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西南原生音乐:凉山音声-有效的口述史方法

中国西南原生音乐:凉山音声-有效的口述史方法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当初口述史学科工作的核心是收集口述者的叙述录音,事实上,在本书的田野调查中,口述史的工作方法呈现出更多的益处。以口述史的方式在田野搜集资料,可以选择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两种形式。在口述史方法的指导下,笔者综合传统民间音乐采风的方法,事前制定预案,在田野调查前准备好足够的器材设备,设计与研究对象相匹配的表格,逐步建立起井然有序的田野工作流程。

中国西南原生音乐:凉山音声-有效的口述史方法

关于口述史的定义,曹幸穗指出:“口述史是指以访谈、口述方式,记载过往人事、搜集史料的一种学术活动。”[8]庞玉洁则认为口述访谈是“进一步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方法”[9]。定宜庄指出:“它要改变一种历史的形成。”[10]齐小新则指出:“口述历史的素材主要来自地方和民间,记录的是不见经传、甚或被视为社会边缘人生活与思考。”[11]当初口述史学科工作的核心是收集口述者的叙述录音(声音文本),事实上,在本书的田野调查中,口述史的工作方法呈现出更多的益处。

第一,口语表达减少交流障碍

口语(特别是母语)表达对常人来说相对容易,是最接近真实的交流方式。

本书田野调查中的研究对象多数是说彝语和凉山方言的,如果脱离口语环境语言将成为交流的第一大障碍。笔者在田野中证实,能够以普通话交流的调查对象不多,因为用普通话交流对他们而言意味着进行两次语言的转换,第一次是从彝语(母语)转到凉山方言(带彝族口音的四川话),第二次是从凉山方言转为普通话,在每一次语言的转化中都会有部分信息丢失,一方面是转化的语言中没有源语言对应的词汇,另一方面是转化后的语气与源语言相差甚远,有时甚至出现歧义。在田野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研究对象在用凉山方言交流时的畅通,一旦说普通话,会出现寻找对应词汇的情况,而且有些读音也变异颇大,讲述者说起吃力,听者也相当吃力。(www.xing528.com)

第二,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模式。

以口述史的方式在田野搜集资料,可以选择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两种形式。正式访谈是可以明确告知被访者采访目的,根据提纲逐项交流。但对一部分被访者用这种方式效果不好,一是有可能被直接拒绝,二是被访者在采访时可能感觉拘束,使采访者得不到资料。此时就可以采用聊天式访谈,看似漫无边际,但采访者可以引领谈话方向,得到最真实的田野资料。在田野中,选择不同社会阶层的口述者为采访对象,多渠道增加信息来源,这样可以相互补充与证实,极大地丰富资料的内容。

在口述史方法的指导下,笔者综合传统民间音乐采风的方法,事前制定预案,在田野调查前准备好足够的器材设备,设计与研究对象相匹配的表格,逐步建立起井然有序的田野工作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