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教合一的高效教学新突破:两种打擂台模式详解

学教合一的高效教学新突破:两种打擂台模式详解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问题的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3至0.6之间。第三步:教师选题1.筛选办法教师利用课外备课时间将各分队上交的七个或多于七个的优质问题再优中选优,依据上述“好”问题的标准,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选定紧扣授课内容的重点与关键点的两个问题,作为“打擂”用题。

学教合一的高效教学新突破:两种打擂台模式详解

第一种打擂台模式——八步式

八步式打擂的步骤为:

第一步:人人拟题

教师在上打擂课(指运用“打擂台启智法”的课)前一日或几日布置非练习型课外作业:每位学生在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范围内提供至少一个问题。同时发下一张八开纸大小的“编题导引稿”,此稿由以下四部分内容构成。

1.教学内容与范围

即所编问题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不得超出其范围。

2.所编问题类型

问题类型有多种,如事实性问题、思考性问题、封闭型问题、开放型或半开放型问题、了解型问题、领会型问题、鉴赏类问题、引探类问题、探究式问题、引申式问题、总结式问题、铺垫式问题、命题类问题、实践性问题、操作型问题,等等。教师依据不同学科及不同教学内容确定学生自编问题的类型。

3.编题的方法

(1)发现法

对于文科学科可以通过发挥想象力观察力发现新问题;对于理科学科可以通过联想、直觉思维与似真推理发现新问题。

(2)启示法

反复思考课本中例题、习题,观察其特征,分析其内涵与外延,学生会获得某种启示,于是产生新问题;也可细心留意观察日常生活现象,或阅读中外名著名句,获得灵感,从而产生新问题。

(3)实践(验)法

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如做理化实验,观察到新现象,据此获得新问题。

(4)批判法

通过对现有命题的质疑而发现其缺陷,如条件过强或过弱,甚至可以找到一个十分不起眼但是足以推翻命题的特例,于是可将条件弱化或加强,或添加使特例能成立的条件,从而获得新的命题。

(5)改编法

这种方法比较常用也比较容易,即改编陈题,化旧为新。如将原题的条件强化或减弱,观察结论有何变化,或将结论加强、弱化,观察条件有何变化;又如将原题的两小题改为一题以增加难度等。

(6)搜寻法

对于学困生或成绩虽佳但创造力弱的学生,无法原创新题,也无法改陈为新,则可在教辅资料或网上搜寻相关的现成问题,但这是临时性的,日后宜慢慢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4.样题示范

教师针对规定的教学内容自编若干道样题以供学生参考,并简要附上编题方法、要点及问题的属性等。

例如,对于高一历史中第二十四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可提出如下问题:

(1)共产党与国民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政党,为什么能合作?

(2)如果没有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能否长期合作?

(3)如果国共能够长期合作,那么当今中国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国家? 是社会主义国家、三民主义国家、蒋家王朝式极权或集权国家、松散的邦联制国家还是西方式资本主义国家?

以上问题(1)属于理解性问题,通过阅读并领会课文内蕴含的意思,能够获得问题的答案。

问题(2)属于假设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发散性问题,需要经过一番思索与探究才有可能获解。

问题(3)属于延伸性、拓展性、开放性、创新性问题,且不存在统一的标准答案(注: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问题最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二步:分队选题

即分队内部将各队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取舍,挑出一至两个“好”的问题。

1.挑选办法

首先,由供题者(分队队员)解说自己提供的问题:①“好”在哪里;②“新”在哪里;③怎么解答;④有无多解;⑤如何变式;⑥能否拓展;⑦可否提炼出某种规律性知识等。

其次,六名队员将六个问题(或多于六个)进行逐一比较,切磋讨论,集体选出一至两个“好”问题上交老师。

2.“好”问题的标准

(1)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解决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程序,而需要发挥解题者的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趣味性

问题宜与实际生活有某种程度的关联,并能诱发每个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3)具有一定的认知结构迁移性

“好题”必须切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认知结构,刺激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进而同化形成新的知识经验。

(4)具有一定的多解性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应具有多样化,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并进行多种想象与思索。

(5)具有一定的启示性

能使学生在研究问题或解答过程中得到某种有益的启示意义,比如获得解决问题的新策略、新技巧以及重要的思想方法等。

(6)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这种开放表现在回答方向上具有多元化特点,甚至无标准答案,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展开思维。

(7)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

教育测量中的难度系数公式为PH=1-,W代表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解答通过的人数,难度系数在0到1之间。难度系数为0,全体学生都能正确解答;难度系数接近1,几乎没有学生能正确解答。“好”问题的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3至0.6之间。

3.注意事项

学生一般很难设计出完全符合上面标准的“好”问题,学困生可能连一条标准都符合不了,分队只能从中挑选出符合标准相对较多的问题。同时,分队选题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生逐渐学会提出“好”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团队型教育者施教的过程,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有裨益。

4.实例诠释

某分队成员针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这一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怎样的数是小数?如何读写小数?

