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三江灯火暖家园”元宵灯会活动拉开了庆安会馆与庆安社区联合举办的首届“民俗文化教育节”的序幕,这个教育节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届。庆安会馆的历史文化资源经由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得以有效传承和发扬,而“民俗文化教育节”等在庆安会馆内举办的文化活动已成为庆安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合作中得以不断推进。社区居民在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的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中切实受益。
1.利用会馆历史文化,创设社区居民第二课堂
作为一座社区内的博物馆,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尤为强调文物藏品对社区民众、区域社会和生活发展的意义,将自身定位为社区居民的终身学校、生动的百科全书,以帮助社区居民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所在社区的传统文化,了解社区成长和发展的历史,使他们更加关注社区文化的发展进程。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内主要设有“妈祖祭祀场景展示”“妈祖与中国红”“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等基本陈列,以及“中国·宁波船史展”“宁波妈祖文化与会馆文化”专题陈列,详尽阐述了庆安社区所处的三江口区域古往今来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此同时,馆内近年来先后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传说中的那片海”“千年海外寻珍图片展”“海洋珍稀动物展”“中国会馆图片展”“妈祖信俗成功申报世界非遗图片展”“庆安会馆整体功能提升规划图片展”“宁波古城风貌展”等,为前来参观的社区居民提供了拓宽知识视野的平台,有效利用庆安会馆历史文化资源对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积极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已成为社区居民学习、了解浙东地区的妈祖信仰、海事民俗、会馆商贸活动及其建筑艺术特色形象的生动的文化课堂。
2.利用会馆节庆活动,打造社区居民活动舞台
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是历史物质证据收集、保存和展现的场所,而社区内的博物馆更偏重于接触社区居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除了陈列展览以外,还经常通过博物馆文化活动等形式来实现文化功能,这些形式都是鲜活动态的社区文化的组成部分。博物馆从各方面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后,适时推出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每年的春节、国庆,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都会利用馆内戏台举办越剧折子戏演出,传统地域曲目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煮汤圆、中秋节赏月音乐会等活动的开展,也让社区居民在古建筑里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而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手工作品、民间文化采风成果展示、生活民俗、美食民俗等主题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与每年的“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等特殊节庆里举办的陈列展览、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密切结合,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同时,在社区居民中形成了尊重历史、尊重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富有宁波特色的文化遗产成果被送入社区,送到每个社区居民的身边,让他们零距离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持续丰富着庆安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已成为社区居民共享文化盛宴的重要场所。
3.利用会馆场地资源,构建社区居民沟通平台
居民是社区的主人,也是社区记忆的主体,居民与社区之间有着独特的精神和物质联系。社区是人们聚集的一种形式,人们在这个特定的区域里相互交往、相互影响,以社区为归属地,形成眷恋感和依附性,这便是民众的社区意识。社区博物馆在社区日常生活中,如同生活基础设施一样,发挥着实质性作用,成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所处的庆安社区为例,由于庆安社区属于老龄化社区,社区居民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60岁以上的居民占总居民人数的42%,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上者居多。庆安社区内老龄人群聚集,具有精神文化需求高、交流沟通需求高、出行活动不便等诸多特点。而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毗邻庆安社区,场地空间大,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活动丰富多彩,自与庆安社区合作组织活动以来,多次举办包粽子、煮汤圆、赏月、观剧、联欢等各类参与性强、互动性强且文化内涵深厚的活动,让社区居民在热闹祥和的氛围中感受幸福温暖,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传承文化,在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中增进邻里间的了解和友谊。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及其举办的各项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社区居民交流、沟通情感的重要平台。
十余年来,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的发展与庆安社区息息相关,在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中,成为社区发展的文化支点,深刻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当下的社区早已不仅是生活社区,还扩展为经济社区和文化社区。这就要求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的社区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延伸,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博物馆与社区的关系看,博物馆应当是所在社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坚实阵地。
(二)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与社区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宁波市博物馆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年底,宁波共有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158家,平均每5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6]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资源,对于满足本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意义重大。而博物馆作为文化教育阵地,其宣传教育功能应首先在社区得以发挥,继而才能对更多民众产生辐射效应。(www.xing528.com)
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尚处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规模和体系,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科学规划,投入不足;二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及展示服务水平需要提高。针对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与社区文化的融合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统筹,合理规划
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作为庆安社区内的博物馆,应立足保护地域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加强博物馆相关文化遗产和环境资源的调查,紧紧围绕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深入调查和挖掘社会民俗等文化遗产资源和环境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地充实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为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
2.突出重点,深入研究
依托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所承载的海洋文化、商帮文化、妈祖文化、会馆文化,积极展开深入研究,将其发展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鲜明个性特点的博物馆。深度强化博物馆整体保护文化遗产的功能,使博物馆成为保护、展现集体记忆的文化空间。注重周边自然环境保护,做到文化遗产与社区居民、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3.多方协作,共促发展
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作为庆安社区文化多样性保护的阵地,也是社区自然环境保护的“桥头堡”。要立足庆安会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和特色,多方协作,逐步建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馆内基础设施,提高展示服务水平。
4.动员民众,文化惠民
作为社区内的博物馆,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应加强宣传,以多种方式调动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保护文化遗产、参与博物馆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局面。通过馆内高水平的陈列展览及相关文化活动,普及科学的生存与发展理念,确立并增强社区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引导社区居民投身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的发展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