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数学课堂:系统有温度

我的数学课堂:系统有温度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学本就是一个极具系统性的科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将其割裂开。例如函数中奇偶性、单调性的提出,完全是教师的引导。单调性解决了函数变化的趋势,指出了函数的最值。数学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对于性质、定理的递进关系的解析上。这一点,我会在课堂上指出。7 个性质的递进、承接是一个系统且完整的研究数量关系的过程,我会在课堂上为学生指出,并要求以后遇到新学的数量关系,要类比不等式性质系统地研究。

我的数学课堂:系统有温度

数学本就是一个极具系统性的科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将其割裂开。

(1)大单元设计。数学本就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有系统性的设计,要厘清知识模块的脉络,才能明白某一概念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联系学情,合理安排课时。例如,必修2 立体几何模块《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章节是立体几何模块的主体,提出了立体几何模块最基本的公理和定理体系,建立了立体几何的基本理论框架学习整章,首先要厘清知识脉络,课本的大体框架首先是建立平面概念,规定空间的表示法和叙述规范,建立公理体系;然后是从公共点个数的角度来定义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给出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最后是给出空间垂直关系的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线面角和二面角的概念。其次应当针对学生的学情,帮助学生整理所有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空间角。例如,针对学生一直非常困惑的垂直问题,我帮助学生作关于空间垂直关系的所有定理的思维导图,还设计了通过一系列“寻找垂直关系”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构建空间垂直关系。

大单元设计有助于我对章节、知识模块的整体把握,也能在授课中让学生体会到整个章节的系统性。学生在章节学习中可能会碰到多个课时中比较相近的难点系列,而大单元设计可以整合多个课时的内容,对这些系列难点进行梳理,从系统上进行突破。

(2)前后概念的联系。这种系统性还体现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体现在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上。任何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它或因为前序概念的延伸、拓展,又或是后序概念的需要而形成。因而,在我们的概念教学中也应体现这一点。由前序概念的延伸、拓展、类比中产生新的数学概念,是很多教师普遍采取的教学策略,本人的拙作《增删问题步骤揭示数学本质》中也提及了“组合”与“排列”之间的联系。但是数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这样的概念,它的提出非常突兀,看似不自然、不合理,但在后序的研究中却是如此的必要和自然。例如函数中奇偶性、单调性的提出,完全是教师的引导。但是这两个性质在函数的研究中是如此重要,所以,通常我会在后序的问题中设计这样的环节:

问题1:请作出函数的简图。

其实很多时候,教师选题不要特意去选难题、复杂问题,往往揭示数学深刻思想的是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深刻性的论述,我会在后文中详述,此间只谈对奇偶性、单调性两个概念合理性的阐述。

学生:函数f(x)是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并且在(0,1)上递增,(1,+∞)上递减。(作图)

我会追问在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研究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此问题给我们对陌生函数进行研究提供了哪些帮助?

学生:奇偶性给出了函数整体上的性质,减少了我们需要研究的区间长度,(-∞,0)上的图像可由对称性给出。单调性解决了函数变化的趋势,指出了函数的最值。这两个性质对于函数性态的研究起了关键的作用。对于陌生函数,我们可以先确定它的定义域,再研究它的奇偶性(对称性)和单调性,解决它在每一个单调区间内的最值,就可以作出函数的草图了。

我:所以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概念对函数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这两个概念在一开始提出或许是突兀的,但是现在看来确实极其必要。

在我看来,很多的数学概念并不能由教师引导得出,事实上也没这个必要。如果所有数学概念都能由教师引导得出,那么数学也不需要经历这上千年的发展,也没必要出现欧拉等天才的数学家。但是,我们应该了解他们提出的概念、方法,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慨他们伟大的前瞻性。正如必修1 人教A 版的主编寄语中提到“数学是自然的”,“如果有人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www.xing528.com)

(3)性质、定理的递进承接顺序。数学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对于性质、定理的递进关系的解析上。梳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有条理性。例如,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中,教材给出了6 个性质:

①若a >b,则b <a;若b <a,则a >b;

②若a >b,且b >c,那么a >c;

③若a >b,那么a+c >b+c;

④若a >b,且c >0,那么ac >bc;

若a >b,且c <0,那么ac <bc;

⑤若a >b >0,那么an >bn(n ∈N,n >1);

⑥若a >b >0,那么(n ∈N,n >1)。

看起来是极其简单的事实,有的教师在此处可能选择将6 个性质读一遍就过了。但是在我看来,这里却蕴藏着对数量关系研究的基本问题。大于、等于、同余(数论)、相似、合同(线性代数)等都是数量(可能是多维的)之间的基本关系,它们的性质研究基本类同。对比其他,我们会发现不等式性质,其实缺了第一条,反身性,即一个变量与其自身是否具有这层关系,显然我们不可能有a >a,这也是为什么在不等式基本性质中反身性不提的缘由。这一点,我会在课堂上指出。另外,我们还可了解为什么不等式的性质会有这么多条,事实上,除反身性是数量与自身关系外,①②两条数量的维度是逐渐增多的,①表达了两个数量之间是否可交换位置,我们称为对称性;②表达了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否传递,我们称为传递性;③④加入了四则运算研究,③称为加法单调性;④为乘法单调性;⑤为④的拓展,乘方运算单调性;⑥中的开方是⑤中乘方的逆运算。7 个性质(加上不成立的反身性)的递进、承接是一个系统且完整的研究数量关系的过程,我会在课堂上为学生指出,并要求以后遇到新学的数量关系,要类比不等式性质系统地研究。类似的问题,还有向量的内积的运算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