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仪式举行的时间,可以把毕摩仪式分为2类:一类是定期循环举行的“周期性仪式”,如“晓补”仪式(平安祈福仪式或安全会仪式);另一类是根据特定事件而临时举行的“指向性仪式”,如出征、出行、治病等占卜类仪式等。按照仪式内容的社会特性,又可以把毕摩仪式分为3类:第一类为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俗”)这类世俗仪式,该类仪式贯穿人生始末,亦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周期仪式”,因每种仪式都象征生命的一段过程,故又可以理解为“通过仪式”,均是伴随时间(年龄)、地点、状况、社会地位的改变而举行的仪式,包括了人生从呱呱坠地到驾鹤西去的历程中的各种仪式——婴儿满月、换童裙、换裤礼、婚嫁纳员、丧葬仪式等,意在帮助仪式主体通过阈限阶段(liminal phase),获得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二类为“祭祀仪式”,此类仪式是毕摩仪式中结构最为庞大、程序最为复杂的大型仪式,目的为祭祀祖先,祈求祖灵为子孙赐福,如“路上方”祭祖仪式中的“尼木措毕”(送祖归灵仪式)、“尼木伟阶”(分宗联姻仪式);第三类为医、卜、星、相、盟等方术仪式,此类仪式皆为突发或临时性的事件而举行,如“路下方”仪式中的“椎牛盟誓”(订立盟约仪式,1935年,刘伯承与凉山彝族头人小叶丹“彝海结盟”时举行的仪式),以及鸡骨卜、蛋卜、胛骨卜(各种占卜仪式)等,此类仪式中有部分内容由苏尼完成。彝人自己也有将仪式分为2类的说法:一类为“尼木”仪式,亦称“路上方”仪式,是为灵魂做的仪式,仪式的种类按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大型的“地哈尼木”、中型的“地沾尼木”、小型的“地几尼木”,亦可以按照仪式目的分为送灵归祖仪式“尼木措毕”、分宗联姻仪式“尼木伟阶”、筛选灵牌仪式“尼木金洛”、登云梯祈福仪式“尼木阁朵”、猪胛卜仪式“尼木维批”、祈求福安仪式“尼木甘波”和治病禳灾仪式“尼仁尼木”等,该类仪式具有时间长、内容繁多、程序复杂、参与人多、多为集体仪式等特点;另一类是以“晓补”等仪式为代表的“路下方”仪式,有禳灾除秽仪式、占卜仪式、治病仪式、驱魔仪式等,一般具有仪式时间较短、内容较为单一、参与者较少、多为个体仪式等特点。毕摩仪式大大小小有200多种,举行仪式都是希望达到族群兴旺、五谷丰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每年农历的六月(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火把节)和农历的十一月(彝族年)前后是举行仪式的旺季,火把节前后最常做的是“晓补”仪式(老百姓称“安全会”,当地学者称为“平安祈福仪式”),非城市地区几乎家家都做。而盛大的“尼木措毕”仪式则多在冬季农闲时的彝族新年前后举行。
(一)仪式准备
在族群生活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大家几乎都遵守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仪式准备的规矩。毕摩仪式的准备主要包括择日、择牲和择树。择日:仪式择日有严格的讲究,一般仪式都要择日,大型仪式不仅要择日,还要择年、择月、择时辰。择牲:仪式牺牲要讲究公母、毛色、年龄、质量、种类。择树:仪式均有树枝(局内人称为“神枝”)插成的神座,不同的仪式需要的树枝种类、数量以及其插法和象征的内容均不同,仪式前必须精心准备。(www.xing528.com)
(二)仪式程序
毕摩仪式的基本程序是:放烟火——敬告神灵,驱赶鬼怪;烫石净——清洁宅内和牺牲用物;开场白——向神灵说明仪式事由;协调神灵——避免神灵之间不和;唤神——呼唤主事神灵进入;献牲——向神灵和鬼怪进献牺牲;诵经;献祭——向神灵鬼怪打牲献祭;念经作法;献熟牲——向神灵鬼怪进献牺牲熟肉;安神送神——请神灵各归其位;事主付“毕酬”,毕摩回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