式中的歌唱、舞蹈一样地影响着民间生活。同时,毕摩也是生活在族人之中的一员,其行为同样受到民间生活的影响,他们在仪式中的言行亦是民间生活的写照。

千百年来,毕摩用唱诵的经腔丈量着彝族民族生活的境域,纵横族群生活的每一寸土地,触及民众岁月的日出日落。

【注释】

[1][美]斯蒂文·郝瑞著,巴莫阿依、曲木铁西译:《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中国西南彝族社区考察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www.xing528.com)

[2]同前引①。

[3][美]亨廷顿著,程克雄译:《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47页。

[4][英]赛缪尔·柏格理等著,东人达译:《在末知的中国》,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

[5][美]博厄斯著,金辉译:《原始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页。

[6]张应斌:《汉语乐音语言论》,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35页。

[7]张应斌:《汉语乐音语言论》,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311页。

[8]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办公室:《云南彝族歌谣集成》,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