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仪式音乐的内涵包括仪式学和音乐民族志两个方面。在仪式音乐研究中,学者们借鉴了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爱德华·波莱特·泰勒和德雷拉德·克利夫·布朗,以及当代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宗教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等人的理论方法。香港学者曹本冶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海内外学术界在仪式学、音乐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研究中国信仰体系中仪式音声理论构架的构思。
仪式音乐的内涵包括仪式学(Ritology)和音乐民族志两个方面。
仪式学(仪式研究)源于传统宗教学。“仪式研究”一词由仪式学学者格雷姆斯于1977年在美国宗教学术年会中首次提出,随后,他又表明“我们说仪式研究或‘仪式学’是一个新的领域,不是因为与它有关的仪式或思想是新的,而是指人们力图在上下文关系中强化仪式研究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并使之解放出来,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5]。在仪式音乐研究中,学者们借鉴了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爱德华·波莱特·泰勒和德雷拉德·克利夫·布朗,以及当代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宗教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等人的理论方法。香港学者曹本冶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海内外学术界在仪式学、音乐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研究中国信仰体系中仪式音声理论构架的构思。他认为:信仰、仪式和音声是三合一的整体;仪式音乐,或在仪式场合中使用的音乐,是仪式中音声行为的一部分,要了解仪式音乐,必须从它所处的信仰认知模式以及仪式体现行为的整体环境和意义中着手;信仰(概念和认知)、仪式行为、仪式中的音声三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关系,便是理解仪式音乐在其生态环境中意义和内涵的关键,也应该是研究仪式音声的主导理论结构模式。[6]在“信仰—仪式行为—仪式中的音声”框架的基础上,使用“近—远”“内—外”“定—活”3个基本的两极变量的境域作为方法学方面的思维方式去解析和理解仪式音乐。[7](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