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说,涪陵市对外开放的大门最早是从旅游业打开的。只不过,开门之初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1982 年11 月,驰名中外的“鬼城”——丰都名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名胜区。当时,许多丰都人还没有开放的概念,甚至还习惯将旅游称做“参观”。1986 年,国务院批准丰都县对外开放,鬼城冥府的“鸡脚神”“牛头马面”,“请”来了第一批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外国人觉得丰都城好看,丰都人觉得外国人好看。是年,丰都县接待境外游客共354 人次。
但从这以后,一浪高过一浪的旅游热潮涌向长江三峡,自然也冲击着丰都这片森严神秘的鬼国神宫。1987 年至1990 年,丰都名山接待国内游客累计超过百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2 万多人。
涪陵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旅游开发开放也能生大财!
1992 年,当时的涪陵地区以及所属各县市开始把旅游业定位为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次年5 月,地区又组织召开旅游工作流动现场办公会,地委主要领导作了《解放思想,大胆突破,超常规发展我区旅游业》的重要讲话。行署随后颁发的《关于加速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更明确了“以旅游促开放,以旅游促发展”的思路。
市场经济的牵动力、政府行为的推动力、景区景点的吸引力三力合一,成为一股巨大的爆发力,使涪陵旅游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冲刺。(www.xing528.com)
据悉,“八五”期间,全涪陵接待海外游客32 万人次,创汇3800 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95 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3.3 亿元,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创收12 亿元。其中尤以去年成果卓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84 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8 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货币回笼7.8 亿元,同比增长212%;在全省旅游业综合指标考核中,涪陵市一跃跻身前三名。
骄人的成绩,崇高的荣誉,对涪陵人来说是受之无愧的。曾在丰都任过副县长的涪陵市旅游局副局长王良才说,涪陵旅游能异军突起,一方面受惠于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但更重要的一面是上下齐心整体推进。近年来,涪陵市不光重视政策投入,也较注重硬投入,先后投资近2 亿元用于旅游开发。其中较大的项目如:丰都“鬼国神宫”1500 万元、金佛山3000 万元、松林山庄1000 万元、芙蓉洞800 万元。每年仅用于宣传的费用都在300万元左右。
作为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旅游的“窗口效应”是无法否认的。丰都县借“鬼城”神威每年都要搞一届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庙会,既提高了丰都的知名度,又促进了招商引资。在今年举办的第九届“鬼城”庙会期间,共有来自东南亚、中国台港澳及云贵川等地的88 个经贸团参加贸易、招商洽谈,参会总人数达50 万人之多,经贸成交上千万元,招商引资上亿元。
作为骨干产业、龙头产业,旅游也起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连带、共振作用。武隆县因偏处深山峡谷,老县城十分狭窄破旧。“好个武隆县,衙门像猪圈,大堂打板子,全城都听见。”民谣尽管是骂旧社会的,但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当地变化慢也是事实。但自从开发芙蓉江、仙女山旅游后,路桥纵横,新厦林立,游人如织,餐旅兴隆,令世人刮目相看,惊叹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