②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之间藏着什么奥秘呢?

③如何构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呢?

④怎样分析小数的组成,怎样正确读写小数?

⑤如何理解小数的性质?如何运用性质改写小数?

⑥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一共可以归纳出哪些方法?

⑦如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和领会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⑧怎样在实际运用中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性,理解小数性质的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分析:问题①、②、③、④、⑤不具备“好”问题标准中的任何一条,问题⑧虽然具备“好”问题标准中的第(1)、(2)、(3)、(6)条,但其难度系数太大,显然超过了0.6的界限;问题⑥、⑦具备“好”问题标准中的第(1)、(2)、(3)、(7)条,再有,单从学科意义上考虑,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都是该学科的重要方法。

结论:问题⑥、⑦相比其他诸问题而言属于“好”问题。

该分队遂将问题⑥、⑦上交老师。

第三步:教师选题

1.筛选办法

教师利用课外备课时间将各分队上交的七个或多于七个的优质问题再优中选优,依据上述“好”问题的标准,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选定紧扣授课内容的重点与关键点的两个问题,作为“打擂”用题。

有时也会出现选不出“好”题的情况,则教师在选出两个相对较“好”的问题的基础上,再加以适当修改、加工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好”问题。

教师选题的过程称得上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机会与提高教师自己设问能力的过程,而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的修改加工或未予录用也能使供题者(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哪方面存在欠缺与不足,即师生双方都起到了互教互学,设问能力相互循环推进,螺旋上升的共赢作用。

最后选定两个“打擂”问题分别标以“甲题”与“乙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仅选一个题)。

2.实例诠释

在一次以“物体的沉与浮”为主题的打擂赛前,教师共收到了各分队上交的十五个问题:(1)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了浮力,那么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了吗?

(2)相同质量、不同大小的物体它们所受的浮力是一样的吗?

(3)同样大小、不同质量的物体它们所受的浮力是一样的吗?

(4)同样质量、大小的物体,在不同的液体里它们沉浮的情况是一样的吗?

(5)用哪些方法能使这些沉在水里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6)人们是如何利用浮力的原理来工作的呢?

(7)为什么泡沫塑料能浮在水面? 你是怎么知道泡沫塑料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的?

(8)为什么铁块会沉到水底?

(9)观察相同质量的铁块与铜块,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它们所受到的浮力一样吗?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10)你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

(11)观察同样大小的铁块与木块,它们沉与浮的情况一样吗?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12)你觉得铁块受到浮力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3)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为什么在盐水中是浮的呢?这说明了什么?

(14)物体为什么会有沉、有浮还有悬停?

(15)你是怎么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的材质、大小和液体种类(密度大小)的关系的?

按照“好”问题的七条标准逐一衡量,再根据学科的特点与规律,教师最终敲定了第(14)、(15)两题作为打擂用的甲题和乙题[(14)题具备“好”问题标准第(1)、(2)、(3)、(6)、(7)条,15题具备标准的第(1)、(2)、(3)、(5)、(6)、(7)条,其他问题有的难度系数不达标,有的具备标准的条数较少,有的未具备主要标准]。

第四步:人人备赛

1.备赛概述

每位学生先将甲、乙两题都进行审题研究,尝试解答,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答,一题多变,引申推广,设法找出易犯的典型错误或不严密的漏洞,设法总结出有益的规律性方法、知识等。

须注意三点:其一,虽然文科类问题的一题多解较为少见,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宜大胆尝试一题多答和一题多论,这是改革文科学科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其二,备赛阶段要求自主独立进行,不采用两人或多人讨论方式,也不窥阅别人的方案;其三,要求分队内每人参与,防止学困生被边缘化,分队长负责监督。

2.实例诠释

问题(甲题或乙题):我国各级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当选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有了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就得对宪法法律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这说明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大代表有权制定法律并协助法律实施

C.人大代表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来履行职责

D.人大代表要行使选举权以维护人民利益

下面简述学生甲的备题过程。

第一,弄清材料内容,明确考查方向。学生甲经审题获知问题中背景材料的信息都是强调人大代表责任的,可以判断题目中“这说明”所要考查的主体为人大代表,考查的知识点为人大代表的责任。

第二,寻觅解题思路,排除干扰,确定正确选项。学生备题不能仅仅满足于把正确答案找出来,更应该通过备题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正本清源。本题学生甲找到的解决途径是,先把表述错误的选项排除掉,再把无关选项排除掉。问题的四个选项中,A,B选项明显表述错误,可以直接排除。D选项表述正确,但它讲的是人大代表的权利,不符合题意要求,也不能入选。此外,也可以先确定题目考查指向,再直接从选项中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第三,将问题进行变拓。变换问题就是对题目的背景材料、选项进行调整或变换,来训练学生面对不同情景、不同要求时的分析应对能力,避免因题目本身的局限和就题论题的方式制约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须加指出的是,变拓问题难度较大,初始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www.xing528.com)

例如,如果要让D选项成为问题的正确答案,题目应该如何调整呢?

