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指出,国有企业当前的困难,主要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多年来重复建设造成的。因此,必须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企业转变机制的步伐,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程。
朱镕基说,国务院在1 月上旬召开的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讲话精神,在坚持“三改一加强”(改组、改造、改制,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坚决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的路子。为此,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国有企业困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各地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做好宣传舆论工作,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各地区从省到市(110 个试点城市)都要成立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协调小组,尽快制订本地区的实施计划。
1 月24 日至27 日,朱镕基在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代市长蒲海清等同志的陪同下,重点考察了重庆市国有企业解困工作和粮食收储情况。考察期间,朱镕基走访了重庆第三棉纺厂和大足县,并就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纺织企业解困等问题,与重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部分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朱镕基指出,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重庆要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目前国有企业的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是有办法解决的,要坚定信心,转变观念,理清思路,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国有企业的困难不能再靠外延扩大投入来解决。在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越是扩大投入只能是包袱越重,困难越大。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走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的路子。全国的亏损企业都要走这条路子。要规范破产,鼓励兼并,该破产的要破产,能兼并的要尽量多兼并。兼并、破产所冲销的银行资产要有额度限制,今年冲销呆账、坏账准备金总数在300 亿元以内,限定在110 个试点城市范围内进行。因此,有关城市要作出兼并、破产的计划并按程序报批。职工再就业工程是百年大计,要坚持搞下去。为此,各地要从上到下成立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积极开拓就业门路,热情关心职工生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不具备兼并、破产条件的企业也都要实行再就业工程。基本的做法是以产定人,富余人员下岗后进入本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领取基本生活费,通过再就业服务中心逐步重新安置就业。亏损企业对下岗职工发基本生活费都有困难的,可以采取“三家抬”的办法,即地方政府补贴利息,银行发放特种贷款,社会提供保险、救济。再就业主要是转入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决不能再走扩大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老路。
朱镕基强调,规范破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防止“假破产、真逃债”,标准是“资产变现、关门走人”。把资产(包括土地)变现的钱先用来安置工人再就业,不能搞什么“整体接收”或“整体收购”。为了鼓励兼并,国家已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要承担全部债务,五年还清,但贷款利息经银行核准可以免除,5 年的还本期限根据企业情况还可以宽限一至两年。被兼并企业的富余人员也要下岗分流,否则还可能把优势企业拖垮。富余人员下岗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要暂时过低水平的生活,这件事办起来难度较大。要向职工们讲清楚,现在这样做,是为了他们的长远利益,而且政府会努力照顾他们的眼前利益,千方百计安排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因此,实施再就业工程,一定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在谈到纺织工业解困问题时,朱镕基说,纺织工业当前的困难,主要是重复建设、供过于求造成的。国务院在90 年代初就提出压锭改造,现在看,整体规模没有压下来,生产能力仍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困难越来越大。当前要下决心压缩规模,调整结构,推动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这条路子要坚决走下去,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就克服不了眼前的困难,其他什么轻巧的解困路子是没有的。重庆和全国都要把纺织行业列为实施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的重点行业。(www.xing528.com)
在产粮大县大足县,朱镕基深入到邮亭、双塔粮站和化龙乡农户家中,考察粮食收储情况,还特别关心地询问了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他指出,当农业丰收、市场粮价低于国家定购价时,一定要按保护价(相当于定购价)收购议价粮和专储粮,这是国家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粮价的重要措施。一定要敞开收购,把粮食收购工作搞好,决不允许打白条。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储粮备荒。要保证农民增产增收,进一步调动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国有粮站、粮店的亏损,主要是因为单一经营和费用太高造成的。因此,要进一步改革粮食购销体制,积极推进粮站、粮店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便民连锁店,走出一条用改善经营管理、发展多种经营弥补粮食经营亏损的新路子。朱镕基还强调,在农业丰收的形势下,粮食生产千万不能放松,同时要特别注意认真保护现有耕地,严禁以任何方式乱占耕地。保护耕地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新华社记者 蒋 鹏 《重庆日报》记者 张德泽)
【注释】
[1]本文原载于《四川日报》,1997 年1 月31 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