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各地兴起修建祠堂的热潮。许多古祠堂得到维修或改建,同时兴建了一些新祠堂。这里介绍其中十座。
1.同明余庆堂
该祠堂位于窑头镇八斗行政村九组同明村,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面宽8.5米,进深19.5米,占地面积165.75平方米。四柱三间,砖木结构,马头墙,硬山顶,麻石质墙担石。三开大门入堂,大门上饰雕刻着龙凤花草纹的门杵,有两根廊柱。廊上卷棚与横梁之间有四个巨大的雕有麒麟、凤凰、猴、象、龙花草的花撑。挑梁上深雕万、寿、鲤鱼、楼阁、麒麟、龙、人物、花草、吉字、水波纹等。堂内有六根金柱(有一根维修时改为水泥柱),八角形雕花柱础。二进置卷棚,梁与卷棚之间的大花撑和廊上的花撑花纹规格相同,工艺精美。2012年12月,同明村余庆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邓林思成堂
该祠堂位于五丰镇邓林村中央,系邓林刘氏总祠。思成堂始建于明代,重修于1928年,坐北向南,面宽30米,进深19.5米,占地面积585平方米。砖木结构,马头墙,硬山顶。一井二进,祠堂有门斗式前廊,三扇大门入堂,大门两侧开券顶门,通梢间。正殿顶部置藻井,寝堂位于正殿后。祠堂样式规整,地域特色鲜明,保存现状较好。1985年,思成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恒升堂
恒升堂坐落在涧田乡里仁行政村罗坑村小组,建于清代。坐南向北,整座房子占地面积2073.3平方米。八井五厅,土木结构,硬山顶式客家民居,呈“凹”字形,以上堂为中轴线,向前的檐下置有天井。天井两侧,东、西各建走廊(厅)。天井前端檐内,置一列与上堂相对称的屋宇。中间大厅正对上堂中轴线,形成完整的方形屋。上堂为祖堂,堂中雕龙画凤,栩栩如生,具有客家民居特色。2004年,恒升堂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夏坪余庆堂
该祠堂位于窑头镇夏坪行政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面宽11.5米,进深37米,占地面积425.5平方米。四柱三间,砖木结构,马头墙,硬山顶。二井三进,三开大门入堂,青粉石门墩,头进、二进有六根金柱和一个兽腿龙纹石香炉,二进顶棚置八角藻井,上两个台阶进入三进,四根金柱,两侧有梢间,祠堂门楼刻“进士”二字,檐下置两根廊柱。门前空地上有一对功名石。祠堂样式规整,地域特色鲜明,保存现状较好,201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明文堂
明文堂位于涧田乡良富行政村蚕富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宽26米,深55米,占地面积1430平方米。砖石三合土结构,马头墙,硬山顶。集住宅、院子和宗祠为一体,大门上方置长方形青石匾,上刻“‘登科’同治元年壬戌,光绪十五年秋月榖旦,林文光立”字样。进门前厅有屏风,大院子中央铺鹅卵石路,中门青石质门槛、门框,门楣上书“都尉第”,院子铺鹅卵石地。后堂中置天井,堂上中央悬挂“明文堂”横匾。房子的走廊铺三合土,用条石圈边,廊上横坊中央置花撑,短梁上刻人物、凤凰、福禄、寿等,寓意吉祥如意。工艺精美,雄伟大气。墙上还有当年红军驻扎时留下的许多红军标语,为研究万安中共革命史提供了实物依据,也是当地群众支持红军的历史见证。
6.济舟堂(www.xing528.com)
该祠堂位于窑头镇八斗行政村横乾村小组,建于清代。房屋坐北向南,面宽10.6米,进深30米,占地面积318平方米。二井三进,砖木结构,马头墙。廊上有两根廊柱,额枋上刻“经魁第”,卷棚上绘花草、文房四宝。三开大门入堂,红米石门墩,方形花草门杵。头进装饰长方形人物、凤凰彩绘藻井,二进卷棚绘人物、文房四宝、云纹、山水图案,顶上的八角藻井绘八仙、龙纹。厅中有六根金柱。三进置有厢房、神台。二进墙上还绘有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人物画。2003年,刘氏族人捐款维修过济舟堂。
7.李氏宗祠
位于百嘉镇黄南村,建于宋代。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382.37平方米。为四柱三开间,二井三进砖木结构,祠堂门楼有飞檐翘角斗拱,斗拱为龙头、葵花纹饰,层层飘出,整个祠堂保存完整。雀替、垂柱、花窗、藻井等雕刻及绘画精美生动,工艺较高。祠堂还保留了一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制造的生铁钟。祠堂大门写着:“宋末元初建距今700多年,宋末忠臣第源远流长。”
8.峻德堂
坐落在枧头镇珠山村湖坪自然村,初建于元明之间,重修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祠堂坐北朝南,进深28.83米,面阔3间,宽10.34米,高约8米,占地面积298.2平方米。祠堂二井三进,砖木结构,有封火墙。正大门廊上有斗拱,雕龙画凤,纵横交错地层叠而成,逐层向外挑出,飞檐翘角十分精美。堂内二井三厅,共竖有十六根金柱,各厅顶上置有八角藻井。上厅略高出0.3米。古朴、典雅、精美,尤其是雕刻的麒麟雀替栩栩如生,不可多得。
峻德堂为郭氏宗祠,郭氏从泰和白竹溪迁来,故峻德堂大门两侧红米石方形柱上阴刻:由白溪而分派,东壁挹西园源远流长世泽绵延光故里;卜湖斯坪以肇基西南山托北斗灵钟秀毓人文蔚起焕新献。正中横匾“子孙科第”。落款:清乾隆三十二丁亥年修。
9.忠孝堂
该祠堂位于潞田镇读堂村陂头村小组,系郭氏宗祠,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祠堂坐西向东,面宽132米,进深24米,占地面积3168平方米。为四柱三开,一井二进,砖木结构,硬山顶。檐柱为红米石质八角形石础,每面雕刻大门石鼓,为云纹附狮状。鼓座为麒麟花草纹雕刻,门杵为圆形八卦、龙纹粉彩雕刻。左侧门杵为八卦卷草雕刻,右侧门杵为双凤凰雕刻,门廊上有方形双龙戏珠彩绘。一井上方有八角形藻井,堂内六根金柱,有圆形、方形雕花红米石础,轩廊上有方形藻井,二进藻井缺失,祠堂内雀替为卷草纹饰。
10.银塘思成堂
思成堂位于潞田银塘行政村,始建于宋代,经元、明、清、民国时期维修,现思成堂保持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坐西南向东北,面宽18.8米,进深32米,占地面积601.6平方米。砖木结构,马头墙,硬山顶。二井三进,四柱三间,三开大门入堂。中间大门两侧置红米石质麒麟石鼓一对,门楣上书“吾阳世家”四个大字,头进有八根柱子和方形天井,上三个台阶为二进。顶上有八角藻井和长方形卷棚,厅中央屏风上挂“思成堂”牌匾,祠堂两侧有厢房。
(县博物馆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