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不足,造成水资源紧缺与水资源浪费并存,水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并行,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用水者的用水行为的管理失效:用水效率、效益低,管理不力,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用水行为与水资源管理脱节,使得提高水资源系统效率、效益的各项政策、经济技术措施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在分析用水合理性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服从统一管理的原则
水资源的短缺、浪费和污染,已严重地影响了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潜力。这与“多龙管水、政出多门”的弊端,人为地将水资源的流域性和完整性分割,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无法统一调配,水质与水量管理分离,用水缺乏约束,以及用水管理与水资源管理脱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有效地管理用水,发挥水的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就应把用水环节有机地纳入水管理系统,从用水的水源、供水方式、用水措施、排水状况、节水情况、污废水处理回用等方面,系统地进行合理性分析。要杜绝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督促高效合理用水,严禁破坏水资源环境的行为发生。
区域要合理配置水资源,统一下达用水指标和发放取水许可证,用水户应自觉维护用水秩序,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二)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的原则
用水合理性分析时,应将用水户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取水水源、供、用、排、节、污废水处理回用,以及用水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而不是仅分析用水环节。分析时应依据GB/T17367—1998《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GB/T71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及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国家标准,这样才能全面反映用水户的用水合理性程度,找出用水及围绕用水各环节的定量关系和定性联系。
例如,若有生产同等数量的两个企业,甲企业的重复利用率高于80%,乙企业重复利用率为40%,似乎甲企业用水合理程度高于乙企业。但若分析单位产品取新水量,甲企业为100 m3/t,乙企业为40m3/t,则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甲企业比乙企业多取新水60m3/t。显然,乙企业的用水水平比甲企业高,这主要与两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有关。乙企业采用了节水型、取水量少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尽管重复利用率较低,但用水效率高。(www.xing528.com)
各项用水参数、用水指标和定额及取、排水系数,只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企业的取、用、排水情况,不能互代。每项参数只能反映一个方面的水平,不能反映企业用水的全貌。所以,合理用水分析评价时,要综合全面因素进行。
(三)必须坚持统一标准、严格计量、准确计算的要求
对用水户的用水进行合理性分析与评价,是建立在各项用水数据、用水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基础上,所以要求对水系统的各项观测计算,应按统一标准、严格计量、准确计算的原则。为此,要求用水户对各项取、用、排水设备,用恰当的方法,适宜的仪器仪表进行观测。无论从何种水源取水,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国家经委、国家计量局颁发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通则》的规定,安装计量装置。
企业各项用水经济技术指标,均按照GB/T71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规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否则难以进行企业间及车间、设备、工艺流程间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水资源的供求状况及用水水平,在地区、行业、用水户间,可能有较大的差别。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水源的丰欠、用水工艺和设备及管理水平、供用水管路的布局、管网及设备的泄漏程度等。所以,即使是生产同一类产品的工厂,由于设备及工艺的不同,也可能在用水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因而,应该对各项指标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弄清用水户内部各个环节的用水情况,找出薄弱的部位和节水潜力所在,并与同行业同类型的用水户进行对比,以得出恰当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改进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