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住宅,其形状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还有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也称圆楼或圆寨,最为著名,也最引人注目。
这种土楼分布于闽西和闽南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是客家人传统的民居建筑,体现着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在闽西、闽南,这类土楼举目可见,特别是永定和南靖两县,土楼在千座以上。据统计永定有圆土楼三百多座,方土楼四千多座,大多很古老,多是清代中叶以前建造的,有的还是元明时的建筑。
土楼的最大特点在于造型大,属于集体住宅区。单就圆寨讲,最为普通的圆寨,直径五十多米,三四层高,里面百余间住房,可居三四十户,二三百人;而较大型的圆寨,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15~16米),里面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有的大型圆寨住宅多达三圈,环环相套,别具一格。
土楼还是文化中心,在旧日,里面不仅有天井、厅堂、浴室、谷仓、水井,还有学校、诊所、戏剧舞台以及供观赏的绘画、雕刻艺术。那里面把建筑艺术和文化结合在一起。
土楼建筑大多类似一个寨,只设一个大门供出入,里面住的是带有血亲关系的叔伯、兄弟、妯娌、姐妹。家族规矩在那里显得十分重要,而社会公德在那里也容易实施。因为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屋檐下,经济、文化、政治等的相互联系比起那种单门独户之间的联系要密切得多,人们之间具有较强的协作和团结精神。(www.xing528.com)
土楼内虽然按户分开居住,但不分彼此,不论那一家来了客人,人们都当成自己的客人,见面时热情招呼,吃饭时各家送一碗自己认为最好的菜,凑成一桌,招待客人,客人喝了一家敬的酒,也得喝其他家敬的酒,叫做不偏心。
土楼有着一般民宅所没有的优点,因为土楼墙壁较厚,不易倒塌,既可防震、防潮、防盗,还起了保温隔热作用,冬暖夏凉。被人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土楼的建造历史可追溯到晋、唐时期,当时中原地区战乱不息,许多汉人南迁,因为南迁的汉人中有一部分后到,被称为“客家”。他们辗转来到福建山区,那里交通不便,建筑材料缺乏,加上时有盗匪抢劫,为了安全和日后生活,多是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联合起来,选择在土质粘结的地方挖土,把粘韧的生土发酵成熟土,并在土中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一层一层垒筑起圆形、半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高墙,再在墙内筑隔墙并分层,各层铺上木板,最后在楼顶用火烧的瓦片盖上。这样便成了可供居住的房子。土楼内一般都挖有水井,藏有足够粮食,遇有不测,青壮年顶住大门,坚守一年半载不成问题,就因为这种土楼既方便又安全,人们世代相传按最初的方式一直居住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