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钘学派对于前贤与二篇关系的观点

宋钘学派对于前贤与二篇关系的观点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人已注意到《内业》与《心术下》二篇相出入,关系密切。郭沫若详细比对二篇之异同,认为“《心术下》是《内业》篇的副本”。且郭氏所谓“大同小异”只是着眼于二篇相似文字的比较,其实《心术下》与《内业》的性质及所论重点并不相同(详下文)。本文改弦更张,以《心术下》为底本,将《内业》的相应文句附于其旁,并依内容略为分章,再进一步论证二者之关系。

宋钘学派对于前贤与二篇关系的观点

前人已注意到《内业》与《心术下》二篇相出入,关系密切。何如璋认为《心术下》乃《内业解》,因错卷而附在《心术》之后[1]郭沫若详细比对二篇之异同,认为“《心术下》是《内业》篇的副本”。他说:

《心术下》篇只是《内业》篇的中段,而次序是紊乱了的。依着《内业》所得的新次序,比原有的次序读起来更成条贯。因此,可知《心术下》篇只是《内业》的另一种不全的底本,因为脱简的原故,不仅失掉了首尾,而且把次第都错乱了。……二篇两两对照,虽互有详略,而大抵相同,亦有可以比附之语而错杂于中,无法割裂者。……这是因为两家弟子记录一先生之言,有详有略,而亦有记忆不确、自行损益的地方。这和墨家三派所记录的《尚贤》《尚同》诸篇一样,虽然每篇分为上中下,而实则大同小异。[2]

按,郭氏将《心术下》与《内业》的关系同《墨子》书中《尚贤》等篇分上、中、下的情形比附,并不恰当。一者,《墨子·尚贤》《尚同》等篇以“子墨子言”开端,直记其语,《心术下》《内业》两篇非语录体,所记非口头语言;二者,《墨子》书中凡别为三篇者必在同卷,《内业》在《管子》书中入“区言”,不与《心术下》同卷。且郭氏所谓“大同小异”只是着眼于二篇相似文字的比较,其实《心术下》与《内业》的性质及所论重点并不相同(详下文)。

陈鼓应曾提出二篇相关性的三种可能设想:

其一,《心术下》可能是《内业》的摘录,并加上摘录者个人的论点。因为《心术下》有多处与《内业》文字相同,冠以“故曰”字样,而“故曰”中所引,即见于《内业》。(www.xing528.com)

其二,《内业》可能是根据《心术下》扩充而成,然而这种假设较难成立,因《心术下》文意极不完整,疑是残卷,而《内业》则立论完整。

其三,两文可能皆是稷下学士聆听稷下先生讲课所作的笔记,也即是说,此两文可能另有祖本。[3]

最后他同意郭沫若之说,以《心术下》为《内业》之副本。鹏按,陈氏所设想的第一种可能性初步可以排除,因为《心术下》并无“多处”以“故曰”云云援引《内业》之现象。今本《心术下》“故曰”仅出现两次,一是在篇首“是故曰:毋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陶鸿庆认为“曰字不当有,涉(《心术》)上篇之解而误衍也”[4]。但前文已指出,此二句是对《心术上》“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之总结,“故曰”云云当是引《心术》经为说(《心术下》为其传,说见前节)。二是前文已经讨论过的“故曰:思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若《心术下》要援引《内业》,并为之作解,则篇中“故曰”不应仅有极少数的孤例。《心术下》“故曰”云云都是该篇作者援引前人之说,《内业》的相应文句无“故曰”二字,很可能是为了文义的顺畅而将之删去。陈氏将“《内业》是根据《心术下》扩充而成”的可能性排除,其理由是《心术下》“文意极不完整”而《内业》“立论完整”,但这只是基于二篇对照后的概略印象。前文已指出,《心术上》《白心》全篇语句多似格言,文义若断若续(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佚书亦有类似情形),可见这种以韵语编缀文句,以致“文意不完整”的情形,可能是稷下道家著作的体制特色,并不能据此推出《心术下》为《内业》之残卷之结论。

郭沫若在《宋钘尹文遗著考》曾以《内业》为底本,将《心术下》相应段落比附于旁,作有一对照表,为迁就《内业》之章序,不得不割裂《心术下》。这种比较的方法原无可议,但如果未加入文本脉络及思想内涵的辨析,则很容易得出“底本为完整,副本为残缺”的印象,其结论也就未必可信。本文改弦更张,以《心术下》为底本,将《内业》的相应文句附于其旁,并依内容略为分章,再进一步论证二者之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