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作物水分管理实践-用水管理理论与实践

农作物水分管理实践-用水管理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其他条件满足时,土壤水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较大。为方便起见,将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适宜与不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和危害见表8-7。

农作物水分管理实践-用水管理理论与实践

(一)小麦

1.耗水量

通常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每亩为260~400m3,耗水的多少与当地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地下水位高低等)、生产及管理水平和小麦的产量高低关系极为密切见表8-5。

表8-5 不同条件及产量下小麦耗水量

小麦各生育期的耗水量差别较大,可以占全生产育期耗水量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四十几。以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两个阶段耗水量最多,约占总耗水量的60%~70%。春小麦在抽穗至成熟期耗水量约占生育期耗水量的50%左右。小麦各生育期耗水量,如表8-6所示。

表8-6 小麦生育期耗水量

2.土壤水分条件

在其他生产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是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需要。了解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就可衡量当时的土壤水分能否满足其需要,以此作为播种、灌溉和实施恰当耕作管理措施的依据。

(1)播种至出苗。当小麦芽鞘露出表土2cm并伸出第一片叶时,称为出苗。温度适宜、土壤湿润,小麦才能正常萌发和出苗,才能保证出苗快而整齐。小麦播种至出苗的适宜土壤水分条件(以占干土百分比表示)是:沙土为14%~16%,最低要求为9%~10%;壤土为16%~18%,最低要求为13%~14%;粘土为20%~24%,最低要求为16%~17%。若发生土壤水分不足,则造成种子发芽慢,出芽率不高;而当土壤水分过多时,则出现烂种危害。

(2)出苗至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的幼芽形成的分枝称为分蘖。一般小麦出土后,约经15~20 天,具有3 片真叶时,就进入分蘖期。此时期以0~20cm土层中的水分含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宜,此水分含量条件下,有利于分蘖和糖分的积累。土壤水分不足,植株内部的养分运转受到阻碍,吸收和积累的物质大大减少,分蘖力下降。若土壤干旱,则分蘖率明显减少,甚至根本不分蘖,当降至50%以下时,需适时灌溉。因此播种前适当灌溉,或排水去渍,使小麦出苗后分蘖期间有适宜的水分条件,是促进小麦早分蘖、快分蘖、多成穗的重要措施。

(3)越冬期。越冬期土壤过干或过湿,均易造成死苗。在我国北方冬小麦地区,小麦越冬期间,0~20cm土层中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越冬前若低于50%,需冬灌。冬灌不仅是增加土壤水分,它还有稳定地温、保温防寒,促根增蘖争壮苗的作用,并为次年小麦返青和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资料表明,冬灌比不冬灌的产量约增长30%左右。

(4)返青至起身。这一时期土壤水分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5%~85%为宜。若低于55%时,将影响单株有效穗数和穗部性状发育。在此时期气温上升,土壤水分蒸发快,一般在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就应及时灌溉,适当灌浇返青水,有促进返青,巩固冬前分蘖,争取部分早春分蘖的作用。一般是没有冬灌的或虽冬灌过,但土壤仍然缺墒,分蘖不多(指三类苗)群体不够大的麦田,都要浇返青水;而对早春雨雪多,土壤不缺墒,冬前长势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不浇返青水。

(5)拔节及孕穗期。麦苗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露出地面1.5cm左右,整个茎高达5~7cm 左右被称为拔节。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需水的临界期,要求土壤水分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若遇干旱,则单株分蘖成穗少、穗小,过湿则造成湿害,易引起徒长和通风透光不良造成倒伏。拔节期,结合施拔节肥,浇好返青水,以满足拔节后根、茎、叶、穗各种器官迅速生长需要,对争取穗大粒多、创高产有很大作用。灌水时主要应着眼于控制群体结构,防止后期倒伏,一般在拔节中期进行,通常是壮苗宜晚浇,弱苗宜早浇,或掌握群体“大、中、小灌水晚、中、早”的原则,拔节、孕穗期的灌水定额一般为35~50m3/亩,应严格掌握。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在灌起身水的条件下,灌拔节水比不灌拔节水的每亩增产16.2%。一般要求在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65%时就要及时灌水,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较适宜。

(6)抽穗开花至灌浆期。麦穗由剑叶的叶鞘中长出时,叫做抽穗。这一时期是小麦生长发育对水分要求最敏感的时期,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若遇干旱,不利于开花和灌浆,易发生早衰,小麦结实率明显下降,适时灌水有明显增产作用,农谚说:“灌浆有墒,粒饱穗方”。水分过多,土壤通气性差,易发生烂根青枯。一般要求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65%~80%为宜。

(7)成熟期。土壤水分适宜,既可提高灌浆强度,又能延长灌浆时间,是提高粒重的重要因素。抽穗后,最适合籽粒灌浆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若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50%,在籽粒形成初期会引起籽粒“退化”,在灌浆期会使籽粒干瘪瘦小。这是因为在干旱条件下,叶片早衰,光合强度低,植株和籽粒的含水量下降,灌浆过程缩短。一般认为,植株和籽粒的含水量,降至40%是营养物质运输分配的最低限值,低于40%就基本停止。另一方面,土壤湿度太大,也会造成贪青晚熟及锈病猖獗等恶果,降低粒重。

