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瓯越教育:温暖教育实践效果显著!

瓯越教育:温暖教育实践效果显著!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 篇文章下来,我基本上把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了提炼,把大部分文本进行了独立的解读重构和特色的教学设计,一下子就觉得自己的整个语文教学“豁然开朗”起来,忽然间就觉得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打通了。这些都是科研反哺实践、科研打通专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的深刻经历。科研的“蝴蝶效应”是科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深化的不竭动力。这也是我们今天大力呼吁、倡导科研的重要原因。

瓯越教育:温暖教育实践效果显著!

艺术领域,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史铁生发展了他的观点:“艺术源于现实,实现现实。”今天,我在教育学领域套用上述观点,想说一句:科研源于实践,实现实践。任何在做系统科研或发生过科研行为(整理即科研)的教师,一定都有一个共识:不科研(或不发生科研行为),我们的经验就是零散的,换而言之,科研是“零存整取”的行为。

“零存整取”是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提炼,它倡导通过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达到创造性重构。我们做“零存整取”的科研,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生产知识”来改进实践,以此实现更加理想的实践途径、实践技能、实践方式、实践模式、实践系统,这是中小学科研的根本特征,即“为了教育的研究”,它不同于高校和学术机构的专业学术研究,他们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教育的研究”。我们不可能只消费不生产,否则大家都在原地踏步、不进则退,这就是我们呼吁广大教师积极投身科研的科研伦理依据。

实际上,科研就是让教师更加“专业”,科研让一个教师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名片”,科研让一个教师成为某一个学问的“符号”和“代言人”,可以说,一个教师的科研史就是他的专业发展史。

如我的文本阅读教学,我觉得自己在2015 年以前,一直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任督二脉”,也就是没有自己的阅读教学备课上课的“纲”,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和风格,坦白说,也一直不满意。怎么办?科研!

我就静下心来聚焦文本,立足文本,钻研文本,真正开始转变备课模式,彻底以文本为“本”,独立地思考、深度地钻研、反复地琢磨、不厌其烦地推敲,在这样的基础上备课、教学、整理,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我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结构教学。因为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堂课首要的就是结构,结构清这堂课就清;结构就是逻辑,就是宏观的顶层设计,顶层有设计课就差不了……“结构”这个词当然很通俗,关键是我要真正在“结构”上有所突破,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结构”风格和体系,在“结构”上进行系统建构。而关于课堂结构的系统建构,也正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痛点。

两年的实践,让我得以创作出《结构:让语文课立起来,深下去——高中语文结构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获得2017 年全市论文比赛一等奖第一名,2018 年、2019 年又先后在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教学月刊》上发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补白”意识和方法》和《细说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之“本”》。3 篇文章下来,我基本上把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了提炼,把大部分文本进行了独立的解读重构和特色的教学设计,一下子就觉得自己的整个语文教学“豁然开朗”起来,忽然间就觉得自己的专业发展最后一公里打通了。这5 年下来,我的所有备课工作和教学设计都具有一以贯之的“结构”特点,而且我发现,围绕“结构”的备课,很轻松,效率和质量都很高,每一次备课都像一场探险,每每妙趣横生。这就是科研的魅力、魔力。(www.xing528.com)

而我关于“结构教学”的研究,不仅在自己的语文学科教学,还贯通了自己的电影课教学,两者一直是交叉互补,彼此启发。特别是我在长期电影课教学中提炼的7 种结构(情节推进式结构、首尾呼应式结构、详略反向式结构、聚焦人物式结构、人物关系式结构、层层追问式结构、比较阅读式结构),对我的语文教学影响巨大,这些提炼都高度集中在一篇科研文章里:《电影课:请把结构设计放在首位》(《中国教师报》2019 年1 月9 日第6 版《课改研究》)。这都得益于科研。

后来,我又陆续在文言文教学上进行了科研攻关,梳理了《话说高中文言文的“文化”之“文”》,自己的文言文教学一下子柳暗花明;我把多年写作教学的实践经验系统梳理成《写作指导的系统与伦理》,写作教学也有了自己的一定之规;2019 年在核心期刊《教学月刊》上发表了《思辨型题目,思辨性写作——浙江近五年高考作文题分析》,我后来在写作时也是这么“思辨性写作”的。

不仅教学上有了“结构”法宝,而且科研本身也有了“结构”主义,这两者之间又是互通互鉴的关系,这几年创作科研作品,我就十分注重文章的“结构”,而这样的创作不仅更加轻松有趣,而且也更加优质高效。这些都是科研反哺实践、科研打通专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的深刻经历。

当然,科研还有一个巨大的“诱惑”,那就是自带“蝴蝶效应”。也就是说,它会产生“连锁反应”,会“滚雪球”,会“自生长”。科研的“蝴蝶效应”是科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深化的不竭动力。这也是我们今天大力呼吁、倡导科研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