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用水管理,既是水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更是用水户提高用水投入产出的客观需要。因而,对用水科学管理水平的考核分析,应分为对水行政管理部门所辖区域的用水管理状况和用水户对用水的管理状况两个层面分别进行。
(一)区域用水科学管理水平考核
1.管理组织健全
要把用水管理纳入区域水行政管理范围,并作为其重要工作内容。要以用水管理为核心,促进区域水资源系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为提高用水管理效率,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构建形成了区域水行政管理部门、用水户行业主管部门、用水户的三级用水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用水考核制度。
2.依法管水
从水资源环境保护、取水、供水、用水及节水,直至污废水处理回用,都要有健全的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并要依法管理,定期检查,及时妥善处理用水中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对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安全用水,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
3.应明确节水规划目标并予以实施
用水的管理应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节约、保护水资源为宗旨。关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配置,都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节水规划基础上。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分清楚缺水量、缺水性质、缺水分布,有针对性地提出缺水数量、节水途径和节水经济技术措施,以减少无效供水,减轻供水压力和排水对环境的影响,把合理节约用水能力建设放在比建设水源供水工程更优先考虑的地位。
节水规划应有目标、有具体办法,考核时应对节水规划提出的各项节水措施进行检查,并定量测算取得的节水量和经济技术效果。要求摸清水资源及水资源环境可供水的能力,节水资料等要完整齐备。
4.建立健全用水统计和用水经济技术指标评价体系,并进行定期统计和考核
用水统计制度要健全。对区域内的各类用水有规范化的统计报告报表和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形成制度化管理程序。
评定用水状况要有完善的经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能综合考核用水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促进科学合理用水提供有力的依据。
5.严格实行计划用水和用水经济管理制度
用水要计量,按计划用水,节水奖励,超计划用水加价,这是对用水户用水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所建立的规范性制度和执行程序。
6.严格执行了“三同时”原则
节水“三同时”原则系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北京市于1988年10月1日制定颁发了《北京市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管理办法》,有效地推动和加强了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7.广泛开展节约用水器具推广使用工作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卫生洁具和其他浪费水的器具,优先选用国家推荐的定点生产厂家的产品,并逐步建立用水器具和设备准入制度,加大对用水器具和设备的监督管理力度。
8.广泛开展节水科技和节水宣传工作
节水科学研究是用水管理和节约用水取得成效的重要方面,考核时必须纳入,并对节水科研的规划和实施提出明确要求。
宣传是提高节水意识和传播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经验的重要途径。同时,节水新技术新措施的推广应用,国家和地方的水管理政策,也需通过必要的宣传教育,而得以实施。
(二)企业(单位)用水科学管理水平的考核
1.企业(单位)建立了三级水管理网络
为有效地实施合理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在企业(单位)要建立健全专职(或兼职)的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和用水环节三级水管理网络。管理人员、目标、职责应清楚,实施管理要有序,各项用水信息要畅通。
2.领导重视,管理规章制度要完善
企业(单位)的主管领导要负责用水节水管理工作,并建立办公会议制度。
企业(单位)要有健全的用水管理规章制度,并实行定额管理、节奖超罚。
企业(单位)的用水台账、原始记录要完整规范,并按期定时完成用水统计报告报表,对用水状况进行分析。
3.合理选择水源
企业(单位)应根据生产用水的需要,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合理地选择水源,并经当地管理部门审批。(www.xing528.com)
地下水的取用应严格控制,按计划开采。应保持采补平衡,防止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水质恶化。
在满足用水要求的条件下,鼓励生产用水就近取水,用低质水取代优质水。近海地区,应积极利用海水,节约淡水资源。
4.有完整的用水网络图,用水设施建设要合理
企业(单位)的水管网络图和水计量网络图、用水管理网络图,是反映企业(单位)取、供、用、排水和节水、重复循环用水的关系,反映用水计量恰当准确的程度,反映对各环节水的管理到位情况的基础。应对上述网络图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进行认真的考核检查。
企业(单位)的供、用、排水系统,应与主要生产系统同时设计、施工、验收并同时投入运行。根据用水特点,应考虑企业(单位)间的联合供、用水系统,实现串联使用。
供、用、排水装置系统的设备,如管路、水泵、冷却设备、储水设备、计量仪表、水处理设施等,均应按国家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和安装。
企业(单位)从各种水源取水(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试行)等规定安装计量装置。一、二级用水计量率应达100%,三级用水计量率不低于90%。还要定期检查校验计量装置,水表的精度应不低于±2.5%。
5.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
水平衡测试是企业(单位)加强用水管理的有效手段,应定期开展该项工作,以动态地掌握用水基本状况。
6.节水技改有规划、有措施
节水技术改造是企业(单位)落实用水管理的要求,是实现合理、节约用水的根本出路。应结合本单位的用水情况,制定不同时期应达到的节水水平指标,以及相配套落实的技术改造项目。考核时,应从技改项目、节水效果、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7.用水计划指标分解到岗、责任到人
用水计划指标分解到岗、责任到人,是实现计划节约用水的保证,也是完善用水定额考核、落实经济责任目标管理的依据,更是有计划地完成生产任务的要求。应对用水计划指标的分解依据、管理办法、检查制度进行考核。
8.实行了对用水系统定期检修制度
用水系统的定期检修,包括对供、用、排水管网的渗漏、运转情况,以及管路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要避免重建设轻运行管理情况的发生,使用水节水设施管理运行正常。
9.开展经常性的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
企业(单位)应结合国家水管理政策、当地水管理要求、本单位用水实际情况,开展经常性的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发动群众自觉管好水、用好水。
(三)农业用水科学管理水平考核
1.管理组织健全
农业是用水大户,用水分散,原有的用水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用水效率不高。因此,建立健全从水源到田间的用水管理组织体系,能使计划用水、适时适量灌水要求落到实处。
2.水源利用合理,准确计量
农用水源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进行选择。对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废水处理的再生水,应进行优化调配,计划使用。同时,要装置计量设施。
在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的地区,首先应该进行资源评价和平衡分析计算,然后应遵循因井设泵,以泵配机的原则进行机井配套。对现有机井应进行测试改造,提高机井出水率和装置效率,降低能耗,并保持采补平衡。
有条件的地方,应回补地下水。井渠结合,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提高灌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3.计划用水措施有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灌溉用水制度,用水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
4.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节水农业
在灌溉节水技术上,对灌溉系统的引水、输水、配水、灌水、用水等环节,采取经济合理的节水技术措施。
在农作物种植工艺方面,要采取诸如耕作保墒、适雨种植、覆盖保墒、施用化学制剂、培肥改土、节水灌溉、抗旱品种选育等节水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