综上所述,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其他条件满足时,土壤水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较大。为方便起见,将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适宜与不适宜土壤水分条件和危害见表8-7。

表8-7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对土壤水分的要求

(二)棉花

棉花生长发育各阶段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和耗水状况如下。

1.播种至出苗

棉花种子发芽时所需水分约等于种子本身重量的一半。播种前浸种,可以加速种子发芽过程,但浸种后必须对种子消毒,防止传染病害。播种时,以0~5cm 深土层土壤湿度在15%左右(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高于80%则水分过多)为宜,种子出苗时土壤湿度的最低要求为:粘土18%~20%,壤土15%~17%,砂壤土12%~14%,砂土10%~12%。在上述标准范围内,一般能保全苗,若低于上述土壤湿度要求,播种后难以保证出全苗。

2.苗期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一段时间称苗期。一般认为以占田间持水量的55%~70%为宜,主根扎得深,侧根多,分布广,吸肥能力强,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在盐碱土条件下,需在较高的土壤湿度下才能顺利出苗,当含盐量为0.1%~0.2%时,要求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含盐量达0.2%以上时,要求为田间持水量的90%。一般土壤,若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水分就过多了,它会引起主根扎浅,侧根分布在上层土壤中,抗旱能力弱,容易发生蕾铃脱落现象。在黄河流域棉区,农民采取推迟浇头水,实行“蹲苗”措施,促使根系深扎,这能提高后期抗旱能力。在苗期若遇低温和土湿偏多,可采取“扒土晒根”办法,以增温凉墒,防病保苗。对于晚播棉花,因地温升高,相应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一般出苗到现蕾,田间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5%以下。

3.蕾期

棉花现蕾至开花一段时间称为蕾期。此时期进入初夏,棉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量迅速增大,棉田耗水量增多。该阶段要求土壤水分以占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宜;高于80%则不利,如降低地温,推迟现蕾,影响根系生长,根系吸收力减弱,棉株生长亦减弱,易发生病害,此时应加强中耕,控制水分,灌水推迟到始花期比较合适;降到50%以下时,现蕾期会比土壤水分适宜时推迟15 天左右。及时浇头水能增加伏前桃,减少蕾铃脱落,有10%的增产效果。从现蕾到初花田间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12%~20%。

4.花铃期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开始吐絮的一段时间称为花铃期。花铃期叶面积达到最大,是植株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是棉花一生中需水的最高峰,约占棉花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50%~60%。土壤水分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低于60%则出现明显受害现象,如引起早衰、铃轻、衣分低、秋桃少等。若水分过多,则会引起贪青晚熟,造成上部秋桃少且晚熟,下部荫蔽烂铃多。

5.吐絮期

从棉铃开始吐絮到收花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吐絮期。该阶段需水量较少,约占棉花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0%~20%。土壤水分保持在占田间持水量的50%~70%为宜。在吐絮期的后期,还应使土壤湿度继续下降为好,但不宜少于50%以下,否则会影响正常发育和纤维的充实。若水分过多,棉铃脱水慢、成熟迟、霜后花增多。

综上所述,棉花的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关系极为密切,只有掌握了各生育期所要求的气象环境及土壤水分条件,才能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因素,克服和战胜不利天气条件。为使用方便,将棉花各生育期的有利与不利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列于表8-8。

表8-8 棉花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要求以及防御不利气象因子的措施

(www.xing528.com)

续表

(三)玉米

玉米是高秆作物,茎叶生长量大,全生育期又处在高温时期,蒸发量大,所以它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如果按照玉米生育期长短估算,早熟品种需水量每亩168~201m3,中熟品种每亩为200~235m3。玉米在全生育期中的需水量有显著差别,其特点是前期需水少,中期需水多,后期偏少。以山东省德州地区的夏玉米和山西省长治的春玉米为例说明,列于表8-9。

表8-9 玉米各生育期的耗水量

1.播种至出苗

影响玉米发芽出苗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水分。玉米种子发芽要吸收相当于种子干重50%的水分。当土壤耕作层温度升高到10℃以上,土壤水分保持在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便能使玉米发芽出苗。若低于50%或高于80%,对出苗均不利,也不适于幼苗扎根。所以为使发芽出苗良好,必须在作好精细整地的前提下,蓄好底墒。

2.苗期

从出苗到主茎顶端生长锥开始分化为雄蕊前的一段时期,称为幼苗期。苗期株小、叶小、蒸腾量低,需水较少,一般在灌了底墒水的情况下,除十分干旱外,一般不灌水。通常认为苗期耐旱。但适宜的土壤水分,能促使根系强大粗壮,分枝多,根群分布深广,利于抗旱防倒。据一些地区的经验,苗期土壤含水量,以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为宜,如低于55%时就要灌水,但灌水量不宜大,地面灌水时宜采取细流沟灌或隔行沟灌。

