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缺水的巨大压力,面对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水源污染的现状,强化用水管理已逐步得到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包括以用水管理为职责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用水管理政策法规,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用水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基本走上了以法管水的轨道
用水管理需要坚强的法制保障和水资源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1988年《水法》颁布,标明我国水利事业和管理用水事务开始进入依法治水的新阶段,确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地位。
几年来,按照水法规体系建设规划,经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国家先后颁布了《取水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城市供水条例》、《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规定》、《河道管理条例》、《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一批水法规,各地也根据《水法》和国家水法规制定了大量地方性实施水法规办法。水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水事秩序关系,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和维护水资源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1997~1998年全国就查处各类水利违法案件6 万余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700 多万元;调处水事纠纷17379件,涉及的标的物价值达8300多万元。据水利部发布的《2000年水利统计公报》,2000年,全国共发生各类水事违法事件35069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610 万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流域管理机构查处并结案32614 件,结案率为93%,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531万元,吊销许可证120 件,责令赔偿损失793 万元。2000年,全国共发生各类水事纠纷6037起,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调处5697件,调处率为94%。
(二)建立起以水资源产权管理为核心,促进用水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体制
城市与农村用水,生活与农业、工业用水,生态环境与各行业用水,行业内各项用水;地表水与地下水、海水、污废水处理回用等各种水源;取水配水用水与生活安全需水、各行业建设用水等,均涉及水的优化配置。若不强化水资源的产权管理,水事秩序将难以理顺,无论是水资源取水的优化配置,还是用水方面的优化配置,还是对用水过程及排水的优化配置与监督管理,都将难以落到实处,难以有坚强的依据。在用水管理中实施计划用水、取水许可、征收水费和水资源费的制度,国家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节约用水管理部门负有贯彻国家节约用水政策,督促计划合理科学用水之责,取得了很大成效。
到1996年6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取水登记、发证工作平均已完成90%。除台湾、西藏外,全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各类取水工程达160多万处,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证》70 余万套,同时又受理3 万余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取水许可申请,总计核准取水量4500 多亿m3(不包括三峡、葛洲坝的发电取水),占全国实际总用水量的85%以上。
(三)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农业用水(www.xing528.com)
农业用水是用水大户,但用水浪费严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仅40%~50%,干旱区地表渠系利用水系数不足0.4。近年来在全国完成了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任务,建设了209个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区,并对160 个大型灌区进行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建设了10 个国家型节水示范区。1998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2.285 亿亩,其中喷、滴灌和微喷灌面积2600 万亩,管道输水灌溉面积7800 万亩,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1.3亿亩。推广非工程措施节水面积2.24亿亩。每年农业节水量100多亿m3。
2.城市用水
在全国城市中基本上实现了计划用水、用水许可和取用水收费制度。自1983年到1995年累计节水量200 亿m3,减少排污量154.6亿m3,沿海城市利用海水量近65 亿m3。其中工业万元产值新水量由1983年的459m3 减少到198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不到20%提高到近60%,13年来全国累计征收城市地下水资源费33.89 亿元。目前全国城市和大部分市镇,都基本做到了计量安装水表收费,基本取消了居民生活用水包费制。
3.节水产业发展方面
在节水产业发展方面,节水设备、器具研制、生产、销售、推广、服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逐渐形成规模,国家在节水设备及科研方面的投入也逐年增多,节水将成为我国新的产业。
(四)树立了全社会的水危机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通过用水管理,加强国情、水情的宣传教育,尤其是每年的“世界水日”、“全国水法宣传周”、“全国节水”宣传周、建设节水型企(事)业单位和节水型城市等活动,加之近年连年干旱,全国一片喊渴声,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得到了加强,自觉节水已逐渐形成风尚。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到企业去搞水平衡测试、搞节水,他们多不理解,常是迫于行政压力而做,近两年是许多单位迫切要求去做,查找用水不合理原因、采取节水的措施,保生产、降成本、增效益的观点,已被许多领导和职工所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