学生甲考虑在原题的背景材料中增加有关人大代表行使选举权的事例,经调整的背景材料如下所述:

“我国的人大代表有权选举符合民意要求的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和上一级的人大代表。当选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有了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就得对宪法和法律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这说明——”

但这时学生甲意识到,材料调整后,D选项自然要选,因为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权利。但这时C选项仍然能选,因为题目中的“这说明”要说明的是整个背景材料。这样一调整,原来的问题就应变成组合项选择的题目了。

(其他过程略。)

第五步:队内打擂

1.队内打擂六大环节

注意:并非每次队内打擂都必须是这六个环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多于或少于或异于这六个环节。

2.打擂与评比方式

分队内六名队员按上面的全部六个环节或部分环节,依序在圆白板上边讲边写,注意暴露思维轨迹,甲、乙两题可都讲也可选讲一个,每人限时五分钟。

六人打擂一结束立即进行评比表决,根据老师提出的评比原则及所讲环节与题数的多寡决出一名分队胜者。

3.实例诠释

某分队胜者的打擂过程与具体内容简述

环节一:亮题

甲题:已知函数f(x)=x2-4x+3。①若函数在区间[k-1,k+1]上不是增函数,求实数k的范围;②若函数的值域是[0,+∞),试写出它的一个定义域

环节二:审题

本题有几个要点,一是函数在某区间不是增函数,则可能是减函数或不是单调函数;二是一个函数解析式和值域已知时,定义域可以是多种可能。

环节三:答题

对第①小问的解题思路有两种:

思路1:先求函数在区间[k-1,k+1]上是增函数时,有:k-1≥2,则得k≥3。

所以,函数在区间[k-1,k+1]上不是增函数时,k<3。

思路2:分别求出函数在区间[k-1,k+1] 上是减函数和不是单调函数的范围是:

k+1≤2,或k-1<2<k+1

故得k<3

对第②小问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函数图像上看,得出定义域是什么呢?其答案是不唯一的,有无限多个,如:

(-∞,a]∪[3,+∞ )(a≤1)

或(-∞,1]∪[b,+∞)(b≥3)

…………

环节四:变式

变式1:已知函数f(x)=x2-4x+3。①若函数在区间[k-1,k+1]上具有单调性,求实数k的范围;②若函数的值域与区间 [-1,0) 的交集是空集,则它的定义域有哪些可能?

变式2:若函数f(x)=x2-4mx+3的值域是[0,+∞),定义域是R,求实数m的值。

变式3:若函数f(x)=x2-4mx+3的函数值都是非负数,求实数m的范围。

注:变式1,2,3的解题思路略。

环节五:误答

在变式1的第②问中,容易发生“所求定义域为 (-∞,1]或[3,+∞)或(-∞,1]∪[3,+∞)”的错误,因为如前所述,在这种情况下,所求定义域应该有无数个。

环节六:体会

通过本题让我体会到数形结合解题的威力,对如何解读一道数学题目有一定感悟,对解题过程的表述也有了一定的体会。“打擂台”是一项好活动,现用广告语结束我的发言:我选择,我喜欢!

第六步:各队备赛

1.三条措施

接下去各分队将委派本分队胜者代表全分队参加课堂比赛。而课堂“比武”的真正目的是集中全体师生的智慧向全体学生施教。为了进一步提高施教质量,需采用以下三条措施:

措施一:专攻一题

课堂打擂台每位选手限讲一题。这样做是为了使全分队成员能集中精力专攻一题,以达到优质施教的目的。

措施二:“同题异构”

意思接近于“同课异构”,即指各个参赛分队对同一个问题一般有不同的研究心得与研究方法、不同的施教内容与施教方法(因为是“打擂比武”,所以不会发生抄袭或剽窃现象)。

措施三:“异题同构”

其意指相异的甲、乙两题都要有相同(或相近)数量的分队来研究并施教。避免所有施教者(选手)全都选择施教甲题(或乙题),以使甲、乙两题都能发生“同题异构”效应。

为达到该目的,可采用抓阄的办法,即若共有六个分队参赛,则取三张纸写上甲题,另三张纸写上乙题,然后由各分队的六位分队打擂获胜者随机抽题,以尽可能保持甲、乙两题施教者人数相同。

