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安古桥:光绪《吉安府志》中的记载

万安古桥:光绪《吉安府志》中的记载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门桥、桧溪桥、蜜溪桥、小蓼桥、大蓼桥、松山桥通赣州。朝天桥、平天庙前桥、双径桥、平头桥、张公桥、钓溪桥通泰和。国朝乾隆二十六年,里人郭、刘二姓倡众捐修,知县彭万年记。庐志载在桧溪桥之前,云通赣州。又于院前桥下重载此桥之目。今据县志更正删订。壕岭下桥、社下桥、郭团桥、院前桥、村背桥、上宏桥通龙泉。乐善桥在龙江口。泥湾桥、朝山前桥并在一都。雁坡桥以上通赣州。自长桥以下六桥据县志增。

万安古桥:光绪《吉安府志》中的记载

桧溪桥:在县南五里。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医学刘公秀修,刘错记。

蜜溪桥:距县八里。明正统间(1436—1449年)修,朱与言记。

南门桥、桧溪桥、蜜溪桥、小蓼桥、大蓼桥、松山桥通赣州。

通津桥:在九都。宋绍圣间(1094—1097年)建。明洪武初,知县冯胜、巡检廖以用修。国朝康熙九年(1670年),知县胡枢疏募兴葺,自为记。记略云:“滩头有通津桥,江粤之要会也。后以桥记,暴涨畏人行者,望洋而返。大司马李公作募疏,为诸善之倡,而事会艰阻,工未易成,涉者终不得济。今僧众聿修戒行,分道驰缘。余捐资作疏,嗣马公之意,开众善之先。诸僧之募在康熙九年庚戌,十年辛亥仲夏而桥工已竣矣。役工浩费,经岁而次第落成,春流暴涨,可以无患,前之望洋而返者,利涉以安矣。桥之建始于智定,而分领募事,相与经营者则众僧佐之,解衲施梁,分盂置石,极宋绍圣,绍宁之胜,并宜载于碑阴。而众僧不乐以名显,且欲以功德归众方也。爰记之以志利济之劝。”

朝天桥:在县北,今北门桥。知县郭英重建。

朝天桥、平天庙前桥、双径桥、平头桥、张公桥、钓溪桥通泰和。(www.xing528.com)

上宏桥:在县十四五都交界。宋时建。国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里人郭、刘二姓倡众捐修,知县彭万年记。记略云:“上宏桥,在万安县十四五都之交,横亘一江。江水自龙泉东下四十里,折入赣江。壤接泰、龙,南抵闽、粤,北达郡省,诚要津也。前宋原健石桥,文信国公有序。迄久倾圮,仅存遗址。乾隆二十六年辛巳,两都郭、刘二姓佥谋倡复,远近好义之士,勇跃捐输,共敛白银一万一千余两。鸠工购石,经数载而桥始成。面广二丈许,长亘五十丈有奇。余喜都人士之美举,因记其复兴本末,以垂不朽。”案:此桥县志在壕岭下桥前,云通龙泉。庐志载在桧溪桥之前,云通赣州。又于院前桥下重载此桥之目。今据县志更正删订。

壕岭下桥、社下桥、郭团桥、院前桥、村背桥、上宏桥通龙泉。

下屯桥、云水桥、桐源桥、驷马桥、吴家桥、官路桥、寡婆桥、七星桥、陂头桥、三江口桥、苦木桥俱是康熙年间(1662—1722年)耆民谭愈亨建。

乐善桥在龙江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县人卢龙光倡建。

长桥在县西南七十里。泥湾桥、朝山前桥并在一都。彭家桥在二十七都。雁坡桥以上通赣州。梅亭桥在二十三都,通龙泉。自长桥以下六桥据县志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