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会馆在北京地区的变迁

宁波会馆在北京地区的变迁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名称上,民国时期由于行政上撤销“府”的称号,宁波府改称为“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下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宁海七县,于是宁波会馆也改称宁波七县旅平同乡会,地址仍在小甜水井胡同6号。从《宁波旅平同乡会章程》中可知会馆的性质、任务、组织、运作等情况。上述经济情况和机制变换情况充分反映了清末和民国以来在北京的宁波会馆的变迁情况。在北京的宁波会馆建筑基本上集中在王府井大街旁的小甜水井胡同。

宁波会馆在北京地区的变迁

根据清代《乡试鄞县会馆核实录》和《详细帝京舆图》,宁波在京会馆有9处:宁波会馆(府馆)、四明会馆(商帮馆)、薛家湾鄞县会馆、盆儿胡同鄞县会馆、小甜水井胡同慈溪会馆、镇海会馆、中兵马街慈溪会馆、余姚会馆、东小市路浙慈会馆(成衣业馆)。[2]鄞县、慈溪作为注重科举的大县,到京城赶考的举子和经商人士也众多,所以就有一县多馆的现象。当时有鄞人自豪地说:“京师会馆以数百计,公车之士借以栖息其间。吾郡府馆外,鄞、慈、镇海并有县馆,皆赖诸先达拮据经营,而富家巨室往往邮寄多金,共襄厥事。以故四方之人谓乡谊之厚,莫吾乡若也。”[3]这都是宁波乡人重视科举和对同乡慷慨互助的反映。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下诏废除科举制,会馆渐趋式微,原来专门为接待参加会试、殿试的同乡举子的试馆就成了同乡会的会馆。“光绪三十二年(1906),行业会馆、工商会馆统一纳入京师商务总会管理。1928年,在京权贵多数南下,会馆失去经济支柱,财力日趋紧张,难以维持,房产或租或卖,会馆逐渐败落。”[4]鄞县会馆亦是如此,由于民国战乱,1924年重修后的会馆中最重要的“助葬”功能渐渐向宁波其他县市区旅京者开放,最后发展到凡是宁波旅京者都可参与,以鄞县人为多数的“鄞县会馆”更名为“四明会馆”,此后再无以鄞县为主体的会馆出现,宁波第一个会馆鄞县会馆历经三百多年后彻底消失。

名称上,民国时期由于行政上撤销“府”的称号,宁波府改称为“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下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宁海七县,于是宁波会馆也改称宁波七县旅平同乡会,地址仍在小甜水井胡同6号。为修改会章及改选同乡会职员等,需召开大会,1939年还用宁波旅平同乡会名义向当时的北平市社会局写过呈文报批。1943年,宁波同乡会到市军管会登记核准后,由理事会制改为委员会制,从事团结同乡进行学习改造、扶助生产等事宜。1946年,更名为“浙江省鄞慈镇奉象定南等七县旅平同乡会”,并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新章程并进行了选举。当时的筹备主任为鄞县人俞英勋,是源泰兴呢绒号的经理,后被选为会长。从《宁波旅平同乡会章程》中可知会馆的性质、任务、组织、运作等情况。如第二章“宗旨”规定:“本会以联络同乡感情,办理同乡公益为宗旨。”又如第三章“会务”规定:“甲、维护同乡;乙、排难解纷;丙、筹办教育;丁、介绍职业;戊、施送医药;己、酌赠川资;庚、酌送棺费;辛、担任埋葬;壬、运送灵柩;癸、其他公益。”还规定每年三月召开会员大会,报告会务、集体议事、选举职员等。说明此时的宁波旅平同乡会已经是比较纯粹的同乡会馆了。(www.xing528.com)

北京档案馆对宁波会馆的档案资料保存得较为完善,有1893年的《浙江宁波团拜公费总金帐簿》,1923年的《浙江宁波试馆开会登记簿》,1933年的《浙江宁波旅平同乡会总清册》,1935年、1936年、1937年的《浙江宁波旅平同乡会账簿》,1936年3月—1938年7月的《宁波旅平同乡会改选职、修正会章的呈文及社会局的批复》,1939年5月—1945年7月的《浙江宁波旅平同乡会选举呈文和社会局的批复》,1943—1946年的《宁波会馆馆员名册及职员名录》《宁波会馆捐簿》,等等。上述经济情况和机制变换情况充分反映了清末和民国以来在北京的宁波会馆的变迁情况。

在北京的宁波会馆建筑基本上集中在王府井大街旁的小甜水井胡同。清军入关后,满汉分居,内城作为官府和旗人的居住地,于是宁波各会馆都迁到了崇文门外的北五老胡同。到了清末,内城开禁,宁波各会馆又都迁回到原来的老根据地——小甜水井胡同周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般会馆的房产由市房地产部门接管,经过修缮整理,并且有效分割后,分给原先没有房子的市民居住。对于已作为学校等单位使用,或有文物价值的会馆,经过政府批准,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