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兴书院碑记石碑,长177厘米,宽72厘米,厚4厘米,重100公斤。碑体破裂,字迹清晰,1990年入县博物馆,为馆藏一般文物。碑石全文为:
“邑书院二,一曰濂溪,始为濂溪祠祀,周子继改龙溪书院,旋,仍额濂溪;一曰云兴,始为白云寺,废改建书院,朱子过之,题曰‘云兴书社’。明时为书院兴废修复,邑志祥哉,言之矣。云兴在北郭外,久,废仅存基址,濂溪在县署西,近市苦嚣尘。嘉庆己卯以后岁,假文昌宫为讲习所,苦湫隘不能容,多士封职。廖君,名琇,字玉山,号莹亭。乃捐金,鸠工于文昌宫,右侧创屋,三重外为门,前为厅,中为讲堂,后为燕寝,左右书舍各八间,厨房三间。仍朱子云,兴之额志响往也,院有兴废,学无古今。学圣者,舍朱子之学,无所为学;入书院者,舍朱子,白鹿洞学规,无所为学规也。经始壬寅年八月,落成癸卯年十月,计费约二千金,上复捐钱二千串,存典生息,以助增取肄业、生童膏火落成。适余调权邑,篆贡生刘永基,廪生何振衢、刘国林、陈维新生负朱述祖等呈其事,属余为文以记之。窃为敬教劝学兴贤育才,有司事也,有司所未能为,缙绅为之,则洽比其邻嘉惠后进之意也,以培植一家子弟之心,推而为培植一绅人材之事。夫子所云,富而妤礼,己欲达而达人者,廖君其庶几乎行将以其行呈大吏,请朝廷表厥宅里为乐善者,劝井望肄业院中者,殚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功以切体,夫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道,复其恒性,叙其彝伦,共相勉,于处为醇儒,出为纯臣,则多士为善必果之心与廖君乐善不倦之心,必有相得而益彰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仲冬月长至日记。署万安县事建昌府广昌县知县文山曹士桂。”
云兴书院始于唐代白云寺,故址位于县城北门外,现已消失。相传白云寺内有红、白二塔,一盐穴。忽然有一天,红塔飞去不见了,“红云飞去白云浮”这句话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寺庙僧人使用的盐就是盐穴所供,后来因为僧人们贪婪导致无盐可供,故废寺为院。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白云寺改为白云书舍。宋理学家朱熹任南康军之后,还担任过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朱熹来到万安白云寺游玩时,开馆讲学,题匾为“云兴书社”。门联为“这圣人之居,得莫才而教”。明隆庆二年(1568年),知县王圻修复书社,改称为“云兴书院”。(www.xing528.com)
(县博物馆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