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萧作揖义修南门桥,彰显家族仁德

萧作揖义修南门桥,彰显家族仁德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萧作揖兄弟五人秉承父训,耕读不辍。萧作揖尊老爱幼,辛勤劳作,乐善好施,不仅是家庭梁柱,而且是族邻楷模,声名鹊起之际仍德高望重。县衙为复修南门桥而张榜招贤,萧作揖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全家无不称是,一致表示:必须出大力,独资捐修南门桥。萧作揖揭榜独资修桥的消息传出后,全县震动。经一年多艰苦拼搏,南门桥圆满竣工。萧作揖义修南门桥竣工到1747年再次塌毁,271年间,南门桥带给了无数行人畅通之便。

萧作揖义修南门桥,彰显家族仁德

古时,县城南门外有一座桥,横跨于龙溪上,是县城通往赣州府唯一的一条车马道上的车马桥。

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南门桥塌毁。县衙贴出招贤榜,招揽仁人贤士捐资重修。其时,兰田村松林有一个乡贤慷慨揭榜。

这个乡贤就是萧作揖。

萧作揖(1397—1477),字济甫。其先祖萧蓝辟基兰田,经十余代发祥而人文兴起,衍分出松林房。其父萧本翀,从来都是教育子女仁义礼智信、耕读忠厚之类,取名作揖、取字济甫,便是寄寓“仁义礼让,济世济人”之意。

萧作揖兄弟五人秉承父训,耕读不辍。大弟萧作宣,字德卿。明英宗正统六年(1141年)进士及第,受职无为州判。五弟萧作瓒精通诗书琴棋,因号“四爱”,享年近百岁,荐为寿官。兄弟皆有出息,这跟萧作揖身为长兄的表率作用颇有关系。萧作揖尊老爱幼,辛勤劳作,乐善好施,不仅是家庭梁柱,而且是族邻楷模,声名鹊起之际仍德高望重。

县衙为复修南门桥而张榜招贤,萧作揖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他召集弟弟与子侄商议:“兰田萧氏为万安望族,我们又是朝廷官员的家属,这等善事义举,自当奋勇争先,不为人后。”全家无不称是,一致表示:必须出大力,独资捐修南门桥。

萧作揖揭榜独资修桥的消息传出后,全县震动。这南门桥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桥长八九丈,桥高三四丈,可通车马,为确保人车安全必须修石桥,桥面窄了还不行。这得花多少钱啊?竟然一家独修!

萧作揖“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明知困难重重,偏偏痴心不改。

县令张瑛甚是感动,登门拜访,议定萧作揖任总理负责筹资,萧作瓒任协理负责监督,县衙负责设计与组织施工,萧作瓒之子萧体素担任联络。

为修南门桥而投入巨资,使原本殷实的家道随之入不敷出,但萧作揖连眉头都不皱,还四处奔波、日夜兼程,千方百计地筹资,以至于积劳成疾。(www.xing528.com)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说做就做,做就要做好。

从择定吉日开工的那天起,萧作揖便不顾病体而躬行其事,经常泡在工地现场,直至病情加重而卧床不起。

经一年多艰苦拼搏,南门桥圆满竣工。

举邑感奋。

县衙于桥头立碑,建碑亭,县令张瑛亲自撰写碑文,颂赞萧作揖之赫赫义举。

成化十三年(1477年)八月十六日,南门桥通行庆典的喜报送达松林,为修桥耗尽家财和心力的萧作揖在报喜的鞭炮声中含笑逝去。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南门桥再次塌毁,重修之后立新碑,旧碑移竖桥畔庆元庙内。萧作揖义修南门桥竣工到1747年再次塌毁,271年间,南门桥带给了无数行人畅通之便。

作为乡贤之典范,兰田村松林族谱对萧作揖做了特别记载:“作揖(本翀长子),讳济甫,明洪武丁丑(1397年)十月初六生,平生乐善好施,时成化丙申(1476年)邑城南桥圮,捐资独修,当立碑亭,至清乾隆丁卯(1747年),因新是桥,邑人并新是碑。”又《长卿派济甫公修南门桥碑记》曰:“兰田济甫萧君,明之乐善好施士也。成化丙申(1476年)间,邑城南桥圮,邑侯张公讳瑛劝公倡修,立石纪盛……迩因重新是桥并新是碑焉。凡以彰前业、劝后嗣云尔。竖立桥边庆元庙内。”

(肖家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