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钘学派遗著《心术下》性质考论

宋钘学派遗著《心术下》性质考论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术上》由经、解两部分组成,《心术下》则是对《心术上》经文的进一步发挥,可视为其“传”,故附于经、解之后。《心术下》全篇论心,许多文句颇能发明《心术上》经文之义理。《心术下》则总结为“毋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心术下》谓圣人之道乃“与时变而不化,应物而不移”。《心术下》虽言“应物”,但未如《心术上》解文离经阐释,从此点来看,《心术下》所说较近经文之原意。

宋钘学派遗著《心术下》性质考论

《心术上》由经、解两部分组成,《心术下》则是对《心术上》经文的进一步发挥,可视为其“传”,故附于经、解之后。马瑞辰《毛诗故训传名义考》云:

《说文》:“诂,训故言也。”至于“传”则《释名》训为“传示”之“传”,《正义》以为传通其义,盖诂、训第就经文所言者而诠释之,传则并经文所未言而引申之,此诂训与传之别也。[160]

“传”着重微言大义的阐发,与“解”“说”之依傍经文,随句或随章解释不同。《心术下》全篇论心,许多文句颇能发明《心术上》经文之义理。如:1.《经》以心居君位,统领感官,故云:“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心术下》则总结为“毋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

2.《经》以君喻心,重视心之地位与功能。此点在《白心》中以隐语暗示,如云:“中又有中。孰能得夫中之衷乎。”“人有治之者,辟之若夫雷鼓之动也。”《心术下》则明确地说:“心之中又有心”“金(全)[161]心在中不可匿,外见于形容,可知于颜色。……不言之言〈音〉[162],闻于雷鼓。金(全)心之形(型)[163],明于日月,察于父母。”3.《经》云:“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絜,神乃留处。”《心术下》亦说:“形(型)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型)饰(饬)德[164],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与二者相近的表述见于《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www.xing528.com)

4.《经》云:“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当谓之圣人。”《心术下》:“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裁之,而天下治。”意旨略同。

5.《经》云:“过在自用,罪在变化。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心术下》谓圣人之道乃“与时变而不化,应物而不移”。论及对待外物之态度也说“物至则应,过则舍矣”。上节已指出《心术上》经文由虚静推出静因之道,初步提出“因”“应”之概念:解文则十分重视“因”之概念,且与形名论结合。《心术下》虽言“应物”,但未如《心术上》解文离经阐释,从此点来看,《心术下》所说较近经文之原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