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安濂溪书院:纪念濂溪先生的理学发源地

万安濂溪书院:纪念濂溪先生的理学发源地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查1996年出版的《万安县志》,书中对濂溪书院的介绍仅寥寥数语。濂溪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为纪念濂溪先生在此讲学,表明万安是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他特意上书,将“龙溪书院”易名为“濂溪书院”。由此可见,万安濂溪书院是因为纪念濂溪先生来万安讲学而得名。濂溪书院几经修缮、几经兴衰,在万安作为书院的一个品牌一直保留至清末。图中所绘万安濂溪书院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楼阁,有大小书舍十余间。

万安濂溪书院:纪念濂溪先生的理学发源地

查1996年出版的《万安县志》,书中对濂溪书院的介绍仅寥寥数语。

虽然第一句说的就是方位“在县署西(今街道管理所地址)”。但县城早已分为四个社区,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当年的街道管理所,办公地址也曾屡次变动。故这一说法模糊不清。据专家考证:该地址处于城东,即老图书馆的位置。

嘉祐年间(1056—1063年),南安军司理参军周敦颐,带着他的两个得意门生程颢程颐进了虔州,接着又坐船顺赣江而下。等船过了知津阁、精修观、香林寺,行至一个叫万安镇的地方时,忽觉两岸林木茂密,人声鼎沸,于是喝令停船,弃舟登岸。上得岸来,信步街坊,才知这万安镇尚未建县,却是南北漕运之枢纽,经济贸易异常活跃。漫步间,耳边还不时传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周敦颐大吃一惊,心想:这弹丸之地,何来如此激动人心的读书声?循声一访,原来这朗朗书声出自城里的开元馆。

周敦颐大喜,顾自走上讲台,向众多学子开口讲起了钻研多年的理学心得。学子们先是惊讶,待到得知眼前的先生就是大学问家周敦颐时,个个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无疑,这一天成了万安镇的盛大节日。濂溪先生,也迅速成为万安学子心目中的偶像

自那以后,周敦颐带着他的两个得意门生多次从虔州坐船,顺江而下,到万安的云岗书堂和香林寺开讲理学。一时间,万安学子云集,门庭若市。

濂溪先生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为避宋英宗之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湖南营道(今湖南道县久佳乡楼田村)人,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易传》部分道家思想,结合儒学及佛教理论,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认为“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他的学生程颢、程颐和后来的朱熹等,在此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上千年的理学思想体系。所以,濂溪先生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奠基人。

濂溪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周辅成是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曾任贺州桂岭令,宦游于外。周敦颐从小跟着母亲在农村启蒙读书,天资聪颖,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周敦颐十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便随母亲投奔在京城做官的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郑向见他是个人才,便向上举荐。康定元年(1040年),周敦颐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庆历四年(1044年),调任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县)司理参军。庆历六年(1046年),原兴国知县(时任南安军通判)程珦仰慕周敦颐的道德学问,将他两个年少的儿子程颢、程颐送到周子门下。受他影响,二人都成为一代硕儒、理学名臣。

宋熙宁四年(1071年),万安镇改为县治,首任知县许浃很重视教育,特意在城东龙溪门外新建一所县学,取名龙溪书院。淳熙年间(1174—1189年),理学大师朱熹为追寻濂溪先生足迹,专程到万安游学,行踪遍布境内的白云寺、龙溪书院等处,并将云岗书堂改名为“云兴书社”。

淳祐元年(1241年),县人为纪念濂溪先生及二程到此讲学,特意在开元馆一侧新修濂溪祠,祠中设有周敦颐、程伯淳、程正叔三先圣的神位,以供后人祭祀。后来,不知何故,濂溪祠也改名为龙溪书院。(www.xing528.com)

如此,县内就有两所龙溪书院,一在城东,一在城内。随着时间的流逝,城东的龙溪书院慢慢淡化,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龙溪书院终于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当时的万安知县名叫黄图昌,他是个很有作为的地方长官,在万安任职五年,一直注重修城垣、建学堂、祭圣祠。为纪念濂溪先生在此讲学,表明万安是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他特意上书,将“龙溪书院”易名为“濂溪书院”。

乾隆六十年(1795年),安丘举人刘俊德到万安担任知县,于嘉庆十年(1805年)大兴土木,重修濂溪书院,竣工毕,为之作碑记:

余自乙卯位任兹土,访求古迹,有所谓濂溪书院者……尝往来讲学于万安香林寺龙溪书院。邑人士沐其教者,久而弗谖,厥后,先生卜居庐山莲山峰下,前有濂溪,筑室临流,因以为号。万安邑遂改书院为濂溪。大厅正中,设立至圣先师神牌,旁列周、程三先生神位,古迹维昭,考诸邑乘,书院建于宋,元、明以来,屡有废兴。至我朝康熙初年,邑前任石门胡公枢,力为修复,二十五年,长垣黄公图昌,重复振兴。嗣因县丞无署,间或借寓其中,讵积久而牢不可破,相沿以迄于今矣……

由此可见,万安濂溪书院是因为纪念濂溪先生来万安讲学而得名。数百年来,周敦颐在万安讲学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濂溪书院几经修缮、几经兴衰,在万安作为书院的一个品牌一直保留至清末。

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过万安,在太平军与清军作战中,濂溪书院毁于兵火,从此万安濂溪书院原貌逐渐被人们淡忘。

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编纂的《万安县志》,曾根据书院旧貌,绘制了在战火中消失的《濂溪书院图》,把它作为一个地方文化遗产来保存。

图中所绘万安濂溪书院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楼阁,有大小书舍十余间。分头门、正殿和后栋,仿宋四合院式格局。前门左右两侧是店铺,中殿为讲堂,后栋设有香案圣位,中间是孔老夫子的牌位,两边是周和二程三先生的牌位。香火四季不断,供邑人祭祀。

(郭志锋)

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