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寄情于山水之间,园林的山石之景虽由人工建造垒叠,但更注重的是石材本身的质地、纹路和造型之美,以达到近乎天然的艺术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优良石材的特征往往概括为“皱、瘦、透”几个字。
课堂教学也是这个道理,教学中虽然有教师的精心设计,有教师的思维引领,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天性和本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延展学生的创想与智慧。所谓“因材施教”与“循石造型”正是同理。因此,我追求的教学风格对应的是“厚、简、透”。三个字三重境界,教学艺术的高下正在于境界,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说:“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教学中我一如既往、不懈努力,但愿得以梦见!
1.厚——追求厚重文化之韵
厚,即丰富、厚重、深入、曲折。理想的美术课应如一部好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情节跌宕起伏,结构一波三折,寓意回味深沉。艺术追求曲径通幽,唯有如此,才值得回味。厚也意味着深厚的文化味,我主张“把书读厚、把课上厚”,我追求有历史厚重感的课堂,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相关历史背景,从深度与广度上进行研究,只有对内容有深刻的把握,对学情有深度的分析,才能达到在课堂中的深化融合。所谓“深入浅出”,就是教师课前的储备与探究做得更深厚,才能举重若轻地、通俗浅显地引导学生学习。
2.简——追求清晰精练之味 (www.xing528.com)
简,即简约、清晰、明白、精练。课堂教学风格追求的是课堂求“简”,在“简约”中彰显“深刻”,大道至简、自然朴实,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深入浅出、浑然天成。“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删繁就简,削枝强干,去掉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才能让关键的东西成为核心。我不求教师的完美课堂呈现,尽量压缩教师的讲解,给学生充足的感悟时间与空间。抓住了主干,去掉了繁芜的细节,学生才愿意毫无顾忌地生发与求索,创造的天性才会被挖掘,看似浅显的课堂才能深有意味。
3.透——追求通透空灵之悟
透,即通透、澄明、透彻、空灵。透是由表及里、由外向内的透明、穿透、通透,我追求的是达到饱满、充分、极致的透彻、通达、融合之透。美术是一种社会现象,窗户纸捅破之后,里面就是哲学,艺术是文史哲的综合表现,与美学、人文历史、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将它放到宏观的人类历史中,无不是既回顾或传承过去,又引领或导向未来。而只有追寻到了艺术及艺术家独特的视线,才能推开艺术学习的大门,自由翱翔于艺术鉴赏的天空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