3.拔节至抽穗期

指幼穗开始分化到抽出雄穗这一段时期,植株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阶段,各方面生理活动日趋加强,同时气温高,叶面积大,蒸腾作用强,需水多而迫切。一般在蹲苗结束后,结合追肥浇好拔节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既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又能满足玉米拔节对水分的需要,从而提高产量,如表8-10所示。但是拔节水也必须避免大水漫灌,防止植株徒长和倒伏。灌水定额为40m3/亩左右,可采取隔沟先灌一半水,第二天再灌一半水。

表8-10 玉米灌拔节水的增产效果

玉米抽出穗前10~15 天左右,雌穗进入分化小穗和小花阶段,若此时干旱缺水,便会造成“掐脖子旱”,叶片萎蔫,抽穗期延迟,雌穗不能正常发育或不形成果穗,空杆增多,减产严重。因此,必须适时满足孕穗水(或叫攻穗水)。

4.开花受精期

从抽穗到受精过程完成的时期为开花受精期。玉米抽穗开花期间需水最多,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此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空气相对湿度70%~90%,对抽穗开花和受精最为适宜。这时期如果天气干旱,一般5~6天就要浇一次水,要连浇二三次水,才能满足抽穗开花和受精对水分的需要。据山西省农科院的研究,浇足抽穗开花水对缩短雌、雄穗抽出的间隔时间,提高花粉生活力,减少雌穗秃顶长度,促进穗大粒多都有很好作用,产量亦可提高32.1%见表8-11。

表8-11 玉米抽穗期灌水的增产效果

5.结实成熟期

玉米受精后经过乳熟、蜡熟到籽粒完成成熟的时期为结实成熟期。玉米受精后的乳熟期和蜡熟期是籽粒形成的主要时期。北方有:“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的农谚。比较而言,玉米灌浆期干旱对产量影响很大。乳熟时期最好维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如遇干旱,每隔10 天左右浇水一次,以免茎叶过早衰老枯黄,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证有大量的养分不断向籽粒输送,使灌浆饱满,粒重增加。

蜡熟后期虽然对水分要求减少,若遇干旱也应浇好“白皮水”(苞叶刚发黄时),防止果穗早枯和下垂,使之正常成熟,籽粒饱满。

但应注意到,玉米一生虽然需水较多,但它也怕涝,当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对玉米生长发育十分不利,特别是苗期和灌浆成熟期耐涝能力差,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会使种子霉烂,造成缺苗。苗期受涝,玉米雌穗细小,抽穗大大推迟,不能正常受粉结实,灌浆期受涝,体内营养输送困难,籽粒营养物质积累不足,植株甚至提前枯死。此外,受涝时还会引起大、小斑病蔓延和植株倒伏,造成严重减产。

(四)花生

水分是花生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花生的一切生理活动,如土壤养分吸收及输送,叶面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光合产物的输送等,都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进行。适宜的土壤水分是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获得高产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需水临界期,如果遇到干旱,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供应,将会严重减产。

据山东水利科学院等单位1978~1983年在曲阜县前孟村试点观测,单产161~387kg/亩的中熟大花生徐州68-4,全生育期需水287~307m3/亩;河南省新乡地区水利科研所等单位1980年在延津县黄河故道沙土地上的喷灌试点观测,亩产307.5kg的春播大花生(开农27),全生育期耗水323m3/亩。花生生育期的需水量随花生的品种、产量、气候、土壤、农业技术措施等不同而有差别,下面分析其生育期各阶段的水分条件。

1.苗期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花生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40%~60%,才能开始萌动发芽。据群众的经验,适宜花生发芽的土壤湿度是:“手抓土壤能成团,撒放地上能分散”。山东烟台花生研究所试验的结果表明:幼苗出土的最适宜水分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70%,低于40%则出苗缓慢,并且幼苗会发生萎缩现象;反之,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则容易引起烂种缺苗。

花生苗期耗水量不多,北方普通型大花生播种到开花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6%~31%,南方珍珠型小花生则占19%~20%。苗期田间最大持水量以50%~60% 为宜。因此,田间发生积水时,要进行清沟排水;干旱时则需要灌溉,及时中耕等。

2.开花下针期

这一时期花生大量开花,果针先后入土,茎叶迅速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时期,需水量多,反应也比较敏感。该时期的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若低于30%,开花即停止,已达到地面的果针也不能入土,造成“鸡咀豆”或无效果针。田间持水量大于75%,颈叶徒长,开花结荚减少。

3.荚果发育成熟期

这一时期花生普遍下针结实到荚果成熟。其特点是大量果针入土结实,茎叶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荚果迅速发育成熟。这个时期的土壤湿度以田间持水量的50%~60% 为宜。若天气干燥,土壤水分缺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40%,则会发生子房萎缩现象,超过75%,成熟期延迟,秕果增多。田间长期积水,则会造成发芽与烂荚现象,严重影响产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