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老少边山的优势,重庆直辖将取得成果

发挥老少边山的优势,重庆直辖将取得成果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黔江在全国的贫困地区中,是个很特殊的地区,可谓“老、少、边、山、穷”集于一身。“精神战”后是“观念战”。黔江人来了个“换脑筋”新思维:只要继承发扬“老”“少”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边”“山”的特有优势,通过改革开放,艰苦创业,就一定能摘“穷”帽脱“穷”衣。

发挥老少边山的优势,重庆直辖将取得成果

黔江在全国的贫困地区中,是个很特殊的地区,可谓“老、少、边、山、穷”集于一身。

老——黔江是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中,贺龙率领红军在此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著名的南腰界革命遗迹至今保存完好;在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由此入川,为解放大西南奠定了基础。

少——所辖5 县均为土家族苗族或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共有土家族104 万,苗族39 万,少数民族占地区总人口53%。

边——这里古为“巴之南鄙”,今为蜀之盆周,周边与湘、鄂、黔三省接壤,是陆路距省会成都最远的一个地区,号称“天府好望角”。

山——境内崇山峻岭,千沟万壑,“武陵峰万仞,突兀镇黔江”,“眼中全县小,脚底乱山降”,是对这一大石山区的真实描写。

穷——5 个“穷哥们”(均是国定贫困县)捆在一块,80%的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黔江县外的4 个县财政收入人平不到20 元,连党政机关干部的工资都发不起。

面对贫穷落后的境况,黔江人曾单纯寄望于外援,坐等扶持,等不到就怨,怨这怨那,怨爹怨妈,一级怨一级,一年怨一年,越怨越消极。(www.xing528.com)

“开发黔江,必先开发黔江人的思想;要立起黔江的经济支柱,必先立起黔江人的精神支柱!”地委书记、行署专员税正宽告知我们,1988 年黔江地区刚一成立,地委和行署的领导班子就形成了“救人先救气,扶贫先扶志”的共识。

地委、行署抓住地区成立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古老的武陵山区掀起了一场振奋精神、振兴黔江的思想解放运动。破除“等、靠、怨”,确立“逼、学、干”;摒弃“怕这怕那不怕穷,争这争那不争干”的思想,响亮提出“宁可苦干,决不苦熬”的口号,进而树立起了“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黔江精神。

一场“精神战”,打出了士气,打开了局面。尽管省里只给了地区机关400 人编制500 万元开办费,尽管所有机关干部都寄居在民宅、工棚、地下室,尽管领导、职员们每天步行去上班、一日三餐吃“地摊”,但大家无怨无悔,一门心思求进取、谋发展、作奉献。“精神战”后是“观念战”。1990 年,一场“重新认识黔江”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在全区5 县300乡(镇)展开。大讨论的显著成果是,在观念上打破了“老、少、边、山”等于“穷”这一经济公式。黔江人来了个“换脑筋”新思维:只要继承发扬“老”“少”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边”“山”的特有优势,通过改革开放,艰苦创业,就一定能摘“穷”帽脱“穷”衣。

观念的力量是无形的,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是那些山同样是那些关,但黔江人却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过去是穷山恶水,如今是绿水青山;过去是“猿猱欲度愁攀援”,如今是“终日看山不厌山”;过去是雄关险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观念上的超越,使黔江人的认识境界发生了飞跃:贫穷不是翻不过的大山,温饱线不是跨不过的难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