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钘学派遗著考论:揭示宋子本名的疑点

宋钘学派遗著考论:揭示宋子本名的疑点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子之本名若为“钘”或“铏”,似与古人命名“不以器币”的原则抵触,且以“钘”为名,极为罕见。综上所论,宋子本名可能为“,“钘”“荣”皆其借字。由于传世典籍及学者习以“钘”为宋子之名,为叙述之方便,本文仍从时俗之通称,不强以本名称之。

宋钘学派遗著考论:揭示宋子本名的疑点

庄子·天下》宋钘、尹文并称,《经典释文》云:“(钘)音形。徐胡冷反,郭音坚。”[1]宋钘《孟子·告子下》又称宋,《庄子·逍遥游》《韩非子·显学》又称宋荣子。杨倞云:“宋钘,宋人,与孟子、尹文子、彭蒙、慎到同时,《孟子》作‘宋’。与钘同,音口茎反。”[2]王先慎云:“宋荣即宋钘,荣、钘偏旁相通,《月令》‘腐草为萤’,《吕览》《淮南》作蚈。荣之为钘,犹萤之为蚈也。”[3]

前人多以宋子本名当为“钘”,“”“荣”则为其借字。方以智说:“铏、钘一字。铏,户经切,盛粥器也,又作钘。《汉书》‘歠土刑单’,作刑。钘,经天切。《说文》曰:‘似钟而颈长。’《字林》曰:‘似小钟而长颈,一曰似壶而大。《庄子》曰:求钘钟也以束缚。’按二字多亘乱,《庄子》宋钘即《孟子》所谓宋、钘声相近。郭象读为坚,而钘钟之钘读为铏,皆误也。智按,古硎亦作‘研’,则铏、钘之通用可知,钘之为硁、为,则借耳。”[4]徐文靖也指出“钘”与“”皆有“形”音,是以可通[5]。俞志慧通过音理的辨析,认为宋子本名当为“钘”,上古音为匣母耕部(读如“形”),并说:

《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韩诗外传》(卷四)等皆将宋子书作“宋钘”,书作“宋”的只有《孟子》,书作“宋荣”的只有《庄子·逍遥游》和《韩非子·显学》,准此,笔者判断其本名应该就是宋钘,而其他的书法则是“钘”的借字。学者们读”作苦颜反、客田反、苦耕反、口耕切、工定反等等,或许都无误,因为其本字有许多音读,但这与宋钘的“钘”无关;至于杨倞谓宋钘之“钘”读作“口茎反”,则是就借字“”为说,并误以该借字为本字;而郭象读“钘”为坚,则又是从“钘”字的另一读音出发,但这偏偏不是宋钘之“钘”的音读。[6]

鹏按,《说文》“钘”“钟”二篆相连,并训后者为“酒器”,前者为“似钟而长颈”,可见“钘”为一种长颈的酒器。方以智谓“钘”可通“铏”,而“铏”为一种盛羹器。宋子之本名若为“钘”或“铏”,似与古人命名“不以器币”的原则抵触,且以“钘”为名,极为罕见。颇疑宋子的本名为“”,孟子与宋子年世相及,且曾与之论辩,《孟子·告子下》记宋子名“”当较它书可信。《说文》:“,牛膝下骨也。从牛,声。《春秋传》司马字牛。”段玉裁《注》:(www.xing528.com)

《仲尼弟子列传》宋司马耕,字牛。《左传》哀十四年两书司马牛,不称其名。许云司马,岂即司马耕与?外此,昭廿年、廿一年宋有华,《孟子》书有宋,皆不传其字。[7]

可见东周时宋人名”者并不少见。除此之外,《春秋》襄公十七年有邾子,亦以“”为名,杨伯峻指出:“《公羊》《谷梁》俱作‘’俱作‘’。端方《陶斋吉金录》卷一有邾公钟四器,足证《左氏经》正确。”[8]以“”为名盖取其坚实之意,从“”为声之字常有坚意,如“劲”“硁”(声音果劲)。“硁”与“硻(从石,坚省声)”通,故《释文》引郭象说“宋钘”之“钘”音“坚”,并非无据。上古音“”溪母耕部,“”为匣母元部,“坚”为见母真部,“钘”“荣”皆为匣母耕部。上古见、溪、群三声母皆为舌根塞音,仅有送气与否及清浊之差别[9],真、耕二部主要元音相同,若配合声母相近的条件,二部可以通假,惟元部与耕部声音较远。不过,耕部与真、文、元通转的现象较多,章太炎《成均图》有青(耕)真旁转、青(耕)谆(文)旁转、青(耕)寒(元)旁转之例[10],董同龢、汪启明更指出,耕部与真、文、元相通为齐、楚方言之特色[11]

综上所论,宋子本名可能为“,“钘”“荣”皆其借字。由于传世典籍及学者习以“钘”为宋子之名,为叙述之方便,本文仍从时俗之通称,不强以本名称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