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政区变化复杂,古人云:“言地理者,难于言天,何为其难也?日月星辰之度,终古而不易;郡国山川之名,屡变而无穷。”(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序)。历史上的地名,不仅专名因时因地而不同,就是通名也随时代演替而变化。如隋代以前的州是一级地方政区,下辖郡、县,到封建社会后期,散州的州则地位与县相似;唐代的道是州、县之上的单位,到明清就成为省县之间的单位。扬州作为区域名称,曾为九州之一,范围大到包括淮水中下游以南直到东南沿海各地,到南朝陈时,所辖仅限于今南京附近几十个县,扬州治所扬变化也很复杂,以今地言之,主要有和县、寿县、南京、合肥等处,最后到隋代才移至今扬州。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京城,变化也非常复杂,如西晋时江南人曾称洛阳为北京(《晋书·张翰传》),刘宋时称京口(今镇江)为北京(《宋书·文帝纪》),这还不能算正式名称。北京作为正式名称,曾指北魏的平城(今大同),唐代的太原,宋代的大名,金代的临潢(前期)和大定(后期)等地。明初拟建开封为北京,后成祖即位,首都北移,改北平为北京,北京一名才指现在的北京。可见历史上同一地名,所指未必是一地,阅读古籍时必须注意这种变化。还应该注意,古人著述提及地名,往往用旧名或别称,为示古雅,如宋代范成大为他的家乡编写地方志,不名《苏州志》而名《吴郡志》,实际宋代政区已不用郡名;和他同时代的芜湖人张孝祥,自称于湖居士,文集称《于湖居士集》,也是用的古名。又如元人熊自得编的有关大都的志书称《析津志》,析津是辽代旧名,后来已改称大兴。还有采用更古名称的,如清人地理学家刘献廷自称“广阳子”,著作名《广阳杂记》,广阳是秦汉时期的旧名。
文人喜欢用别称、雅号,如明清人写北京的作品,有《帝京景物略》《长安客话》《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天咫偶闻》等,都不直说北京,就是为了表示博雅。古代北京,标准地名26个:蓟、燕、广阳、广有、伐戎、幽州、涿郡、范阳、幽都、蓟北、南京、燕京、永安、析津、宛平、燕山府、圣都与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北京、顺天府、行在、京师、京兆,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类别的衍生或派生地名。由蓟衍生的地名:如蓟门、蓟丘、蓟苑、蓟城;由燕派生的地名:如燕台、燕城、燕都、燕市等;沿用旧时都城称呼的地名:如长安、春明、日下等;与京有关的地名:如京华、京城、京邑、京国等;与都有关的地名:如都门、都城、都下、北都、京都等;因封建皇帝居处命名的地名:如帝里、帝城、帝州、帝台、帝乡、帝都、王城、宸垣等;与上类似而假借天神名义的地名:如天都、天京、玉京、神京。同样,讲南京,有人就宁愿用金陵、秣陵、建业、建康、白下、江宁、上元、应天、留都、南畿、石头城等旧名或别称。
其实地名作为古人的籍贯,也相当复杂。大体说来,先秦时期介绍籍贯,一般用国名,如孔子鲁人,孟子邹人,屈原楚人,邹衍齐人。秦汉时期,或用郡名,或用县名,后来多用县名。有些人写籍贯,愿意用旧名或雅号。如《晋书·陆云传》记载:“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张)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日下是洛阳的代称,云间则指松江,诗文中屡见不鲜。这种崇尚古雅的风气在旧社会相当流行,甚至表现在名片上,如开封人自称大梁,武昌人自称沙羡,泰安人自称岱岳,遵义人自称播州。因此,如果遇到一名多地,就更要细加推敲,如中都,既可用于山西榆次和北京大兴,又可用于山东汶上和河北张北;古虞,既可指浙江上虞,又可指山西平陆或河南虞城。这种情况给阅读古籍增加不少麻烦。
金元时期,在城市隶属关系上,在京县之外,又设置了警巡院,“分领京师城市民事”,具有管理城市民事和籍贯意义。在府镇城市设附郭县之外,又设立了录事司“掌城中户民之事”,同样具有管理城市民事和籍贯意义。在防刺州城市除设有附郭县外,又设置了司候司,“领在城事”,同样具有管理城市和籍贯意义。
除写籍贯不用今名,用古名雅称外,还有用郡望,以表示出名门望族。如南齐著名学者祖冲之,史称范阳人,实际范阳在西晋灭亡时已非晋室领土,这用的是晋代祖约、祖逖的原有郡望。又如北宋的祖无择是上蔡人,但在嵩山题碑时却自署范阳人(见《徐霞客游记》卷一),范阳早属辽国,这用的也是祖氏的旧望。和他同游的寇武仲署上谷人,宋代无上谷政区,估计用的是东汉寇恂的郡望。这样,无怪有人说:“言王必琅琊,言李必陇西,言张必清河,言刘必彭城,言周必汝南,言顾必武陵,言朱必沛国。(www.xing528.com)
其所祖何人,迁徙何自,概置弗问,此习俗之甚可笑者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二)
地名是某一时期对于某一地方的命名。一名多地与一地多名往往是由时空变化而形成的差异,专名如此,通名亦如此。如果搞错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则其解释必然有误,难以使人信服。今天地名很多都是历史上古代地名的遗留,有的地名至今还大体依旧,有的虽有变动,但还留有脱胎的痕迹,有的地名虽不存,却留下古城、古县、古州一类的地名,甚至早成废墟的遗址也会留下古城壕、古城滩及瓦渣地等名称,这都成为今人提供探讨古代城镇的重要线索,所以,利用当前的区域地形图仍然是研究历史地名的重要手段。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就积淀了大量的历史地名,正如清代人所说:“疆域之分合靡常,陵谷之迁徙无定,郡邑有侨置,封国有假借,物产有盈绌,风俗有移易,或同名而异地,或昔是而今非,与夫轨迹所不经,情理所难囿,怪怪奇奇,纷纭胶葛,不可名状,差以铢黍,失之秦越,故曰难也。”清代人一方面道出了地名研究的难度,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大量地名积淀的历史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