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用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将每个项目涉及的本质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题。如二年级绘本创编项目,涉及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创编绘本。但这样的问题不会激发二年级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设计了一个“月亮故事绘本”这样的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很有意思,让学生有足够的代入感,同时又是开放的、不确定的,也不会降低学生思考的质量,能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在每个项目施教过程中,教师运用驱动性问题,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力。
2.善用学习支架助推学生长时探究
温州市实验小学STEAM 教育采用的是项目化学习方式,经历的是持续性探究解决驱动性问题的历程。因此,为助推学生持续探究,不仅整合出一段固定时间,同时教师设计出一些支架,如具体问题、学习单、视频等引导学生长时探究。如在“护目镜研发”这个项目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具体问题:当前的疫情形势如何?除口罩外,还需要什么防疫用品?为什么要戴护目镜?新型冠状病毒有什么特征?传播方式是怎样的?护目镜有哪些种类,适用于哪些场景?护目镜由哪些材料和结构组成?如何正确佩戴护目镜?护目镜在使用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又如在“口罩处理方法”项目中,教师用学习单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www.xing528.com)
3.围绕精益迭代来实施教学
迭代即不断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从灵感一现的开始,到成熟完善的作品诞生,中间经历了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完善等多个环节,还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协作。因此,在施教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迭代过程的指导,在每个迭代的过程中,都设置了评价环节,促使学生在迭代过程中提高成果质量,提高自己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