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濮先民有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在他们看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繁衍都得仰仗祖先的福佑。所以,每个家支(家族)的一切重大活动,如出征出差、缔结婚姻、明断是非、分家搬家等,都必须通过祭祖仪式来了解和遵从祖意,而这一切只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毕摩才能问天答地。因此,毕摩可以说是旧时彝族上层社会中“君施号令、臣断事务”的高级幕僚和广大俚濮人民最信赖的智者。
毕摩的经书颇为丰富,有《祭祖经》《招魂经》《驱鬼除邪经》《谱系经》《占卜经》《诅咒经》《把神经》等。毕摩教的各种仪式亦名目繁多,不胜枚举,常见的有招魂仪式、驱鬼仪式、送灵仪式、诅咒仪式、祭祖把神仪式和占卜仪式等数十种。毕摩的传承便是使用上述经书,在各种仪式中和家庭教育中进行。这种传承是俚濮人最早的有文字的教育,在其过程中提倡主持公道、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毕摩传承只传男性不传女性,局内人认为这是彝族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式之一。被传者一般不受年龄限制,小及四五岁的幼儿,大至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均可,且一律免费。毕摩在其生活环境中倍受尊敬,所到之处,无论什么人都无条件让路让位并致礼。
俚濮族群祭祀毕摩仪式规模较大,一般由10人左右的毕摩团队完成。团队内分工明确,互相合作,每位毕摩承担自己的经文部分,共同组成完整的作法仪式。如有的念《祈祷经》,有的念《开光经》,有的念《指路经》等。有时毕摩也会一人多角,既念《指路经》又念《开光经》,但一个毕摩独立完成此类仪式的情况几乎没有。另有为家庭做的仪式,人员数量不等。
俚濮人认为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二、三月二十八和六月二十四进行。正月初二是祭祀毕摩的祖先,由大毕摩组织全村的毕摩参加,所有经费由全体毕摩共同筹集。三月二十八是全村人祭天和土主(彝族的崇拜对象),经费在村民中募集,每人可多可少,富裕者多出。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认为最重要的节日——火把节,全族集体出资,举行隆重的毕摩仪式,这类仪式通常要持续一天一夜。除了这三大重要日子之外,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有个体需要,也会恭请毕摩到家作法。这类仪式包括:祭小土主,俚濮人独有的信仰,即在家里供奉土主,一般在每年的大年初三做祭祀仪式,也可以隔年或是根据自家情况确定时间;换家堂,但凡家事不顺,族人便请毕摩到家做仪式;另外还有婚嫁、盖房、丧葬、入祖归宗、叫魂、看风水等仪式。其中,俚濮人的祝寿仪式较为独特,族内的习俗是在60岁之前任何人均不举行生日庆祝活动,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日是母亲的痛苦日,不能庆祝母亲的痛苦时辰。60岁后已是老人,方可举行祝寿仪式,大家欢天喜地,恭祝寿者洪福齐天、益寿延年。总而言之,俚濮毕摩仪式繁多,分类有序。下面着重介绍在三大重要日子均要举行的出征仪式,以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彝族乡杨家沟的出征仪式为例。
