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学及其历史:培养贤才、科举考校与毁损

儒学及其历史:培养贤才、科举考校与毁损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学,又称学宫。元、明、清三朝称县学为儒学。儒学设掌教,后称山长。儒学的培养目标:准备参加科举,“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每月初一、十五两日,“令儒学教官集该学生员宣读,务令遵守,违者责令教官并地方官详革治罪”。儒学考校之法有月考、季考。咸丰六年,儒学被太平天国兵摧毁。儒学成了历史纪念馆,民国四年,被洪水冲毁。

儒学及其历史:培养贤才、科举考校与毁损

儒学,又称学宫。元、明、清三朝称县学为儒学。因学宫内建有孔庙,崇祀孔子,故又有孔庙或学庙之称。

万安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割龙泉(今遂川)、泰和、赣县之边壤而建县治。熙宁五年(1072年),知县许浃建县学于龙溪门外(今县图书馆附近),庆元五年(1199年),知县赵师遒改建于县治东北云冈,即前夫子庙故址(今锅炉厂幼儿园附近)。至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经过大小三十次增修重建,殿堂斋庑,门庭廨含,泮池射圆,乡贤之祠,题名之阁,库帑庖淄,门闼垣墙,邃深爽垲,几亚都学。占地二十余亩,费金以万计,“皆士人所乐输,而官以余财助之”(《万安县志》)。

儒学设掌教,后称山长。明清时县设教谕、训导各一人,掌教诲。选明经博学洽闻之士以教之。

入儒学者,须先在蒙馆、经馆或类似的私学学到一定的程度,经过“童子试”录取者才得入学读书,称为“进学”“入泮”或“采芹”。进学者称为“生员”,亦称“廪生”,俗称“秀才”。

明初,学额有定数,后屡有增广。据《万安县志》载:向取廪膳生员二十名,挨次三年两贡,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原额岁试文武学各十二名,科试文学十二名。清雍正时,恩诏广额名数无定额。至同治十年(1871年)因邑中富绅捐饷助剿,加永远文武学定额四名,广一次文武学额二十三名,分年取进。(www.xing528.com)

儒学选用的教材,元、明、清大致相同。清代主要是经、史、理性及时文四个方面。经方面为五经:《钦定孝经衍义》《御制诗、书、春秋三经传说类纂》等;史书为《资治通鉴纲目》等;理性书为《理性大全》《御制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此外,还有四子书、《大学衍义》《古文渊鉴》《历代名臣奏议》等,均为生员必修的教科书。

儒学的培养目标:准备参加科举,“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万安县志》)。儒学有严格的规则,《万安县志》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颁禁例十二条于天下,镌立卧碑,置明伦堂之左。其不遵者以违制论。清顺治九年(1652年),颁卧碑文七条,违者黜革治罪。每月初一、十五两日,“令儒学教官集该学生员宣读,务令遵守,违者责令教官并地方官详革治罪”。

儒学考校之法有月考、季考。除考四书文外,兼试策论。因而“八股文”“试帖式”就是县学学官对生员进行教学和考核的主要课题。诸生除丁忧、患病、游学、有事故外,不应月考三次者,戒饬;无故终年不应者,黜革。试卷申送学政查复。嘉庆间,月考渐不举行。嗣后,教官多地位卑微不称职,有师生之名,无训诲之实。儒学名存实亡。咸丰六年(1856年),儒学被太平天国兵摧毁。同治九年(1870年),合邑重修,同治十二年(1873年)竣工。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儒学成了历史纪念馆,民国四年(1915年),被洪水冲毁。今原址无存。

(刘文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