2.协作备课

一旦各分队的赛题确定,接下去全分队六名队员就开始了兴奋而紧张地合作备赛(类似于教师的备课)。因为先前已进行过分队比赛,所以人人都有一定的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再集中全分队智慧共同研讨拟定一份“打擂稿”(教案),由胜者代表分队参加以分队为单位的课堂总决赛。

3.实例诠释

某分队合作备赛的过程简述。

下面是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个问题(已被确定为赛题):

近年来,微博成为公众了解国事、表达愿望和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但也有人通过微博散布谣言,发表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言论,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运用联系的普遍性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对待微博给我国政治生活带来的影响。

首先应商定如何表述审题过程的思维轨迹。就是要表述自己是如何通过分析背景材料和设问,从中把握题目考查意图的。只有明确了解题目特定的考查意图,才能确保答案符合题意,切中要点。

有位队员提出,第一步,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全面把握微博给我国政治生活带来的影响。第二步,分析微博的影响时,要用联系的普遍性知识来进行。另有队员补充说,还有第三步,即要说明对微博不同影响的不同对待,就是要回答出怎样能更好发挥微博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并消除微博在政治生活中的消极作用。大家这么一补充,问题的答题思路和方向就非常清晰了。

其次应商定问题答案是如何构建和呈现的。就是要表述自己是如何从知识储备中查找、甄选相关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和组织,以构建答案、解决题目、设计问题的。

有队员说,问题的答案中,要用联系的普遍性来说明微博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不能从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的角度进行作答。另有队员说,在分析对待微博给我国政治生活带来的影响时,要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如要进行立法引导、依法管理,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进行综合分析。又有队员说,问题答案的组织和表述,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进行:第一个层次先写联系的定义及其普遍性,这是题目设问中知识层面的要求,一定要先写出来;第二个层次要结合材料说明微博对我国政治生活带来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影响,以及针对不同影响要采取的不同对待方式。

经过全分队成员不断的补充、比较、调整和完善,最后形成了既精练又让大家非常满意的答案:

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微博可以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的科学决策,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更好发挥微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但微博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要制定相关法规,加强管理,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其他过程略。)

第七步:课堂打擂

“打擂台课”堪称高效课,多位选手为了分队及个人荣誉,使出浑身解数,依次施教,这一步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无论参赛观赛均获益匪浅。为了使“打擂台课”的教学效果、效率、效益均达到最优化,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宣布评委团组成及奖项设立。

向学生宣布:①评委团组成人员;②各分队参赛,评出前三名,分别获冠军队、亚军队、季军队的奖牌。

2.宣布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主要为以下七项内容。

(1)审题

审题合理得2分。

(2)解题

对于理科题,每得一种正解获2分,每得一种误解获3分;对于文科题,根据解答是否合理、是否全面、是否有创意、表达是否清楚、是否一题多论这五个方面相应地确定分值;对于作文题,根据写作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构思是否新颖这五个方面相应地确定分值。

(3)变式与推广

每获一个变式题得3分,每获一个推广题(推广到一般情况)得4分。

(4)总结与评价

若合理得2至3分。

(5)暴露思维过程

在解题、变式、推广这三个阶段能够充分暴露思维轨迹的分别得3分、4分、5分。

(6)表达水平

表述清楚、语态自然、情感体验真实、富有感染力得1至4分。

(7)创新成分

解题方法、思想方法、变式题、推广题有所创新的分别获2分、3分、3分、4分。

3.宣布评比方法

评委团评分的结果占总成绩的60%,除参赛者和评委团之外的其余同学的评分结果占总成绩的40%。为便于操作和现场打分,在打擂前把上述评分标准及评比办法以纸质材料形式印发给全班同学。

第八步:决出王者

打擂完毕当即由评委团及其他学生打出分数,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及一个最低分,按6∶4的比例算出各分队最终得分,按照由高分到低分决出前三名(冠军、亚军、季军),整个活动结束。

关于课堂打擂的实例置于第五节专述。

第二种打擂台模式——六步式

六步式的六个步骤阐述于下。

第一步:教师拟题

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自编或选择两个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有时可能编或选一个问题)。

第二步:学生备赛

这一步与“八步式”的第四步相同。

第三步:队内打擂

与“八步式”中第五步相同。

第四步:各队备赛

与“八步式”中第六步相同。

第五步:课堂打擂

与“八步式”中第七步相同。

第六步:决出王者

与“八步式”中第八步相同。

实践、实验与心理学均表明,运用上述教学方法(模式)既能使一节课的授课信息量与学生思维活动量接近或达到最大值,又能使全体学生目不转睛地观赛(在竞赛中分队的荣誉感及“同体效应”促使人脑高度兴奋且无意注意占据上风)。再者,运用上述施教法几乎能集中所有优质资源向全体观赛者施教,这种极限式施教的质量远远超过了教师一人的施教。

两种打擂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有哪些说明与注意事项?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备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