出征仪式是俚濮毕摩仪式中现今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毕摩和族人都相当看重该活动。整个仪式包含唱(念唱、吟唱、歌唱)、做(法事动作表演)、念(吟诵经文)、奏(弦乐和打击乐演奏)、跳(彝族民间仪式专用舞蹈)。在出征仪式中,毕摩们使用的法器和乐器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弹拨乐器:南胡(用木根或苴却石自制的拉弦乐器);大、中、小胡(用葫芦自制的拉弦乐器);小三弦。此类乐器的弦一般为自制的剑麻弦(当地盛产剑麻,路边随处可见)。
第二,吹奏乐器:金胡(用牛角自制的音色嘹亮的高音吹奏乐器);百鲁(用竹子自制的6寸左右长的吹奏乐器);羊角号;牛角号;吹鸟(用泥自制的吹奏乐器,可模拟多种不同的鸟叫声)。
第三,打击乐器:羊皮鼓(自制桶状打击乐器);羊皮弦(自制扇状打击乐器);师刀(自制摇奏乐器);鹰爪铃铛(自制摇奏乐器);木楔列(用竹子自制的摇奏乐器);木鹰(用木自制的打击乐器,类似木鱼)。
第四,占卜用具:苦竹卦(用苦竹根自制);草鞋卦(用干草自制);羊角卦(用羊角自制)。
下面介绍出征仪式的基本程序。
【开场】
唱词大意:仪式开始了,门打开。该进来的请进来入座了。人开始了,神也开始了……
【发鼓】
念经:
东发明锣西发鼓,发锣发鼓请君王,发鼓一通满相请,发鼓二通满相邀,发鼓三通别无事;五千五万人和马,五千五万马和兵,五千五万长枪手,五千五万短刀兵,五千五万弦弹将,五千五万弦弹兵。
【第一部分:招兵】
主要内容:招兵点兵,准备出征,祈祷战争出师顺利。
第一,毕摩招兵。打锣发鼓,吹牛角号,打羊皮鼓,跳羊皮舞,唱《招兵调》。
唱词大意:我们要出征,招兵了。大家快来当兵啊!短刀兵、长刀兵、弦弹将、弦弹兵……
唱词大意:我们只招男兵,不招女兵,女兵带着孩子不好打仗……
第二,毕摩点兵。打锣发鼓,边打边跳。
第三,毕摩为出征将士和随行器物开光。念《开光经》,可以避免战场上的血光之灾,特别是对将士和战马,祈祷他们刀枪不入。表现形式以念经和弦乐器演奏为主。器乐演奏使用乐器:锣、鼓;大、中、小胡琴;笛子等吹奏乐器。
【第二部分:五谷丰登】
主要内容:将士们已上前线,家中留守的父老乡亲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平安;祈祷战果辉煌,将士们早日凯旋归来。
第一,祈祷农产丰收、五谷丰登。念《春夏秋冬经》,边唱边跳《栽秧调》。
第二,祈祷人畜平安、六畜兴旺。念《六畜经》。
第三,祈祷战争胜利,期盼前方的战士平安归来。
栽秧调
唱词大意:春天来了,要栽秧了,什么鸟叫干什么活;砍柴、烧水、喂马来……
烤酒调(www.xing528.com)
唱词大意:秋天来了,打谷子了,打谷子了,打回谷子烤酒吃哦,烤酒吃哦……
思念歌
【第三部分:凯旋】
主要内容:为凯旋归来的战士念《百解经》,祈祷解脱他们在战场上的罪过;为战死的将士招回魂魄,隔开阴阳,避免他们在阳世阴间来回飘荡;之后,念《指路经》祈祷战死将士的魂魄入祖归宗。
第一,招魂。念《招魂经》,法器摇击持续节奏,有时加入弦乐合奏。
招魂经
唱词大意:隔山你绕路来,隔河你搭桥来,你一定要回来;在东方你要回来,在西方你要回来,不管在哪里,你都要回来……
第二,解罪。念《百解经》。
百解经
唱词大意:你家养猪下四个,养狗下一个,有牛是独角,鸟粪掉在你头上……如果这些怪事出现在你家,你就需要解(赎)罪了。有些罪要用挑担挑出去,有些罪要用背篓背出去,有些罪要用最大的力量抛出去……
第三,隔阴阳。念《阴阳经》。
阴阳经
第四,指路。念《指路经》,举行入祖归宗仪式。
指路经
【结束】
全部仪式结束。
毕摩仪式音乐结合了口头文化和谱面文化。通常经文(唱词)有书记载,但音乐无记录,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毕摩将自己的行为认定为唱经,并没有明确认为是音乐。仪式音乐的创作建立在传统的沿袭和不断的添加基础上,通常毕摩从前辈那里学会做法事以后,独立举行仪式的毕摩会或多或少地添加一些新的内容进入仪式之中,这种新加的内容有的体现毕摩个体的特性,有的体现时代特征,有的体现事主的需求。毕摩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相对稳定。这种稳定在一定的时间后又会被打破,然后又再稳定。仪式音乐包含歌唱、舞蹈和器乐等表演形式。歌唱有独唱、齐唱。舞蹈有仪式专有的羊皮鼓舞、毕摩舞和民间“打跳”等舞蹈形式,有一人跳、两人跳和多人跳等多种形式。有时舞时不歌,有时边歌边舞,但以舞为主,歌唱成分相对较少。器乐也是仪式的一部分,使用的乐器一部分是手工制作,一部分是现今通用的民族乐器。演奏形式为齐奏,曲目为口传心授的宗教曲目,相对仪式中的歌唱和舞蹈要严肃一些(器乐在出征仪式中主要出现在为战士做开光法事和为战亡将士招魂和解罪的部分)。
