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新课导入—学生活动—研讨交流—总结运用四个方面,虽看上去简单明朗,但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考量和斟酌。
第一个环节是新课导入。导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聚焦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或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本环节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一定的挖掘,当然对于时间一定要把握,不宜将过多的时间放在这个环节,时间尽量以2~3 分钟为宜。
第二个环节是学生活动。主题活动阶段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阶段,时间当然也是最具分量的,一般为20~25 分钟。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很多教师都忍不住一定要把活动讲透彻,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对于探究的神秘面纱被教师捅破,导致学生形式地摆弄了一下,这也是学生越学科学越没有兴趣的原因之一。(www.xing528.com)
(2)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安排一定要少、精、准。安排活动要少,一般探究活动课中活动安排2~3 个为宜,不宜过多,否则学生的探究就显得走马观花;当然也不能一定要把重要的也去掉,一定要学会梳理重要的活动。这样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通读每堂课在整个单元的整体框架,设计的活动就要取其精华,一定要以一个精髓活动贯穿本节课;这就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积累了,当然对于取舍是否恰当需要把握的是本活动是否对学生来说能激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对学生来说能从这个活动中更清楚、明白地得出结论,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对教师来说材料的准备符合实际,不盲目追求花哨的器材。
第三个环节是研讨交流。研讨交流阶段要注意交流汇报的互动性,突出交流的有效性。在交流中一定要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要迫不及待地把科学概念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或者小组之间交流得出自己的观点和概念,教师不需要按部就班讲解教科书上的概念,而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参与和发展。因此,在研讨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组织安排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抓住交流中的冲突进行更深层的交流。本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为5~10 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运用。总结运用阶段要灵活处理,可以设计一些作业检验学生探究后的成果。对于作业设计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提升科学知识的运用,将探究延伸到课外,不要仅限于课内。本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为7~8 分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