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教合一:高效教室座位布局利弊分析

学教合一:高效教室座位布局利弊分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一节将告诉你一种既具备或初步具备上述所有座位模式的优势,又基本消除上述所有模式劣势的课堂座位编排模式与教室空间布局模式。

学教合一:高效教室座位布局利弊分析

一、“秧田式”编排

在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一律是“秧田式”排列。

1.优势

第一,可以有效地利用班级空间,容纳较大规模的学生数量;第二,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权威宣讲和对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监控。

2.弊端

第一,教师高高在上,垄断着话语权,学生需要“仰视”讲台上的教师。这就隐含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暗含了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无形中强化了学生遵从或顺从教师言行的心理认同,使教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教化空间。师生之间是一种“支配”与“从属”、“规训”与“被规训”的管理关系。学生变成被规训的对象,面对“高高在上”的教师,学生学会了服从、听话、接受,而不是自主、思考、批判;学会了只认识不生成,只模仿不创造

第二,不同的座位,学生对信息的感知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处于最后一排及靠墙的两个边排的学生不易看清楚黑板上的板书与板画或者屏幕上映出的文字与图形(边排学生的视线常被施教者的身体遮住)。此外,教师的声音强度随距离的扩大而减弱,故易造成后排学生听觉的疲劳,进而导致其精神不集中。

第三,1970年亚当斯和比德尔研究发现:教师在授课时目光习惯于落在前、中排的学生并与其交流密切,他们将这个区域称为“行动区”。在“行动区”之外的区域则是教师视觉上的“盲区”,处在教师视野“盲区”的学生很难参与课堂活动,很难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

第四,“秧田式”教室内通道太少,这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走动便利而另一部分学生走动困难。然而学教合一教学特别需要课堂互动,当某位团队型教育者成员起身前往黑板板书或讲解时,可能需要旁座的同学先起身离开其座位让道。此外,教师在巡回课堂观察学生的探究或学习情况时也会遇到类似困难:对于一部分学生,教师很容易走到其身旁近距离观察或点拨;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教师则很难走到其身旁,无法近距离观视其练习本上的演算或答题过程。这种弊端(通道过少)既束缚了生生、师生交往,又透视出教育过程的不均等性。

二、“马蹄形”编排

“马蹄形”(弧形式)的座位排列就是把学生座位排成“U”字形或弧形。

1.优势

第一,有利于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第二,可以方便地在每个学生身边走动,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在必要时给予帮助。

2.弊端

第一,“马蹄形”模式只能容纳20人左右就座,即仅适用于小班教学;第二,每位学生仅方便与邻座同学间的交流研讨,而不方便所有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互研与讨论。(www.xing528.com)

三、“扁圆形”编排

“扁圆形”的座位排列就是把学生座位排列成一个扁圆形或圆形。

1.优势

第一,从空间特征上看,该编排模式消除了座位的主次之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第二,每个学生都能相互看到,有利于开展集体讨论与合作学习。

2.弊端

第一,该编排模式可容纳的学生人数较少,仅适用于小班教学;第二,黑板与多媒体屏幕无法发挥作用,不利于上新授课。

四、“会议桌”模式

“会议桌”式就是在教室内仅摆放唯一的一张大型课桌(类似于开会议事用的会议桌),全班学生与任课教师围坐在会议桌旁进行教与学。

1.优势

第一,充分体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突出了师生平等、民主化与开放性;第二,上课犹如开圆桌会议,有利于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与辩论;第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2.弊端

第一,课堂内能容纳的学生人数比前述几种座位模式可容纳的人数还要少;第二,非常适合上讨论课、探究课但不适合上其他课型;第三,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下一节将告诉你一种既具备或初步具备上述所有座位模式的优势,又基本消除上述所有模式劣势的课堂座位编排模式与教室空间布局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