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教合一的理论与实践-首节成功确立学教合一师生关系观

学教合一的理论与实践-首节成功确立学教合一师生关系观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件是思想上的准备工作,即教师自己首先需要从内心深处认可并确立“学教合一师生关系观”:师生关系既非“师徒关系”亦非“母子关系”,而是“合伙人”关系(狭义)和“夫妻”关系(广义)。特别是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前者对于师生关系应是什么关系以及“尊师爱生”等观点有了自己独立的与老师的主观想象并非一致的见解。

学教合一的理论与实践-首节成功确立学教合一师生关系观

第一件是思想上的准备工作,即教师自己首先需要从内心深处认可并确立“学教合一师生关系观”:师生关系既非“师徒关系”亦非“母子关系”(此处的“母”并非只指母亲而言),而是“合伙人”关系(狭义)和“夫妻”关系(广义)。

一、“师徒关系”意味着“师道尊严”与教学专制化

1.专制型教师能出高徒吗

中小学教师在私底下交流教学心得时常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哪位学科教师对学生“凶”(指对学生要求极端严厉),则他(她)所教的学科的班平均成绩就会好,而且工作省心又省力,这是一条教学工作的捷径。果真如此吗? 非也! 事实上,一个对学生非常严厉甚至达到病态程度的老师,一个既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又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老师,一个让学生倍感害怕的老师,他(她)的教学成绩(姑且不说育人成绩)有且只有两种可能:其一,他(她)所教的学科的班平均成绩属于差甚至很差的情况(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而教师又缺乏本事弹压不住);其二,他(她)所教学科的班平均成绩确实较好(师生间虽然产生了严重的对抗心理,但被教师用暴君式的高压手段强行压住)。但是,需要特别解释与申明的是,对于第二种情况,是在付出其他学科(一门或几门)成绩下降的代价下得以实现的。因为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其各科成绩的总成绩一般是遵守类似于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的规律的,即对于某一个时刻来说,学生的各科成绩总分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是守恒的。具体地说,学生由于过度害怕某教师,极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在该教师所教学科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结果导致在别的学科上违心地少花时间甚至不花时间,致使别的科目成绩因此而下滑。

2.谁第二次伤害了学生

其实,上述“挖肉补疮”的现象尚非最可怕,最可怕的是这类专制型、情绪型教师会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何谓“二次伤害”? 由于迄今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法进行班级教学,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其学科基础知识固然十二分扎实,但这显然是在付出学生的成功智力(尤其是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被严重扼杀的极其高昂的代价下换得的(这种交换实为一场惨剧),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第一次伤害(当然这个责任不全在一线教师,需要多方承担)。而对学生过分严厉且毫无民主意识的教师,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对学生动辄高压的教师,肆意摆出“强者”架势及“权威”面孔且不善克制的教师,又会对学生的心智造成第二次伤害(这既可以从心理学与思维规律的角度获得解释,也可以在实践与实验中得到验证)。这好比是对已负重伤的人再补上一枪,此乃何其毒也,又乃何其痛也!

3.一个反例证明了什么

某校曾有一位被校方看好的中年骨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团队型教育者施教法”,这位教师的专业功底相当深厚,业务能力名列全校教师前茅,但颇为遗憾的是该教师尽管口头上认可教学民主化,认可师生地位完全平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是下意识地表现出“唯师独尊”的一面,而且在学生面前难以克制易激动的坏情绪。于是尽管他主观上非常努力实施学教合一教学,但最终实验的结果是:实验班与对比班(均为该教师执教)的学业成绩与成功智力评价结果均无明显差别。这个结果至少说明了:无论一个教师的业务功底有多么深厚,若欲成功实施学教合一教学,则该教师必须具有真正的民主精神和平等意识,须知在专制式极权型教学中处于休眠或半休眠中的第二教育者们是无法被唤醒的。

二、“母子关系”的内质隐含了社会等级

1.“母子关系”的提出

所谓“母子关系”,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犹如一对父(母)子,教师应给予学生父(母)亲般的爱。在国内,该观点最早是由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著名教师斯霞,于1959年在《江苏教育》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1963年5月30日《人民日报》所载的《斯霞和孩子》一文中再次宣传了该观点,但随后便被有关权威部门认定为“毒草”及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遭受了全国范围持续一年的大批判。时至1979年,《人民教育》第6期发文指出,教育部为过去批判斯霞同志的“母爱教育”问题,公开宣布予以平反。于是,著名特级教师斯霞的观点成为我国教育界的重要观点。

2.学生的观点是什么(www.xing528.com)

今日的学生与昔日的学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者在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独立性、自尊心以及知识与信息的了解程度诸方面均与后者存在较大差别。特别是在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前者对于师生关系应是什么关系以及“尊师爱生”等观点有了自己独立的与老师的主观想象并非一致的见解。

经过对嵊州市第一中学杭州学军中学及宁波柴桥中学等的学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调查得知,今天的中学生渴望获得的其实并非是“母爱”,而是民主、平等与没有尊卑的友谊,他们从心底里期待老师做他们平等的挚友而非母亲等长辈式人物,甚至对老师当面或背面称呼他们是“孩子”也颇感不快。

3.社会学理论支持新观点

教育学角度分析,爱生是一种道德责任,对教师而言不可或缺,但按照社会学分析,这种“爱”的内质往往隐含了社会等级与社会距离,是强者对弱者之爱,高位对低位之爱。中学生之所以多数不接受这种“爱”,原因即在于学生们更期待获得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在今天,提倡“尊师尊生”比提倡“尊师爱生”更符合实际和更有利于教育?

三、师生关系是“合伙人”关系(狭义)和“夫妻”关系(广义)

实践与实验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教师在促进学生发挥教育者作用的过程中,自己也向学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甚至新教法与新学法。教育界著名学者吴康宁曾在2003年第4期的《教育研究》上载文指出:“在具体的教育场景中,当学生在活动所涉知识内容方面明显多于、优于教师时,学生便会在实际上成为教师的一种‘知识资源’,并至少在客观上扮演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教师则会在实际上成为学生的一种‘教育对象’,并至少在客观上被置放于一种‘知识学习者’的位置。”“在当今学校教育的日常实践中,学生在创构的欲望与能力方面强于教师,在知识占有方面先于、多于、优于教师的现象确实频频发生,比比皆是,学生一不小心便成了‘先生’,成为教师的一种知识资源。由于这些‘先生’的存在,教师在课堂内外意识到自己创构的欲望与能力处于低弱状态,在知识占有方面处于后知、少知、劣知乃至无知状态的现象也确实频频发生,比比皆是,教师一不小心便成了‘学生’,被置放于学习者的位置”。由此可知,“教师是学生之师,学生也是教师之师,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所以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同样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育者又是第二受教育者。

再者,欲在班级教学中顺利运用“团队型教育者施教法”,欲最大限度造福于全班每一位学生,教师必须和学生共同构成一个出色的具有相同奋斗目标和实际执教力的团队型教育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显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合伙“投资”、合伙“经营”、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教师与学生显然是一对鸳鸯,互助互爱,平等相待,毫无尊卑,共同发展。

综上分析,学教合一式师生关系理应定义为:就单个的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而言,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伙人”关系;就班内的整个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而言,师生关系是一种“夫妻”关系。

如果教师真正确立了上述的“学教合一师生关系观”,并切实地付诸实践,那么作为先天性弱势群体的学生才能摆脱顺从保守,自我阻抑的状态,才能诱发学生的批判意识与创构激情,才能自信自强,成为合格的事实上的第二教育者,同时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准也会因此而迅速提高,从而为成功实施学教合一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做第二件准备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