出征仪式音乐具有成组和成套的结构特点。整体分为开场部分和3个主体部分(可看作“套”),每部分中心明确,内容表达清晰,段落内容按时间顺序发展延续。各部分由次级单位的曲目组成(可看为“组”)。每组曲目的风格迥异(每组内容不同),但不影响整体仪式风格。旋律以级进环绕为主,跳进不多,大跳极少,最宽的音程仅六度。节拍以吟唱式的自由节奏和2拍子节奏为主,歌唱部分涉及自由节奏、快速、中速、慢速;舞蹈部分涉及快速和中速;器乐部分涉及中速和慢速。每组由于内容各异,故音乐风格不同,音乐色彩不同。开场部分是号召式的音调,节奏欢快,情绪饱满。第一部分“招兵”是叙述式的音调,中等速度,表现的内容是说明战争需要招兵,以及需要的兵种、招兵的要求,在招兵以后为即将上战场的将士开光,保佑将士们平安,避免血光之灾。第二部分“五谷丰登”中多种风格的音调混合在一起,以生产、生活场景为主线,欢快明朗,表现内容为战场后方春季栽秧、秋季烤酒、六畜兴旺、思念前方战士等。第三部分“凯旋”以宗教音乐的音调为主,演唱形式多是吟唱(旋律强于念唱)和念唱(在念白的基础上有一点旋律的感觉),内容是为阵亡的将士招魂、指路,为凯旋归来的将士解罪,祈祷将士平安归来,全族平安。
出征仪式是戏剧化的宗教仪式,经(诗)、乐、舞三位一体,综合宗教、文学、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等,具有综合性特征。仪式的程序、表演模式、法器(道具)等有严格的程式规定。仪式中多处出现虚拟手法,如用特制的帽子隔开阴阳两界,帽子的一端是故人魂归的阴界,帽子上缠满的头发就可以让冤魂不扰百姓,毕摩坐在用松树三角杈制作的小木马上,手拿竹竿和鹰爪铃,指挥着众多的魂魄来来往往,找到魂归的地方。出征仪式体现了我国戏曲艺术综合性、程式性、象征性的特点。
俚濮人的音乐生活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在现实生活中,音乐与他们形影不离,虽然物质不一定富足,但他们的生活悠然自得。俚濮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和外界的交流甚少,几乎保持相对原始的生活状态。由于多族源、多支系文化长期交融,故俚濮支系的音乐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
【注释】
[1]杨民康:《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页。
[2]张伯瑜:《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47页。
[3]钱茸:《语言学方法之于音乐的“中国元素”——〈民族语言音乐学〉课程论证》,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104页。
[4]多为个体仪式,仪式时间较短,内容较为单一,参与者较少。
[5]大型送灵归祖仪式,仪式庞大。
[6]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馆:《中国凉山彝族民歌》,内部资料,2012年编印,第576页。
[7]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馆:《中国凉山彝族民歌》,内部资料,2012年编印,第57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