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瓯越教育人在行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瓯越教育人在行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其他教师和同学对我课堂的评价,再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觉得我的教学风格就是“在自然平实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是正相关的,因此,我课上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的性格偏内向,不张扬,上课做不到激情四射,用激情的课堂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我所长,因此我只能从我的课堂素材入手,在自然平实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瓯越教育人在行动

乐清柳市中学 许旭蕾

参加工作十几年,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什么,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追求什么样的教学风格,直至成为温州市未来名师培养对象后,需要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我才静下心来仔细回忆自己以往的上课过程,觉得自己上课好像没有特别有特色的地方,都是非常常规的课堂,那我的教学风格到底是什么呢?苦思冥想之际,我突然想起两年前有教师跟我说“你已经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了”,于是马上打电话给那位教师,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对我教学风格的看法,他说:“你的课案例选择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活动设计得都不复杂,语言也很浅显易懂,比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你的课看着平平淡淡的,还是比较能抓住学生的。”听了这位教师对我课堂的评价,我又去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你上课举的例子感觉都很简单,是我们身边的,我们比较熟悉。”“通用课可以做很多东西,还是比较好玩的!”“老师,你上课有时候可以再激情一些,这样就能更刺激我们了!”……

结合其他教师和同学对我课堂的评价,再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觉得我的教学风格就是“在自然平实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一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是正相关的,因此,我课上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的性格偏内向,不张扬,上课做不到激情四射,用激情的课堂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我所长,因此我只能从我的课堂素材入手,在自然平实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第一指的是我的教态很自然,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华美的辞藻,生活中怎么讲话,课上我的语态就是怎样的;第二指的是我课上所找的素材都很自然,不会让学生觉得“高大上”,有难以接近的感觉。学生上我的课会觉得很自然,就跟课下与我交流差不多。这样的好处是学生不会觉得有压迫感,心情比较放松,坏处就是容易让学生睡着。因此,我在上课就要靠教学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工艺》第二课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在2 分钟内看完一台雪佛兰车的制造,并提醒学生注意视频中的流程和细节,然后通过一个又一个对视频中内容的提问,引出工艺中的“表面处理”“连接方式”等内容,并通过连接方式中的螺母螺栓,引出“钻孔”“攻丝”“套丝”等内容,通过自拍视频让学生了解“钻孔”“倒角”“攻丝”“套丝”的操作及其注意事项,并让学生实践“攻丝”和“套丝”两个过程。整节课我的教态非常自然,提出的问题也都是针对视频中的内容,不会让学生有特别难以回答的感觉。为了更真实,我舍弃了已有的网上教学视频,自己找工厂的师傅帮忙拍摄,并针对课堂上学生可能比较有疑惑的点问师傅,由专业的师傅来给学生进行解惑,增加说服力和针对性。再通过一个实践活动,拉近学生与“金属操作工艺”这个他们生活中几乎不接触的内容的距离,让他们知道金属操作后的产品其实在生活中是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几乎无处不在。

平实,指的是上课的时候我会创设选取简朴真实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让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默地首肯中获得知识。例如,在上《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这节课的时候,我先通过一个学生熟悉的动画视频,利用其中的主要角色引出买玩具这一线索,并拿出几个玩具给学生把玩,提出问题:这几个玩具适合买来给孩子玩吗?你怎么评价这几个玩具?从而引出第一个知识点“人机关系的概念”,并让学生列举教室中存在的人机关系。然后给学生2 分钟时间把玩,并请学生针对是否适合孩子这个角度进行评价,从而引出第二个知识点角度“人机关系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让学生就高跟鞋这个案例分析其实现或没实现的人机关系目标,对这四个目标进行区分,然后从玩具入手分析要实现这四个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从而得出第三个知识点“实现人机关系要考虑的方面”: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信息的交互,并用身边常见的人行道上的盲道、折叠伞、插座等案例对这个知识点再进行强化说明。本节课的作业则是针对自己现在使用的课桌椅,从人机关系角度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好能用简单的草图进行展现。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和玩具创设情境,围绕玩具的评价串联知识,中间穿插贴近学生的教室、高跟鞋、伞、插座等案例进行补充说明,最后用学生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的课桌椅的不足来让学生深化理解人机关系的知识,整个过程非常平实,学生先体验,再思考,后分析,终得到,培养了学生的技术意识、创新设计及图样绘制等核心素养。

其实这种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也是经历了三个摸索阶段。(www.xing528.com)

刚开始教通用技术的时候,我对这门课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又不是自己本专业的课,因此开始的两年,我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即使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两年是照本宣科的两年。

从第三年开始,在熟悉教材之后,我开始尝试加进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能进行初步的再处理,此时我开始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阶段,我尝试在课堂上加进很多的课堂活动,例如,我在讲《常见结构的认识》的时候,会放两个课堂活动进去,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展示常见的剥香肠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分析不同方法下香肠的不同受力形式,让学生明白结构的受力形式是普遍存在的,并能通过外力作用下结构的形变来判断结构的受力形式;第二个活动是利用四个鸡蛋、四个矿泉水瓶盖和一块木板,将鸡蛋放在瓶盖中,将木板放在鸡蛋上,让一个学生踩在木板上,说明壳体结构能将外力分散到表面,壳体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外力。两个活动都能很迅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第二个活动尝试过两次,没有一次能够成功,反而每次都弄得教室一股臭鸡蛋味,历经一个星期都不散。因为活动失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可也存在一定的疑惑。而且这个阶段的活动,一直都是为了一节课中的某个知识点而服务的,活动耗时多,但是对整节课的知识点的串联和理解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活动加进去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了,但是课堂的容纳量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并不深刻。

经过三年的尝试,我试着对课堂活动进行筛选,并将课堂活动的作用进行扩大,不再仅限于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而是扩展为一节课的线索,每个知识点用活动引出,用活动串联课堂的知识点,让课堂更加清爽、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在上《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一课时,我将它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用一个报纸上的活动“纸拉重物”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马上提出问题“这是真的吗”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及第一个知识点:技术试验的概念。然后提出本节课的课堂活动:请用半张旧报纸(38.5 cm×27 cm,对角线为47 cm)制作一条(有效受力)长度不少于49 cm 的纸绳,纸绳对折穿过水桶把手,尾端握在手心,能提起10 kg 的水停留10 秒视为合格。15 分钟之内完成。活动内容发布之后,特别提示学生对报纸和纸绳尺寸的关注,并强调材料只能用报纸,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允许使用,由此引起学生的思考:①怎么裁剪报纸?②怎么连接?③怎么拧紧?学生经过15 分钟的思考和制作,当堂进行纸绳测试,选择出合格的纸绳,并让学生分享成功的诀窍是什么,由此引出本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技术试验的重要性。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参考书上的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写出本次活动的试验报告,既为本节课的课堂活动做好总结思考,又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第二课时用学生所写的试验报告分析第三个知识点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及第四个知识点技术试验方法,并用各种案例和视频对各种试验方法进行详细分析与辨别。由一个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践,再引出各种知识,学生既能思路清晰地知道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五个核心素养。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现在每节课的教学,我都会寻找一个合适的载体作为线索,有时是课堂活动,有时是一个物件,有时是一个案例,有时则是一个视频。无论什么作为线索,无一例外的是,这些载体基本都来自学生的周边,在生活中随时可见,所以,我的课堂显得非常自然平实,看不到激情澎湃,但是在自然平实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