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原称契丹,立国与五代的梁同时,其典章制度主要以唐为样板,政区的划分也不例外,其领土分建上京、东京、中京、西京、南京五京,并置五京道。据《辽史·地理志》,辽代行政区划计有“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
上京临潢府:初名皇都,后改名上都,为上京道治所。府名临潢,附郭临潢县,在今内蒙古赤峰市所辖的巴林左旗附近。以近潢河(西拉木伦河)得名,主要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及蒙古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部分地区。
东京辽阳府:天显三年(公元928年)以东平郡(今辽阳市)为南京,后改为东京,府名辽阳,为东京道治所辽阳县。
中京大定府: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置,称中京,府名大定。在今内蒙古赤峰市所属宁城县附近,为中京道治所,并置有双附郭县:大定、长兴。
南京析津府:原唐与五代时的幽州,城周26里,开8门,东面安东、迎春,南面开阳、丹凤,西面显西、清晋,北面通天、拱辰。子城即内城,周5里,北曰子北,东曰宣和,正是《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所说幽州蓟城“开十门”。幽州被石敬瑭割予契丹后,契丹于会同元年(公元938年)立为南京,府称幽都(今北京),后又改为析津,为南京道治所。析津府仍置有双附郭县:宛平、析津。
西京大同府:原唐与五代时的云州。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建为西京,府名大同,为西京道的治所,并置有双附郭县:云中、大同。至此,辽宋时期,共有双附郭县19对。(www.xing528.com)
辽的南京、西京两道是在石敬瑭割给契丹十六州的基础上建成的。有了这十六州,契丹以此作为基地,不断南侵,参与了中原霸权的争夺。
兴中府唐初为营州总管府,开元治柳城。辽太祖平奚,及俘燕民,修葺柳城,号霸州彰武军节度,统和中,隶积庆宫,后属兴圣宫,重熙十年(公元1041年)升兴中府,为治所,兴中县附郭。
为加强对城市治安的管理,辽五京均置有一种叫作警巡院的机构,到辽代中后期,所设警巡使主管城市行政事务。其中,南京继承幽州城旧制,仍划分为26坊。据鲁琪《唐幽州城考》和于德源《北京城市发展史·先秦—辽金卷》考据,唐、辽幽州(南京)城市26坊当系宾、卢龙、肃慎、花严、辽西、铜马(骏坊)、蓟北、燕都、军都、招圣、归仁、东通圜、劝利、时和、遵化、平朔、归化、隗台、永平、北罗、齐礼、显忠、棠阴、归厚、玉田、开阳坊(里),领属于析津府警巡院。
一般都认为宋、辽所争夺的即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实际并不确切。因为这十六州中的瀛州和莫州已在五代时由后周的世宗(柴荣)从契丹手中夺回,后即由宋继承,北宋末年还把瀛州升为河间府,因而宋、辽争夺的仅有十四州。此外,在一些古籍中往往称为“燕云十六州”或“幽蓟十六州”,二者都有一些语病。云州指今大同市,但今北京市当时称为幽州,并无燕州称号。称为“幽蓟”则又未能包括西部的云州等地,当然也可用古代燕国以及附近的燕山来解释,但毕竟后面有个州字,仍然是说不通的。南宋末年的学者王应麟在其作品中称“石晋十六州”,不言而喻,也是就后晋所割让的十六州而言的。
宋王朝取得幽、云等所谓十六州的美梦后来一度实现,那是借助于新兴的金王朝灭辽的机会,以巨额的银、绢买下了一些空城,所计划设立的燕山府路与云中府路(两路的治所分别为过去的幽州和云州)还谈不上昙花一现即消失了,这个美梦只不过是一场幻梦,甚至是一个噩梦。因为金兵不久即南下,于公元1127年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