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线上教学外,线上学校还涵盖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体锻炼、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其他方面的育人功能。
线上学校以虚拟的形式存在,但它的本质是真实的,是学生实际所在的线下学校的一个补充,因此,在线上学校的建设中我们要思考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原有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问题。我们将这场灾难当作一部很好的教科书进行爱国、生命、健康、科学、信念、道德等教育,耕植家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场非常的战“疫”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我们的育人目标)。我们适时开展生命教育,从疫情防控中感受珍爱生命的意义;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从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中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制度的优越;开展社会责任教育,从一批批“逆行者”的脚步声中,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责任心和爱心;开展劳动教育,从家务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艰辛和养育之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关注学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沉迷网络游戏,精神空虚、焦虑、恐惧等),加以积极引导和个别辅导,使同学们安全度过这个非常时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线上社团活动,如学生会、团委组织了别开生面的线上元宵晚会,有1.132 万人同时观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将日常的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家庭教育等有机地融入线上,使学生在家也可以受到和平时校园一样的各种教育。
线上学校使管理学生的时间与空间不断延长与拓展,管理难度加大。对学生线上学习期间自己的表现进行调查,发现很不满意的占2.89%、不满意的占3.29%、一般的占30.76%、满意的占36.06%、很满意的占27%。这说明学生表现不一,受到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家庭条件、学习环境、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可控可能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懂得自律、能自主学习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另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克服学习中的惰性、随意性和盲目性,难以持之以恒地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我们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教育放在首位。
首先,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主动占领新阵地,根据线上学校的特点制定灵活的班级管理规则。
(1)坚持每日小结,坚持每周汇报,激发学习动力。在钉钉群设置每日早晨出勤打卡,对每节课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每天在班级微信群公布当日出勤情况并进行小结。同时,利用每周班会课将每周班级存在的问题做一个总结。利用励志班会激发学习动力,给每个孩子与家长信任和归属感。
(2)依托团队协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上效率。班主任与班级任课教师携手共同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是关键,即时监控是保障。课前播放2~3 分钟的轻音乐、一段让学生充满力量的话语、精美的PPT、课上表扬评价、优秀作业的点评、鼓励话语的开场白等手段都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只有学生愿意走进课堂才会有课堂的实效性。(www.xing528.com)
(3)利用微信、钉钉和手机等搭建交流平台,细化管理规范。居家学习主要监管人是家长,想办法转变家长观念,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家长的监管作用是落实网上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手段。加强课中授课的监管,签到、点名、课上提问、连麦回答、即时拍照提交等方式也是监管到学生是否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
(4)以班会课为德育教育主阵地,推进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榜样的学习,同学们端正了学习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对自己拥有这么好的线上学习条件表示倍感珍惜。
其次,实行导师制,发挥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辅助作用。为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在特殊的“宅”家时期,也不放松对学生的立德树人工作,我们规定全校每一个行政干部、教师都要担任几个学生的导师。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借助家长的力量,形成家校管理的网络系统,共同管理,联合负责。同时,教师要在一些关键点,如上网课前、交作业前后、课程学习中和网上测试前等关键节点主动与学生联系,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督。对于特殊家庭学生,如家长参加援鄂医疗队的学生,学校特别开展了个性化帮助和指导。这些个性化教育教学,更加符合线上学校的规律,更能适应各种学习情况和各类学生的差异。
线上学校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给学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捷性和灵活性,也是对“未来学校”建设的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因此,办好线上学校肯定是对线下学校的有益补充,完全可以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未来学校的办学模式,做有温度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